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琴
推进科研事业单位“放管服”管理,要求其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内部控制环节可控可监督;也正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的“放”,则要求各项经济业务活动需要紧抓风险点,在可控范围内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滞后于企业内部控制,其发展较为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其次,科研事业单位性质决定了其职能是以非营利性为目的,为国家科技发展服务,这也会导致管理层内控意识淡薄,甚至有些科研人员认为内控是财务部门统筹把控的,与其无关,殊不知其经手的各类经济业务很可能就是内控风险管控点。再次,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多流于形式,没有具体发挥内控作用;或者有些单位仅仅是制定内控管理办法,但可操作性不强;或者是涉及内控相关业务时没有按照管理办法实施,仅根据以往经验处理。最后,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监督不到位,在内控实际工作中,对前期内控风险点可进行有效管控,但在内控评价监督时,不能对内控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改进完善。
预算管理是指单位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济业务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济业务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单位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科研事业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贯穿预算管理的全过程,遵循“有预算才开支,无预算不开支”的原则。在“放管服”政策环境下,预算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有一定程度“放”,又要有一定程度“管”。然而实际业务活动中,科研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环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有些科研事业单位认为预算编制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不需要单位各职能部门及科研人员全员参与。二是财务人员简单认为预算就是向财政部门要钱,预算越大越好,而不管单位具体实际情况,预算时出现不需要花钱的地方预算金额大,需要花钱的地方预算金额小的现象。三是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某项费用需要多预算、某项费用需要少预算,而未考虑到市场经济、政治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这些都会导致单位预算编制不全面,造成资金浪费。四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些科研事业单位由于预算编制不全面,出现基本支出挤占项目经费的现象,出现无预算开支、超预算开支等现象,未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在科研管理“放管服”政策环境下,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水平需要凸显“放”和“管”。既要扩大差旅会议和仪器设备经费使用的管理权限,以及在经费预算调剂、间接经费绩效比例以及项目结题验收环节自主选择中介机构、提交验收资料等方面进行“放”;也要做好政策落实,加强内控监督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然而在实际业务管理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仅停留在项目经费会计核算、结题验收时提供项目经费账表上。这种服务模式一方面导致科研人员不能实时查看到项目经费执行情况,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也不能实时监控到项目经费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严控预算科目超支现象,一直到项目结题验收时财务人员才发现严控预算科目超支现象,此时进行项目调账,属事后控制,不利于防范内控风险。二是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执行过程中存在无预算开支、超预算开支、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现象。三是科研经费管理难以恰当协调平衡“放管服”与“内部控制”。2018年,某科研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莅临调研时,指出会议费报销所附附件繁冗复杂,与“放管服”政策相违背,不利于推进科研工作发展。事实上,其会议费报销完全按照《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16〕214号)文件规定执行,会议费报销所需附件与国家会议费管理办法一致。在这个实例中,如果不严格执行国家相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就不利于单位会议费报销管理,同时不利于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既要求单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又要求在经济业务活动上对重要风险点进行管控。那么,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管理者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内控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重视单位内控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研单位人员内控意识,首先单位领导层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管理,防范财务舞弊风险,这样单位内部职员才能重视起来。其次,单位内控组织领导部门可以通过单位网页宣传栏、微信、QQ群宣传内控知识、内控案例等,也可开展职工内控培训,让其认识到所经手的每项业务活动都与内控息息相关,并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由于内部控制是单位全员参与的经济业务活动,所以在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就不仅仅是关乎财务人员内控业务能力培养,还需要对各个处室关键岗位进行内控业务能力建设。有条件的科研事业单位可以成立内控管理部门,人员可以从各个处室中具备一定专业水平并且业务能力强的职工中抽调。另外,单位内控管理人员可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购买各类内控专业书籍、参加各类财经培训等,不断提升内控理论水平及业务能力,以期充分运用到日常内控管理工作中。
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而管理会计正是运用单位内部各类业务数据进行有效预测。科研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可结合管理会计思维,进行全面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加强预算监督。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一是在预算编制环节,财务部门组织全员参与,各职能部门及科研人员协助配合财务部门编制预算,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实施具体情况和其可行性及市场经济实际情况等。二是预算编制环节,可运用管理会计的思路方法,摒弃传统的“增量预算法”预算单位收支情况,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以支定收,根据单位实际经济业务活动所需资金来预算单位资金收入,这种预算方法可以防范在不重要经济业务活动上预算大额资金,在重要经济业务活动上预算较少资金的现象,同时可以防止资金浪费,增强单位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引入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通过在财务信息化系统嵌入预算执行模块,对预算执行中发生无预算开支及超预算开支情况及时进行预警并调整控制。四是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监督机制。相关预算管理部门建立统一的标准化预算绩效监督体系,加强预算执行与预算绩效监督挂钩,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监督机制。科研事业单位充分运用管理会计分析各类业务活动数据,控制现在,预测未来;分析预算执行差异,查找原因,及时纠偏,有利于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预算执行环节内部控制管理。
在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策的同时,科研事业单位在“放”的同时,还要强化“管”,应当主抓科研经费管理关键风险点,加强完善内部控制,以防范财务风险。科研事业单位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以提高内控管理水平。一是完善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内控规程或者内控管理办法,尤其是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要认真梳理科研经费管控过程中各个业务环节重要风险点,对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估和管控,将风险降至最低。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各类经济业务活动严格按照其流程开展,期间所有审核、审批、监督等环节都严格遵守内控规定。二是结合“放管服”要求,在不违背上级主管部门相关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以平衡协调“放管服”和“内部控制”,使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三是加强科研经费内控评价监督。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内控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经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对实现内控有效手段等进行经验交流,以期为后续内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另外在内控评价监督环节遇到问题较严重的现象,应当给予一定处罚,如两年内不能进行项目申报,或与职称评审相挂钩。
在“放管服”管理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可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科研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服务方式上作一些创新改变。一是制定科研财务助理制度,通过选拔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科研财务助理并对其进行财务管理专业培训。科研财务助理具备一定财务管理知识,有利于经费执行过程中事前防范财务风险,加强内控管理。二是将各种费用报销所需附件材料、流程及注意事项汇编成财务报销手册,以流程图形式展现出来,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样科研人员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时,知道每个节点应当注意什么,逐渐将内控意识融入到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有利于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三是建立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该软件包括课题信息管理、网上报销、预算执行情况查询等模块,将财务报销审批流程嵌入信息系统,以预算管理为源头,以多口径财务核算为核心,以财务报表为展现,以网上报销为手段,以预算执行情况为窗口,实现预算指标初始、预算执行控制及预警、预算执行进度分析实时获悉,在财务信息共享及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公开等方面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有利于科研单位在各项经费执行过程中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实现前端控制,防范内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