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志芳
摘要:在經济高速发展,数据快速更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对于“购物”学生本应该有着丰富生活经验,在学习上不会存在问题。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而成为了教学的难点,那么学生的 “学”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的“教”又出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本文结合《购物》这一单元,阐述基于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单元整合。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教学思考 因时因地因材 单元整合
一、新时代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存在的问题:①“学”的人民币版本与现流通的版本存在差异。教材使用的人民币版本与现实中使用的版本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认识上存在难度。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搭建的桥梁不能很好的链接。《购物》单元中第一课时《买文具》认一认小额人民币中有认识纸币贰元、伍角、贰角、壹角,硬币伍分、贰分、壹分这些是第四套人民币,而第四套人民币已经于2018年5月1日已经停止流通。所以现在已经看不到第四套人民币,使用就更不存在这种事情了,所以要积累使用人民币的经验就会有难度。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在认识上存在困难,在兑换上更是难点。因为不是属于现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看不到和使用不到这些小额的人民币,所以这些小额人民币非常陌生,生活经验为零。与此同时这些人民币中出现的大写的数字在孩子认识上增加了难度。如《买文具》中第二大内容小额人民币的兑换,买一支钢笔(1元)可以怎样付钱?孩子们马上能找出现在使用的第四套人民币纸币一元、硬币一元,或者两枚5角硬币,但是不会想到使用2角来兑换,需要使用并非现流通的第四套人民币,孩子们就不知所措。②“学” 的过程与教材编排秩序存在差距。在教学过程中,孩子接受得快,掌握得好是大额人民币。不管是认识,兑换还是使用上,大额人民币都能很快地被孩子掌握,小额人民币纸币贰元、伍角、贰角、壹角,硬币伍分、贰分、壹分这些不是现在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不仅在认识上存在困难,在兑换上更是难点。第一课时《买文具》与第二课时《买衣服》根据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买衣服》更有益于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③“学”的认知基础已经渐渐淡化。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人民币的使用已被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所代替,手机付款日益普遍的今天,人民币的具体使用慢慢地减少,学生接触人民币的机会也随之变少,学生对于人民币的使用经验变薄弱。特别是对于小额人民币的使用,尤其是“角”的使用,学生生活经验更多的是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使用。在消费水平日渐高涨的今天,人民币的使用已经趋向于“元”,而“角”“分”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孩子对于角和分在脑子中的意识也已经消逝。
(2)新时代背景下 教师的“教”存在的问题。按部就班地教教材。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作为教师仍然固步自封,按部就班,不因时因地因材制宜,那么,学生学起来会存在难度。我们学习《购物》这一单元的内容是为了后续“认识小数”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我们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够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教学目标因为现在学生的购物经验的基础薄弱,特别是对于“角”“分”的淡化,要落实有一定困难。。
二、跟上新时代 解决问题
在现在社会大背景下,针对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数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让学生觉得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自己有动力去学,对于学习《购物》单元是觉得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构建起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之间的桥梁。我们应该如何教?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升,学有所乐。
(1)拆分课时。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本单元的标题“购物”点明了本单元内容的特点,即在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系列熟悉的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例如,通过“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通过“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通过“小小商店”经历购物过程,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针对教材分析理解,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首先不能让学生对于学习有抵触心理,让学生有内需,自己想学,觉得学这个知识是有用的,有兴趣学。
(2)减轻学生逆反心理。在“逛超市”的活动中,整理出一些问题,比如用手机扫一扫付款,最容易出现了小数点错点,漏点的情况,让学生知道学知识的用处和用手机付款的弊端,还有可能手机丢了,那么是不是就寸步难行了,从而接受用人民币付款也是需要掌握的,从心里不排斥这一知识的学习。
(3)调整教学的秩序。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学生都有和家长一起购物的经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也经常看到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人民币,应该说他们积累了一些有关人民币的使用经验。所以说学生的学习并非是一张白纸的学习,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模拟购物等活动中,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
(4)增加购物体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和课外无限的空间时间有机结合起来,让课上与课下配合,增加购物体验。除了班里举行模拟“逛超市”外,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孩子多带孩子去逛超市,并且带着任务去逛超市。也可以在家里模拟“购物”的情景。学完“买衣服”就让孩子带着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面额的人民币去采购东西,把主动权交于孩子手里的逛超市,真正身临其境的购物情境,增加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参与其中,让重点、难点在学生感兴趣的逛超市中分散。学完“买文具”则让孩子带着5元1元5角1角的人民币去买东西,还是由孩子自己选择,自己付钱。
(5)进行取舍突破难点:①有所取舍,突破难点。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应该紧跟步伐,不断更新。所以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已经被淘汰的内容要保留态度,不要给自己挖个坑,把自己给埋里面,学生对于贰元和贰角的态度就是非常抵触,不喜欢用它们,也不想认识它们。因为这些人民币已经被时代给淘汰,我们作为了解历史以前几版人民币我觉得很好,但是一定要学生会用这些钱去换算,这个是真的难为老师,难为学生。所以对于教材我进行了取舍,对于纸币的贰元、贰角、壹角、伍角这些市面上不流通的纸币,不需要孩子们掌握换算,认识它们就好,学生会元与角之间转换就可以了。在具体逛超市过程中,学生经常看到10.53元,这个“分”的知识,所以我们要认识它们,让学生学有所长。②分散到数的运算。人民币的兑换这个难点,把它们分散到数的运算。学生计算更擅长,把人民币的转化与加法算式相结合,让人民币的运算有数可循,难点可以不再是难点,从摆着的人民币与算式对应起来,与100以内的加减法相结合,学生掌握也是更快的。
《购物》单元在现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它成为了难点单元,但是它又时时刻刻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还 “购物”简单、快乐的知识学习。把《购物》单元进行单元整合,让学生少掉“这么烦、这么难、没必要、不想学”的抵触心理, 建立“我要学、学有用、我会用”的信念,让我们的数学学习因整合而简单,因简单而美丽绽放。
参考文献:
[1]钱守旺 王明明《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师用书二年级上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2]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