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军
【摘 要】 新高考制度的推出意味着我国教育深化改革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积极学习解读新高考制度背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变革,并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反思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2019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出台《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江苏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在本次高考改革中主要模式定为“3+1+2”,语文、数学、外语学科采用全国卷。数学学科在高考改革中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但是教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高考改革的本质是为了践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发展,尽可能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响应新高考的导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梳理
1.教学内容单调,过分重视理论。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比较单调,换句话说就是“考什么,教什么”,教师的教学思路被教材内容所固化,缺乏对学生进行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接受的教育几乎等同“解题训练”,数学文化的渗透以及生活内容的引入严重不足。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
2.教学方式固化,学生兴趣不足。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化繁琐为简单,化枯燥为有趣”的能力,减少学生学习知识时的阻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中,往往存在教师教学方式固化、学生兴趣不足的情况,“授受式”教学方式盛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倡导学生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先进带动后进的教学目的。举例而言,高中阶段“数列”相关的知识,主要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部分内容,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集体复习等差数列的知识点,然后按照“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为小组成员提供“分类讨论”的探究思路,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最后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成功得出以下結论:
当q≠1时,由Sn=a1+a2+a3+…an;an=a1qn-1可得:
Sn=a1+a1q+a1q2+…a1qn-2+a1qn-1;qSn=a1q+a1q2+a1q3+…a1qn-1+a1qn
所以:(1-q)Sn=a1-a1qn
所以:当q≠1时,Sn=a1(1-qn)/(1-q)或者Sn=a1-anq/(1-q)
当q=1时,Sn=na1
2.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随着网络的普及,教育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愈发密切,教师要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加餐”。如在学习完“椭圆”相关的知识时,有些学生只记住了椭圆的标准方程,但是在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存在困难。这时候学生可以借助微课中典型例题来进行巩固,利用课下碎片化的时间来弥补课上的不足。例1: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1(0,-1)、F2(0,1),P是椭圆上一点,并且PF1+PF2=2F1F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例2:椭圆的一个顶点为A(2,0),其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通过例1学生可以巩固已知椭圆焦点的情况下,标准方程的求法;通过例2学生可以巩固未知椭圆焦点的位置的情况下,标准方程的解法。
3.全面整合教材内容,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材中知识大多被按照单元、课时的形式进行了划分,虽然整体上脉络比较清晰,但是在大量繁琐知识点的充斥下学生很难系统地去理解掌握知识。而在高考中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知识的本质,注重整合教学。以“三角函数”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界定教学内容,其次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然后设计单元教学流程,最后落实单元整体评价与总结。通过对三角函数知识系统的学习,可以打破教材课时的限制,让学生从整体上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在解题时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制度的改革与落实一方面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前进,另一方面自上而下地为高中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一线高中数学教师要做好“两手抓”,一方面要加强对最新教育政策和方针的学习与解读,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为优化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程.高考新政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3):164-165.
[2]陈福英.高中数学教学应对新高考的探索[J].读与写,2018,15(0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