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隐性教育载体有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0-12-24 07:59梁玉丽王鹏
科技资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梁玉丽 王鹏

摘  要:隐性教育具有愉悦性、知识性、多样性和潜隐性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载体是隐性教育目标实现的中介,课前3min表演项目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教育载体,已实施多年,并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载体  潜隐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7(c)-0210-03

Innovating the Hidden Educational Carrier to Effectively Cultiv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Liang Yuli  WANG Peng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Province, 053000 China)

Abstract: Recessive educ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easure, knowledge, diversity, and laten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recessive education help to stimulate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elp strengthen the college students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he recognition and identity of the university will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he hidden education carrier is the intermediary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hidden education. The three-minute performance before class is the hidden education carrier of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It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many years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Recessive education; Recessive education carrier; Latent recess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自觉的行为准则[1]”。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达到该效果,就要讲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愉悦性、知识性、多样性和潜隐性的特点,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的意义

隐性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渗透式的思想教育方法,它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

1.1 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人的意识性、思想性、行为的自主性决定了人的价值选择性。隐性教育不同于显性教育,教育者一直处于主体的位置,忽视了与受教育者的沟通与交流,隐性教育更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其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潜隐性,不但不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还会使受教育者乐在其中,积极参与。正如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瓦·亚·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教育在于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自我教育,学生才能真正地认识自我,也只有这样,外在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2]”。

1.2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

国内学者对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程度并不理想。马平均(2018年)等对武汉市部分省属本科高校大学生的随机问卷调查显示,只有22.6%的受访大学生只记得一部分或不能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3];杨宗兴(2019年)对广西钦州、贺州、河池、百色、梧州等地的5所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得出的调研结果是: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完全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占86.46%,但仅有22.39%的学生选择“一直都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4]。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没有真正被所有大学生认知和认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网络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和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他们对显性教育模式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隐性教育侧重于在道德与情感中引起学生的共鸣,强化道德意志,培养道德情感。瓦·亚·苏霍姆林斯基就强调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隐性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地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并促進这种情感认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1.3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一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包括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的愉悦性、潜隐性能够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知识性和多样性能够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性认同,进而激励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载体的实践探索

隐性教育的载体就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选择、运用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教育中介。中介既可以是语言文字、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一定的文化、管理等。具体到高校,隐性教育载体可以是校园文化、信息载体、社会实践活动、师德师风、网络阵地等。课前3min表演是笔者已实施多年,并取得较好效果的一种隐性教育载体形式。

2.1 课前3min表演的指导思想及实施方法

课前3min表演项目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本着鼓励学生寻求突破,挖掘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的理念,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大学生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课前3min表演按照学号随机抽取1~2名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进行展示,总体所用时间控制在5min以内,表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力求有所突破。这些学生表演完,教师会给予一定的点评,肯定其表现出色的地方,指出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由于太紧张,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会给他们再提供一次或多次表演的机会,直到他们不紧张,能自信地完成自己的节目。然后再当堂随机安排下周课前要进行3min表演的同学,每位学生都有一周的准备时间。

2.2 课前3min表演的项目支持

该项目的持续进行有赖于教师的不断坚持和运用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不断推陈出新,能够真正利用3min时间把自己的潜力展示给大家,实现自我突破。激励机制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在精神激励方面,任课教师可争取本院系或校领导的支持,给本年度表现上佳或进步较大的学生颁发相应的奖状,充分肯定他们的表现;在物质激励方面,需要学校提供经费支持,条件成熟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举办才艺展示晚会,并颁发一定的奖品。

2.3 项目效果评价

课前3min表演形式新颖,能够关注到每位同学的表现,鼓励学生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凸显自身个性。学生们也都非常重视该环节,会认真准备,例如,有的同学为了创新,提前在网上购买五指琴并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段曲子进行课堂表演,优美的五指琴音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随着学生们参与积极性的提高,节目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由唱歌、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常见形式,逐渐丰富为书法、弹古筝、弹电子琴、尤克里里、跳舞、相声、小品、魔术、地方剧表演、脱口秀表演、情景剧表演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自信心也得到增强。该项目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实现师生互动,增进了师生感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表演内容都是积极向上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吻合,能够在较为愉悦的氛围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植入学生心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久之,学生会不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3  结语

德育不能单独进行,必须将德育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学与教育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如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积极探索贴近本校学生实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和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的资源和载体。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狀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高校应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隐性资源的积极性,鼓励专业课教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出力献策。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多样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144.

[2] 田景正,刘黎明.中外教育名家思想[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16:343.

[3] 马平均,王悦,王媛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2):80-82.

[4] 杨宗兴.民族地区“00后”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9):79-81.

[5] 张蓓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培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59-61.

[6] 李姝婧.个体价值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为转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0(3):172-176.

[7] 邹佰峰,张小静.以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6):113-117.

[8] 董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路径构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2(3):22-25.

[9] 周艳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5):43-45.

[10] 易显飞,杨景钦.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路径探究[J].长沙大学学报,2020,34(3):10-14.

[11] 熊莉,张立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报告[J].法制与社会,2020(13):242-243.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职思想政治课隐性教育探讨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