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475000)张莹 王敏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我院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74例分两组,各37例。常规组女18例,男19例,年龄1.2~3.3岁,平均(2.53±0.38)岁;同程双线组女16例,男21例,年龄1.3~3.5岁,平均(2.49±0.41)岁。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监护人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急救医护人员接到急救信息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常规急救处理。同程双线组基于常规组接受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接到急救信息后,出诊人员依照出诊流程准备物品立即奔赴现场,电话接听人员以镇静、平和口吻安抚家属紧张、害怕情绪,并利用电话或微信在线指导家属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流程:①行侧卧位,充分松解腰带、领口,协助患儿放松全身肌肉,清除口鼻咽部呕吐物或分泌物,最大限度保证患儿呼吸畅通,并于患儿上下磨牙处应用牙垫、牙套等工具,以防舌咬伤,注意切勿强行撬开牙关紧闭者,以防损伤牙齿。②教会家属散热降温技巧,脱下患儿衣物,指导其使用温水对患儿腋下、大腿内侧等毛细血管丰富处缓慢轻柔擦拭,同时于患儿前额处覆盖湿凉毛巾。③密切监测患儿抽搐现象,轻轻按压患儿四肢,严禁强行用力按压,以防发生关节脱臼或皮肤受损等继发性损伤。④保持患儿周围环境安静,严禁家属大喊大叫或激烈摇晃患儿身体。指导过程中多次着重强调身体降温是院前急救最重要环节,要求家属务必在≤120s内缓解患儿惊厥程度,以免引发严重大脑缺氧,诱发不可逆损伤。⑤出诊人员通过专用微信群实时接受电话接听人员与家属对话信息,掌握患儿现状、家长初步自救信息,同时利用微信视频监测患儿病情进展,示范散热降温方法,纠正家属急救错误,利于缩短出诊人员现场评估时间,提高急救效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症状改善、住院天数;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症状改善、住院天数 同程双线组退热时间(2.28±0.49)h、惊厥消失时间(3.04±0.58)h、住院天数(7.29±1.65)d;常规组退热时间(3.57±0.72)h、惊厥消失时间(3.49±1.15)h、住院天数(13.18±2.27)d。同程双线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常规组短(P<0.05)。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 同程双线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41%(2/37)低于常规组21.62%(8/37)(χ2=4.163,P=0.041)。
研究显示,多数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家属通常存在大声呼叫、激烈摇晃患儿身体、强行用力按压患儿肢体等错误行为,易增加患儿骨折、惊厥反复发作、舌咬伤等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1][2]。因此获取专业急救干预措施,实施家属初步自救,对挽救患儿生命至关重要。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多依赖于出诊人员,忽视家属初步自救重要性,不利于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将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分为2条线路,有助于保持高度同程性,且其通过电话在线指导家属实施专业化高热管理,一定程度能缓解患儿症状,抑制病情进展。同时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利用微信视频功能,有助于实时监测患儿疾病进展,纠正家属救护错误行为,提高家属施救专业性,此外,其还可为抵达现场后制定、落实急救护理措施提供循证支持,利于减少无依据护理补偿、重复施救等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同程双线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常规组短,不良事件发生率5.41%低于常规组21.62%(P<0.05)。提示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加快康复进程。
综上,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加快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