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丽,汪鹏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先行前房穿刺术降低眼压,术后3~4 d 病情稳定行滤过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收集2016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本院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患者60 例60 眼,分为2 组,试验组30 例30 眼,男13 例13 眼,女17 例17眼,年龄48~83 岁,平均(61.68±5.69)岁,入院时眼压50~80 mmHg,平均(58.46±6.78)mmHg,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为手动~0.1,药物降眼压治疗并行前房穿刺术。对照组30 例30 眼,男14 例14 眼,女16 例16 眼,年龄50~85岁,平均(62.48±7.86)岁,入院时眼压52~78 mmHg,平均(59.16±5.98)mmHg,患者均单纯使用药物进行降眼压治疗,患者在手术前的最佳视力为手动~0.1,单纯药物降眼压治疗。
患者平卧手术台,常规消毒、铺巾、置开睑器,结膜囊冲洗,0.4% 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3 次,于10 点左右角膜缘内1.0 mm 处,用15°穿刺刀平行虹膜面行前房穿刺,于此穿刺口非常缓慢地放出适量房水,使眼压逐渐下降,至角膜变清、对眼球进行按压后变软、患者的不适症状得到更大程度改善为止,手术完成后,在患者的结膜囊部位均匀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并进行局部包扎,继续足量应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对患者采用激素类眼药水进行滴眼治疗,直到患者的前房反应得到缓解后实施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在小梁切除手术进行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前房穿刺术,降低患者的眼压,直到其眼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后,实施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手术术式一致。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后3~4 d 的眼压、视力、前房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评价。
试验组30 例30 眼中,前房出血患者有1 例,患者在治疗后3~4 d 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比术前更佳;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3~4 d 的矫正视力较治疗前,20 例提高,8 例患者,2 例略有降低。
两组患者治疗3~4 d 后眼压均有一定的下降。试验组前房出血患者有1 例,眼压仍偏高,其余患者治疗3~4 d 后眼压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对照组治疗3~4 d 后眼压均比术前更低,但下降幅度小于试验组,27~42 mmHg。
全部患者在治疗后均实施房角镜检验,治疗3 d 后试验组16 例房角开放>180°,13 例房角开放>90°,1 例仍360°关闭。对照组治疗3 d 后14 例房角开放>180°,10 例房角开放>90°,6 例仍360°关闭。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4 d 根据眼压、房角情况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式相同、手术顺利、术中无明显并发症。试验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2 例发生脉络膜脱离,3 例发生Ⅱ° 浅前房,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时所有患者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术后1 个月随访,试验组所有患者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2 例眼压偏高,分别24 mmHg、27 mmHg,经按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是其治疗的基本原则,其中开放房角、控制眼压以及挽救视功能是术前治疗的关键。常规治疗是缩小瞳孔,使房角开放,迅速降低眼压,减少眼组织损害,在眼压降低、炎症反应控制后行手术治疗。这些治疗对大部分患者均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少数患者在全面与大剂量服用降眼压药物后,依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若患者的眼压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在短期内造成患者失明[1],另外年老体弱患者大量、持续使用脱水药物可能引发低钾血症与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2],这种情况下采取滤过性手术的术后效果不佳,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大、手术成功率低。而急诊行前房穿刺术,术中可见角膜迅速恢复透明、瞳孔缩小、眼压降低,通过前房穿刺术放液能够使患眼的房水得到引流、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使眼部疼痛感得到明显缓解。待其眼压降低后,患者的瞳孔对缩瞳剂敏感度加强,房角开放的概率增加,进一步使患者的眼压得到有效降低。由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高眼压对眼内组织损伤后,会导致患者出现虹膜炎症反应,手术结束后,需给予患者适量的抗生素和激素眼药水进行局部滴眼治疗,直到患者的眼前节反应消失,再行滤过手术,术后恢复快、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降低了手术风险,使手术更加安全[3]。
综上所述,前房穿刺术合并降眼压药物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效果较为理想。前房穿刺术的操作较为简便,对患者创伤小,恢复速度快,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在使用降眼压药物后引发的不良反应,有利于为青光眼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