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0-12-25 02:54何开顺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何开顺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许多学校已经渐渐加大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但是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成果与理想的教学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必须悉心研究更高效的教学,通过巧借网络资源、利用情境想象与引导问题思考等更科学的策略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往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初步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教师渐渐发现,在实际课堂里,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与素养,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意识,这也是当下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提高教学实效、打造高效课堂呢?

一、巧借网络资源

科学研究证明,若教师能调动起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就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能让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全面地呈现到学生眼前,而且能唤起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因此,要想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教师就可以巧借网络资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攻克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继而让学生在更简单的方法中得到知识的提高。同时,此种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以“认识机器人”一课的教学为例,此课是学生学习机器人的第一课,教學重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分类与发展历史。在实际学习中,为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①播放“超能陆战队”的片段,利用其中憨态可掬的大白引入机器人这一话题,并引导学生结合大白这一形象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机器人模样”,以此激活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②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网络图片,图片中应包括机器人和非机器人,并要求学生猜一猜在这些图片中哪一些隶属于机器人范畴,随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其中的机器人图片与学生一同总结出机器人的概念,以此利用具象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总结与归纳中从更深层次、更具体地认识机器人;③询问学生“你们知道机器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等问题,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木牛流马”(我国最早的机器人)与“自动机”(古希腊出现过的机器人)等古代机器人的图片,以此切入机器人发展史的讲解。

二、利用情境想象

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会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充满兴趣,如若教师能将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到课堂知识学习中来,就能够取得更优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在组织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利用语言引导、图片点引等方式唤起学生的知识想象,以此将学生的心理需求变为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浓厚的热情之下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此举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

如在“智能家居”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并不能及时将知识与经验联系起来,因此,在此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构设的方法让学生在虚拟的体验中更好地回忆与认识智能家居。首先,教师可以结合“钢铁侠”的片段为学生讲述一种家的“高端”画面:安防森严的大宅门口有着人脸识别系统,要想进入房子就必须先通过大门的人脸识别,如果来人不在识别系统储存的信息之中,系统就会提示主人有外人到来,而当识别系统发现回家的是主人以后,则会自动开启客厅的灯光与显示屏,同时,厨房中的机器臂助手也开始为主人煎鸡蛋,煮咖啡……以此让学生在语言与视频的共同刺激下走进一个全新的智能之家;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目前智能家居的360°全景视频短片,并让学生在短片观看中思考“我们是如何实现智能家居的智能化管理的?你有什么更好的关于智能家居的想法”等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认识;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智慧生活线上体验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虚拟生活体验,以此丰富学生智能体验,让学生在智能情境中理顺本课内容。

三、引导问题思考

教学并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过程,要想切实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就必须从学生入手,以学生思考代替教师讲述,让学生能够在“想”中明确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与实际意义。也就是说,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实践与思考的方式,通过适当的任务问题,在进一步深化学生信息技术认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意识,增进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以此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更科学的信息技术进步。

在“智慧出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任务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中进行本课知识点的学习。自主思考问题:①在堵车的时候,坐在车里的人难免会羡慕骑自行车的人,那么你认为自行车除了在拥堵时更便捷这一优点之外,还有哪些好处?(引导学生想到低碳环保、绿色出行方面,以此建立起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②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是哪一种?(利用问题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公共自行车”)③我们如何使用公共自行车?是不是找到就可以直接骑走?(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产生说的欲望,并以此引入“共享自行车”这一话题)小组合作任务:根据教师先前对“共享自行车”的提问,想一想生活中“智能公交”的特点(像公交车电子标识、智能定位等等,以此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问的学习方法)。实践探究任务:亲身体验一下城市公共自行车与智能公交,并思考这两者之间有何共同点(以此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生活中得到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势在必行,但是这种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要求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应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知识的具体要求,通过更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打造更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以此切实助力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成长。

【参考文献】

[1]钱园.让课堂灵动精彩——浅谈如何打造小学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J].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9(05):67.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