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葛店卫生院(466700)陈利华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多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该病亦是导致慢性乙肝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原发性肝癌进展较快,其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作用[1]。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方法,而随着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临床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影像学技术也在不断增多,此次研究探讨了超声联合增强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征得我院伦理委员会许可后,将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7例,女性39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5.26±3.71)岁。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均接受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器官衰竭;继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精神障碍;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
1.2 检查方法 超声造影: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超声探头频率为3.0~5.0MHz,探查肿瘤数目、直径、面积、血供、边界状态及回声。然后使用5mL生理盐水将造影剂干粉溶解后从肘静脉注入,并使用5mL生理盐水冲洗,记录动脉期(1~30s)、门脉期(31~120s)、延迟期(121~360s)三个时期的图像。增强CT:患者取平卧位,屏住呼吸,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层厚:5mm,螺距:0.981。CT平扫完成后进行增强扫描,将90~100mL的碘海醇以3mL/s的速度静脉注入,扫描获取动脉期(1~20s)、门静脉期(21~60s)、延迟期(61~120s)图像。所有影响结果均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生独立判断,若判断结果不一致则引入第三位医生讨论决定。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单纯超声造影和超声造影联合增强CT诊断准确率和病灶类型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处理数据,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1 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比较 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率(82/86,95.35%)高于单纯超声造影诊断(68/86,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6,P=0.001)。
2.2 两种诊断方式病灶类型诊断准确率比较 病理学结果显示单发病灶54例(62.79%),多发病灶32例(37.21%)。联合诊断单发病灶、多发病灶的准确率分别为98.15%(53/54)、90.63%(29/32);单纯超声造影诊断单发病灶、多发病灶的准确率分别为92.59%(50/54)、56.25%(18/32)。联合诊断单发病灶准确率高于单纯超声造影诊断,但无组间差异(χ2=1.877,P=0.169)。联合诊断多发病灶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纯超声造影诊断(χ2=9.692,P=0.002)。
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而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此次研究对比了单纯超声造影和超声造影联合增强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纯超声造影诊断,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多发病灶的诊断中,联合诊断多发病灶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纯超声造影诊断,而联合诊断单发病灶准确率虽然高于单纯超声造影诊断,但并无组间差异。超声造影是一种通过造影剂在血液中产生大量微气泡产生的散射体回声作用来辨别病灶组织的诊断技术,其每次仅能观察一个病灶,且对深部病灶显影困难[2]。而增强CT则是利用病灶与正常组织密度差异来进行诊断,其能根据不同相期的血供特点进行准确判断[3]。
综上所述,超声联合增强CT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准确率,该诊断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