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茜
(安徽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文字、图形、色彩是版式设计的三大元素,它们之间的构成与排比是成就书籍的重要基础。书籍设计“鬼才”朱赢椿,其书籍作品《设计诗》《蚁呓》《肥肉》及2019年3月上市的《虫子本》,一经上市便备受瞩目,成为各大书店的畅销书,因而也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读者,书中的自由版面让人欢喜与惊叹——“原来书籍版式还可以这样设计”。朱赢椿书中的自由版面设计无不彰显着“自由设计”的魅力,阐述了现代书籍版式的规律和走向——自由范围、自由字图、自由符号,即对版面边界的控制自由、版面内容的留白自由、图文组合的符号化自由。自由版式传承了古典版式和网格版式的设计精髓,又发挥了自身独特的设计优势,是一种兼容并包的编排形式,而古典版式和网络版式中的形式美规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也是指导自由版式发展的基础和依据。
古典版式和网格版式设计在书籍设计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回顾20世纪工艺美术运动中的古典版式设计,主要以版面的对称性和工整性最为突出,以装订口为中轴线的书页两边版心内容完全对称,字距、行距、段间以及天头地脚页边距比例工整,版心的内容好似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队伍,所有的字、图元素都有不可逾越的界限。随着古典版式不断演化发展,西欧逐渐出现了一种更加科学严谨的版面设计形式——网格版面设计。网格相对于古典而言更具有规律性和秩序感,仿佛版面中所有字图的组合与叠加都是经过周密计算而得出的。时代发展至今,许多计算机设计软件中也有十分严谨的网格辅助设计功能,这是对文字、图形与色彩整体组合效果的合理安排与严格把控。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是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办,已有近百年历史,代表了当今世界书籍艺术设计最高荣誉。从历年作品评选中,不难发现书籍设计的发展受到版式编排的影响,版式编排的自由也带动了书籍装帧艺术的改革与创新。2007年,朱赢椿的《不裁》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书籍切口间的页与页是相互虚点连接的,需要利用书中自带的“裁纸刀”边裁边看,会使读者产生延迟、期待、惊喜。这样的书籍版面形式的设计不仅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蚁呓》被评为2008年“世界最美图书”的特别制作奖,这是一本以“蚂蚁”为主人翁的书,书中自由版式设计的运用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朱赢椿把版式中可以隐去的元素全部去除,只留下蚂蚁在书页中的排列。任何元素在版面中的任何位置都会抹杀蚂蚁这个小生命的存在,就如同现实中蚂蚁的微小和微弱一样,唯留有空间任其在版面间自由游走,才能显现出天地广阔包含万物的宽容。《肥肉》是朱赢椿2014年的实验作品,书中将文字图形化,用新颖编排形式围绕着“肥肉”这个话题开展,折射话题背后的大时代。似此等作品,不胜枚举。自由版式设计是时代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版面编排的前瞻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习惯,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在各类宣传视觉形象中均有应用。
形式美法则经由包豪斯的构成艺术发展而来,是对视觉运动规律、色彩调和属性、造型创造方法的提炼、概括和总结,是将艺术方法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切实做到艺术和工学结合的理论依据。书籍设计中自由版式的形式美法则主要有: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书籍自由版面中的图文转化方法与形式美法则中点、线、面的提取与转化相辅相成,用点、线、面的组合强调图文配比,表达字段空间;强调主题精神,表达情感情境。
对称与均衡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小到花草,大到建筑,甚至人类与星球都是依照对称均衡的法则建立的。对称均衡的重复原则是相同信息重复强调或相似信息同项罗列。书籍设计的页面存在多种信息,根据对称均衡的重复原则将版面内的相关信息项编配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视觉单元。信息的阅读便不再是毫无关联的片段,而是更具系统性、逻辑性。书籍自由版面中的对称均衡是相互呼应、相互协调的视觉呈现的统一体,它不是简单的克隆,而是相似元素的对称相映与均衡反复,是统一体而非两个独立现象,其中相同元素的规律性重复是等量等形的绝对对称,相似元素的无规律重复是等量不等形相对对称。例如,在书籍设计版面中,以对称轴(分栏的间距)为分割线,将图、文有秩序地进行水平(180°)、垂直(±90°)的对称排列,会给读者以稳重、典雅的感受,若加入倾斜(±15°、±45°)的排列方式,则又增添了活泼气氛。设计界教父级人物原研哉在《白》一书中强调“白”的本质创造,它的出发点是“白”的意识,是“自由”的意识,但现实没有纯粹的“白”与“自由”,书籍设计中所有的设计编排都为了一个目标,即注重读者的观读体验。书籍设计中的自由版式是以严谨和规律为前提的“自由”,而对称与均衡的重复原则正是严谨和规律方式之一,以此为条件创造的自由版面空间,无论是对称的庄重,还是均衡的活泼,都是自由版面特征的表现。
歌德说过“美丽属于韵律”,节奏韵律源自于音乐旋律,更源自于大自然的潮起潮落、公转自转、四季周期,甚至于农作植物的稳定生长都是节奏与韵律的呈现。书籍自由版面的节奏与韵律是按照一定的主题脉络形成的一种律动形式,是有秩序性、有连贯性的陈述和表达。交错长短的排列,均匀规律的停顿,都是自由版面编排和创作的关键,突破了固有版面的正式性,向活泼与生动转变。书籍设计的过程也是造物的过程,版面的虚实相生、文段的错落有致、图与色的曲柔刚直,页面中的每一项都在扮演着调控版面节奏的角色,将一本无声的图书变为生动的音符。自由版面中图文内容的内在关联,会形成具有内聚力的单元,即使图文的物理位置彼此分散,利用字间距、行间距、段间距的等比等距,或者水平、垂直、倾斜的等差等级,都可以创造出渐变、起伏、回转的韵律效果。在书籍设计中,节奏与韵律的条理性是成就书籍内容的重要环节,详略得当,虚实有致,能满足阅读的可视性、逻辑性和流畅性,是艺术与功能性的统一。
变化统一是书籍自由版面中十分重要的法则,其最大优点是产生结构层次、产生节奏力量和增强页面的视觉效果。它是吸引读者眼球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变化中力求统一,统一中寻找变化,完整的书籍设计要关注的不仅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变化与统一,更是封面与正文版面的变化统一及翻阅行为与读者情感之间的变化统一。统一是保证书籍信息的准确传递,变化则是强调阅读趣味和审美趣味。书籍自由版面编排中常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主线文图,一是衬文和衬图。在书籍设计的版面编排中,要以书籍主体风格的大环境为前提,强调主线文图,可重复、可加粗、可换色,将具有补充、强调、释义作用的衬文和衬图,做出字体虚化、减淡、图形化的处理。变化统一的协调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其目的就是增强视觉效果,让信息传递更有效。例如,在杂志出版物的编排中,杂志页面的图文元素较多,强调杂志图文的变化是强调种种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变化的设计能造成视觉上的跳跃,也能突出产品的个性;而强调统一的目的是达成和谐,在版面中减少产品(图形)内容,而丰富产品(图形)组合形式。变化统一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书籍版面中的应用,只有保证变化统一的协调性才能使书籍版面的页面在共性中具有个性,在特性中保证统一性。
“自由范围”视觉流动的由强到弱是书籍自由版面应用的重要特征。自由版式的阅读过程按照一定的视觉运动规律——先大后小、先重后轻、先疏后密、先彩后灰进行视觉流动,这种视觉运动不是肢体行为,而是生理与心理的感官经验感受,例如当某一视觉信息的刺激较强时,我们会优先选择、优先感知,而较弱的信息项,则被列为感知的后位。自由版式中的“自由范围”多采用不对称构图及不规则线条,打破条框的界限,体现一种放纵的设计感。虽区别于古典书籍版面与网格书籍版面的理性与周密,但亦有章可循,并非漫无边际的“放纵”发挥。自由版面中点线面的性格、色彩的明暗纯灰、字体的点画架构、材质的占位肌理,都需遵循读者情感与认知行为间的关系,“乱”中有序,“反”中有据。“自由范围”带着突破传统、注重直觉、强调偶然的态度,创造书籍生命个性,展现书籍内容活力。
符号是自由版面的音符,是传递书籍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书籍版面的显示主体,他们的出现不仅强调版面的美学功能,更强调版面的实用功能。字图是符号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不能完全替代符号。 “自由符号”的组合与分布即是指图文的组合方式,包含图形(点、线、面、图像)、文字(字与段)及色彩。它的组合分布规律主要有亲密性原则、对比性原则和重复性原则。亲密性原则主要是指书籍版面中两个及以上元素之间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的关系,可以并为一个单元;对比性原则是指书籍版面元素需根据内容区分重点,有详有略;重复性原则是指书籍页面的相同元素的重复出现,目的在于强调书籍整体风格的统一。
区别于“自由符号”,“自由字图”一方面主要是指图文之间的相互转换,另一方面是指字图间的基本构图。“图形文字化、文字图形化”,图形与文字的转换,虽然失去了原本的形态特征,但依然保留自身的可识别性,相对于原形态而言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例如,自由版面中常采用“字体出血”的设计方式,将大标题或正文的字体拉长、变形,在不影响版面内容识别性的前提下,超出版面空间外,以达到独特新颖的版面创造形式。这种“自由字图”的融合转换让版面的阅读更加有吸引力,视觉效果也更加丰富。 “自由字图”基础构图的设定,主要有垂直、水平、45°斜向三类,字图的方向依照着版面构图的运动方向而定,且遵循节奏韵律、对称均衡、变化统一的形式法则,使得整个画面活跃生动。例如,戴维卡森创造的自由版面中常有字体设计的方法是虚化、模糊、反白、倒置、旋转、重叠,这种局部调和的熟练手法让其在设计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激情、解构、活力、动感让他的每一副版面都似注入了有趣的灵魂,仿佛在叙述着一个个有趣的、令人“疯狂”的故事。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在《敬人书籍设计》中对版式编排的字体、字号、字间距也做出过大胆的实验和创作,运用新思维、新方法,充分挖掘了版面元素的特征,便于大众以此为鉴灵活设计。
清代邓石如称:“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1]这里的“计白当黑”有点像我们常说的正负形原理,图底反转,虚实相映,疏密有致,不失情趣,不失自然。字、图与版面的关系既是黑白关系,也是图底关系。以图为底,我们看到字图间信息传递,以底为图,我们看到版面空间视觉呼吸与流动,虚实结合,从而达到字图统一、图底协调。自由版式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利用图与图、图与文、文与底之间的相互转换,构筑不同的版面层次,丰富视觉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
“自由互动”是要审美、经验以及文化和技术的融合,它所关心的是行为的本身能否给予乐趣与共鸣。书籍设计是一项规划性活动,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思想会受到各方面制约,例如社会观念、文化背景、经济形势等,这些因素关系书籍的外形结构、工艺技术以及使用者的使用行为等,最终会影响读者对书籍的感知力和认知力。自由版式相较于网格和古典版式在翻阅的互动性上更加具有优势,是让书籍设计“活”起来的创意手段。
自由版式在书籍设计中的互动体验,一方面是运用以强调外在阅读的行为方式,包括使用条件、方式、步骤、机制的外形、色彩、光感、结构、质地、技术等,另一方面是强调内文阅读的视觉运动,主题、字号、字体、段落间距,正负空间。不同的装订方式、开本大小、色彩选择,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变化的同时仍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本源性原则。本源即设计之根本,灵感之源泉,书籍版式设计的出发点是要尊重书籍主题,以主题内容为中心,设计变革,服务读者。立足书籍本身,重视读者的情感行为认同,充分考虑书籍自由版式正负空间中的互动关系,这是书籍版面设计的根本原则。二是体验性原则。自由版面区别于古典和网格版式的优势在于其自由互动体验,这是一种多感官体验,是综合视听触味嗅的体验模式。互动性原则的前提还包含了适用性和趣味性。三是综合性原则。自由版式的创意不仅表现在结构类型设计间的互通有无,同时也是机制建立时的立意创新。
在自由版式创制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读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书籍的主题结构、参与书籍的情感建设、推敲书籍的阅读行为。设计师将自身意向以自由版式的形式投递给读者,读者通过感官行为与版式产生互动,从而能切实、自发、自愿产生情感的认同与共鸣。书籍自由版式设计,是联合经验、记忆思维一同完成的,符合用户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无论是平面常规阅读还是互动翻阅,只要有用户行为的环境就离不开情感认知和行为体验。设计师力求设计出读者满意的立体读本,目的是在趣味传播信息文化的同时带动消费行为,这是自由版式在书籍设计中的意义所在。
20世纪初,包豪斯提倡的构成主义运动推进了版式设计艺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书籍版面的进步,李杰斯基提出的“构成主义是一种理性和逻辑性的艺术”[2],使许多致力于书籍版面设计研究的设计师们着迷其中。自由版式之于书籍而言,代表了创新与发展,从传统线装、包背装、经折装的书籍版面形式,到现代定义的自由版式形式,传承到创新,古典到自由,版面编排的历程也是书籍艺术的发展过程。自由版式设计摆脱传统版式的约束,更加强调黑白对比、块面转换以及点线面的应用,向着独立性、趣味性、功能性的方向发展,让内容与版面协调统一之余强化书籍本身的风格与内容,结合情感与认识行为的体验,让读者于自由版面中体味书籍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