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真真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当下的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了明显提升。并且,近几年来,由于创设多彩的情境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体育教学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是由教师单纯的带领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而是以小学生为主体,围绕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创设一些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参与体育课堂积极性的情境教学。情景教学法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其教学形式不仅是丰富多彩的,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针对性的进行创设,并且这种教学方法仍是以学生为主,围绕学生展开趣味设计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情境教学;运用策略
所谓情境教学法,具体是指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媒介的带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教与学的互动活动,通过该活动的实施,不仅可以让小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在此过程中拓展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体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进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本文笔者通过阅读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有关的理论文献,并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其做出相应的探究和分析,以期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合理的借鉴。
在课前准备中的运用
回顾以往的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对一些体育运动技巧的讲授以外,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课前准备活动了,课前准备活动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强调的是,在小学体育的课前准备活动中,许多小学生对于课前准备活动的过程往往呈现出敷衍了事的态度,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对体育运动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比较浅薄,所以很难意识到课前准备活动对于有效避免他们在激烈的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法,带动学生认真参与课前准备活动,从而达到热身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球类运动,将传球接力赛这种活动替换掉以往的热身活动,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然后每个小组排队站好,从第一个同学开始抱球跑到球框,再折回来传给第二个同学,最终通过看哪个小组提前完成任务就算获胜。这种带有竞技式的课前准备活动,不仅能够在课堂开始就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有效避免在激烈的体育活动中肌肉出现损伤的可能性。
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当课堂教学完成热身环节正式进入主题的时候,教师要以学生为展开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从小学生的普遍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出發设定一些对他们来说趣味性较强的情境,当然在这一环节教师仍然可以使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小学生对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热情,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对一件事充满热情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把握事情的本质,对于小学生来说,也只有当他们对各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的时候,才能更高效的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
例如,当展开球类运动的教学时,针对篮球中的三步上篮这项活动,教师可以像在课前准备活动时一样,将学生分为3至5人的小组,然后让他们在确保自己的球不被另外几人抢走的前提下,准确的将球投向球框,投中的小组得3分,最后依据小组分数评定输赢。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学生掌握三步上篮这一篮球运动技巧,又能通过对小学生好胜心的激发,带动整个班级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这种教学方法,还能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体会团结、合作的意义。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体育课堂临近尾声的时候,若是前期的教学任务完成得比较好,这时学生就会仍处于兴奋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导致学生很难利用课间10分钟的时间平复下来,再投入下一节课的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就要通过一些低频率的活动来降低学生的兴奋度。例如,安排学生按照各小组分工合作将前期用到的体育用品收纳整理好,并放回原处。这样既能平复学生心情,让他们保持心情愉快且又不失平稳的状态参与到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又能培养他们将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的良好生活习惯,这样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无论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又充满趣味性和健康性的学习环境,以及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进而再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小学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以上仅是笔者从个人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凭借相对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出的一些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合理借鉴。实际上,如果能够参考更多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考虑到不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其情景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并不仅限于以上几个方面,故而针对该课题仍有待于做出进一步的考察和探究。
参考文献
[1]陈艳琳.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9).
[2]吴秋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12).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