目视化标识管理联合荧光标记法在院感科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中的应用

2020-12-28 01:52童晓红秦志玲韩美洁李园园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院感目视合格率

童晓红 秦志玲 韩美洁 李园园

医院感染(HAI)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重要因素之一,院感科测定的医院感染指标是衡量院内各科医护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1],尤其是聚集危重症患者科室。我院以往监测数据显示[2],各种病原微生物污染发生率接近10%,而其长期院内存在,若无法及时有效消毒、清洁处理,易成为感染源造成生物散播[3]。研究提示[4],感控护士流动率高、管理制度欠缺规范化、规培时间短使其在医院感控工作完成效果受限。目前,我国针对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辅助方法有拭子培养法、目测法、感控护士经验管理,但结局较差,尚无统一有效的标准与机制,致使医院感染防控质量不高。研究证实[5],目视化标识管理模式利用不同颜色标识划分区域、引导流程,在防控院内相关性感染事件、规范临床操作及提升院感科医护人员管控水平中,执行效果良好。此外,使用荧光笔预先标记物品表面,清洁后使用专用紫外线手电筒检查荧光笔油墨残留继而检验物体表面清洁质量,被称为荧光标记法,亦为防控医院感染重要举措之一[6]。本次研究结合目视化标识管理和荧光标记法用于我院感染防控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7年5月~2018年9月作为实施前, 2018年10月~2019年12月作为实施后。选取院内院感科30名护士监测涉及的6大区域,共分为中、高、极高度危险区域3等级。纳入实施前后院感监测控制的患者各125例。实施前男性81例,女性44例;年龄21~73岁,平均(48.31±7.29)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4.05±1.29)年。实施后男性79例,女性46例;年龄19~74岁,平均(49.82±6.79)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4.21±1.58)年。患者入院前均未发生感染,且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实施前 由院感科感控护士联合各科人员防控。患者入院后,感控护士强调院感防护事项,答疑解惑,嘱手部卫生,定时每日检查病房通风状况;感控护士每日接触患者前严格遵循手部清洁流程,护士间组织至少50次/周互评监督;应用荧光标记法检查。(1)标记材料: LEDUV手电、荧光标记试剂、卫生监测显色笔。(2)标记前准备:建立荧光标记检查小组,全部组员接受统一规范化荧光标记检查法与责任培训,并划分监测区域。统计我院各科病房,将其划分为内科、外科、儿科、产科、ICU病房,血液净化中心等6个区域,根据以往6个月各区域监测致病菌浓度将其分为中、高、极高度危险区域。拟定高频接触物表,分类监测病房床头、床尾、床头桌柜、摇把手、换药室操作台、治疗室操作台、微量泵、换药车、综合治疗车、监护仪等。(3)荧光标记方法:由感控专业护士在上午8点用荧光显色笔对上述监控区域与未清洁高频接触物标记直径1 cm圆圈;次日上午8点,用LEDUV手电检查每一标记处,记录未清除干净部位并制作核查表。检测高、极高度危险区域高频接触物品表面微生物,每2周评估1次清洁状况,并对提醒未达标者指正改进。

1.2.2实施后 在实施前的基础上实施目视化标识管理。将不同颜色纸张、标识牌等制作以白色纸张辅以红、黄、绿3种颜色圈点与加粗形式强化目视化效果。(1)病区环境目视化标识管理:结合实施前监测区域划分,在设置的中、高、极高度危险区域分别标记为绿、黄、红,并配以加粗箭头等指向标识,可迅速离开上述区域。(2)院感控制标识目视化管理:清洁区墙面悬挂醒目详细流程与分解步骤,各步骤重点环节或物资由加粗不同颜色标注;将贮存柜或收纳箱粘贴醒目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鞋套等,并置于对应步骤下,配以分解步骤简笔画;张贴七步洗手图于各洗手池,治疗室台面、病房门口与病床床位贴手卫生提示牌;中、高、极高度危险区域使用不同颜色抹布、地巾区分擦拭,必要时贴医疗废物分类与处理流程图,诊室墙壁悬挂清洁消毒隔离制度核心内容。(3)工作制度流程目视化标识管理:梳理优化院感控制制度与流程,利用看板管理方式于中、高、极高度危险区域摆放3类颜色内容板书,可管理对应病区动态信息、重点交班事宜、规章制度、护理工作流程以及公告栏等项目。将感染分区多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根据不同颜色标识手册,置于护士站,以供随时查阅。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实施前后院感科防控院内不同危险区域(中、高、极高度)[7]清洁合格率。(2)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感染防控质量合格情况,拟定符合我院临床感染特征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检查表》评估院内感染防控质量状况,该表包括手卫生检查(理论知识、手卫生方法、依从性、干手方法)、消毒隔离(正确皮肤消毒办法、消毒面积、消毒剂正确配置与使用、空气消毒方法效果)、无菌操作(一次性针具处理、标准防护、无菌棉签起针按压操作)、医疗废物(准确分类、处理)、职业暴露(频次、暴露预防、处理流程知晓率等)5个方面,各方面分值范围1~5分,评分≥4分为防控质量合格。 (3)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由我院院感科设计的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系统,对院内疑似感染病例反复确认诊断,收集全部上报医院感染病例以及单独收集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并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不同危险区域清洁合格率的比较,表1

表1 实施前后不同危险区域清洁合格率的比较 n(%)

2.2 实施前后医院感染防控质量合格率的比较,表2

表2 实施前后医院感染防控质量合格率的比较 n(%)

2.3 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比较,表3

表3 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n(%)

3 讨论

规范院感防控各环节操作管理是院感科与整个医院安全保障的重要指标。对我院医护人员各项感控工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护患防范意识低,操作过程易因环境不清洁,致使空气细菌浓度超标等问题;并且无菌操作未严格执行,加上部分高风险区域轮班频繁,而院感科人员对工作风险等级、防护流程等不熟悉,管理难度较大[8]。

国外文献证实荧光标记法是客观、准确、定量化评估清洁消毒效果的考评工具[9,10],而国内常用方法仍以目测法、琼脂直接接触培养、拭子培养法等为主[11]。我院早期即计划性对尚未清洁消毒高频接触物品表面进行荧光标记,观察清洁后LEDUV手电检查荧光标记是否有效清除,经该法考核后发现终末清洁消毒质量合格率不足50%,该法可直观评价清洁人员能否全面覆盖需清洁物表,是否清洁到位,还可规避常规督促的“霍桑效益”。

尽管上述办法可有效提升我院高频接触物表清洁率,仍存在一定弊端。统计发现[12],视觉感知是60%以上人体行为开端。研究指出[13],规范、精确、醒目、简单的警示标识与流程图表,可弥补荧光标记法,规避差错率与风险发生率,提升诊疗环境满意率。本研究采用目视化标识管理联合荧光标记法,结果显示,实施后中度、高度、极高度危险区域清洁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目视化标识管理法借助不同颜色和文字划分出中、高、极高度危险区域,各区域分别标记为绿、黄、红,同时在各功能区张贴流程图、图解,悬挂警示牌;其次,医护人员对日常频繁接触各项防控物品均可随时获得有效视觉提醒,通过颜色迅速获取对应流程特点与信息,相当于反复接受理论培训,提升感控知晓率与自我规范约束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手卫生检查、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医疗废物、职业暴露等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 05)。因引入荧光标记法与目视化标识管理有利于医护患迅速熟悉环境,规避各环节隐患,杜绝微生物传播蔓延[14]。进一步调研指出,以往我院物表清洁率经培训后可升高30%,但仍处于70%左右。文献报道[15]超过 40%针刺伤、医疗服务处理等可通过安全培训增进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另外多数院感病例由医护人员手直接或间接所致,以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为基础的荧光标识法,可判别被监控测定物品微生物污染与有机残留状况,为较敏感迅速监测,彻底消毒,减少微生物交叉传播感染。

本研究结果显示,泌尿系统、呼吸系统院感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 05)。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促进感染防控与执行,改善不同区域环境。分析原因可能为病区环境、院感控制与工作制度流程目视化标识管理为医院各区域提供诸如防护工具、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图、暴露后处理等警示标识,利于医护人员规范完成操作。

综上所述,院感科主导实施目视化标识管理联合荧光标记法,可有效改善院内不同危险区域清洁合格率,提升院感防控质量合格率,并降低院内相关感染并发风险。

猜你喜欢
院感目视合格率
莫让“目视”被“无视”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少林黑虎拳(下)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眼神在六字诀中的应用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院感控制 进入大数据时代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