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婵
摘 要:明确小说课堂教什么和怎么教,引导学生从标题、视角、人物情感变化、区分小说主人翁等内容开展小说课文的分析;创设情境,唤醒相似的经验,指导学生由“景”悟“情”;用角色扮演法重现小说情节,深入探究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在品读、评价中增加情感体验;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在小说课文学习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建立有爱、有思、有得的小说教学课堂。这是建构小说教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说教学;高效课堂
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在初中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语文教师如何建构小说教学高效课堂,带领学生欣赏这些美丽的宝玉?笔者认为,最需要明确的,是小说课堂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一、小说教学教什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7~9年段中明确规定,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仔细梳理以上标准不难看出,小说的教学,可通过指导学生从情境、人物形象、语言、作者的感情等对小说进行探究,充分唤醒学生个人的体验,在领悟、评价的过程中增加情感体验,从而获得新的启发。这就是小说教学课要教的内容。
小说课文要教的内容有很多,但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内容应该特别关注。
(一)关注小说的标题
关注小说课文的标题,不难看出,很多时候,它就是小说的内容、情节,甚至是主题的高度概括。如《故乡》这篇小说讲的是“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范进中举》通过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进而被打醒,众人对范进一家态度明显的转变,从而揭示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众生相;《变色龙》则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题。关注小说的标题,带领学生深入探究,能更好地进入小说课文的学习。
(二)关注小说的视角
带领学生对小说进行解读,可从视角入手。笔者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时,通过指导,让学生明白了小说的视角是若瑟夫,带领学生从若瑟夫的角度分析课文。若瑟夫从一个孩子的角度猜测公务员之所以下定决心求婚,是因为看到了叔叔写的,发了财要回来报答我们一家的信,金钱成为婚姻的催化剂,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然而由这样一个女婿,却可以看出当时整个社会的风气。
在若瑟夫的眼里,亲叔叔是父亲的亲弟弟,是一家人盼了、赞了十年的正直、有良心、有办法的人,可是当真人就在眼前时,爸爸惊恐,妈妈暴怒,唯恐被发现而躲得远远的。若瑟夫什么也做不了,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这是亲叔叔,就连动了恻隐之心,给了贫困的亲叔叔一些小费,也招来妈妈的大骂,这是为什么呢?若瑟夫可能不明白,可学生都明白了,是因为于勒叔叔没有如大家所愿,成为一个有钱的人。至此,学生都了解了,原来大人们一直盼的不是“叔叔”,而是“钱”,这样一分析,金钱至上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
当然,若瑟夫也很清楚家里的实际情况,在生活线上挣扎的小市民的无奈不容忽略。从这个角度看,小说的另一个主题——对小市民的同情和理解就不是难事了。
从小说的视角入手,带领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小说的方式。
(三)关注人物情感的变化
学习小说课文,指导学生关注人物情感的变化,也是学习小说的重要手段。学习《故乡》这篇小说时,笔者指导学生,从小说课文中找出体现“我”的情感的句子,找出关键词,进而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学生交流讨论后,明确了“我”的心情变化:悲凉—惶恐—兴奋—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悲哀—害怕—希望,情感变化是与小说的情节和内容密切联系的,指导学生梳理人物感情的过程,就是理清课文情节、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的过程。
(四)关注主人翁的区分
指导学生理解小说课文,可带领学生从区分小说的主人翁入手。笔者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提了一个问题:谁是本文的主人翁?于勒,若瑟夫,还是菲利普夫妇?有的说是于勒,因为题目就是《我的叔叔于勒》,文中的情节也是围绕着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来展开的,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也是围绕着于勒有钱没钱来变化的,一切都与于勒有关,所以于勒是主人翁。有的说若瑟夫是主人翁,因为他是文章的线索,贯穿了全文,作者还通过塑造他的形象来表达希望大家重视亲情,多一点爱的意愿,所以主人翁是若瑟夫。也有的说菲利普夫妇是主人翁,因为全文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大量的篇幅来详细刻画这两个人的形象,是个性最鲜明的人物,所以主人翁应该是菲利普夫妇。
这时,笔者再引导学生,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主人翁的形象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这样层层分析,最终确定了小说的主人翁是菲利普夫妇,对小说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标题、解读小说的视角、人物情感的变化、主人翁的区分,是教会学生解读小说的重要钥匙,也是建构小说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二、小说课文怎么教
(一)创设情境,唤醒相似的经验,指导学生由“景”悟“情”
一切“景”語皆“情”语这句话放在小说中也成立。想让学生更好地学好小说,务必让学生从语言入手,指导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唤醒相似的体验,激发想象,用画面重构的方式把握小说之“景”,进而理解小说之“人”及“情”,最后理解全篇小说课文。
《孤独之旅》中描写暴风雨的场面,说它来时雷声如战车,天昏地暗、歇斯底里,仿佛世界末日一般。单单带领学生从视觉、听觉、感觉方面赏析语言所建构的特殊场景,比较单薄。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画面重构的方式,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与暴风雨有关的诗句。多数学生第一时间答“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两句诗高度概括了暴风雨来临时的情境,跟小说课文描写的景高度相似,说明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对比转换、与已有的知识相对接等学习步骤,达到了初步感知小说课文中所描写的恶劣环境的效果。
指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相似的情境。学生一下子就想到了台风,大家补充说:台风来时将厂房的屋顶吹翻,将树木连根拔起,甚至能将车子吹走。这些联想,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小说课文中所写的情境,触发学生内心的感受,为理解文中人物处境、分析人物形象打下了基础。
指导学生联系相似的生活经历。有学生讲道,自己曾经与家人去海边,刚好遇上暴风雨,海跟天都快连在一起了,天上的黑云都向地上压下来,人坐在汽车里,忍不住用手护头,因为那些黑云仿佛就在头顶,让人心惊胆战。至此,学生不光感受到了课文中所写的景,连人物的处境、心理都触及到了。
人遇到那么恶劣的天气,都恐惧得想着快点躲起来,可杜小康那么小的孩子,却奋不顾身地想着要去救他的鸭子。他的脸被划破了,脚被戳穿了,钻心痛,可他眼里只有鸭子。
暴风雨里,杜小康找鸭的情节在学生的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杜小康勇敢地与暴风雨搏斗,不顾一切寻找乱闯的鸭子,捍卫一家人的希望,保护爸爸和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看到了一个克服孤独与恐惧,勇往直前的杜小康。至此,杜小康走过孤独之旅,长大了,变坚强的主题也呼之欲出。大家都能感受到他的不容易,纷纷佩服起杜小康来。
虽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从语言入手,唤醒学生相似的体验,便能更好地让学生从“景”入手,更好地感悟小说之“情”,深入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二)用角色扮演法重现小说情节,深入探究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领悟作品内涵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说《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名著《水浒传》,对于杨志被药倒的过程,学生都很感兴趣,多次品读和自我演练后,仍有部分学生对下药的过程感到迷惑。为了理清“下药”这一情节,深入探究人物形象,笔者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约定下一节课课前展示。
结果挑着垃圾筒的“卖酒白胜”,跟贩枣客来了一场双簧戏,演到吴用戴着用白纸做成的帽子,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时,“看官们,看好了,加料了!”这句旁白,把学生逗笑了。等吴用装着讨酒吃,用瓢去兜酒,装着要吃,被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的时候,负责旁白的同学又故意加了一句:“看官们,注意呀,药成功入侵酒里了!”全班学生大笑。当白胜不肯卖酒给军汉们,贩枣的晁盖一行连说带抢,殷勤斟酒送枣,连哄带骗,让杨志等人喝下了有蒙汗药的白酒,贩枣客相视而笑,伸手画圈,念着“倒也”,军汉一行纷纷悠悠倒地,杨志的宝刀(断的扫把棍)锒铛落地,一手向前伸,一手捂胸,大喊一声“苦呀”,瘫坐在地。
参演的学生说,吴用真是太高明了,整个队伍团结一致,配合得天衣无缝;演杨志的学生说,杨志既要对付神仙一样的对手,又要对抗猪一般的队友,太难了。
角色扮演,本就是对小说文本进行梳理的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更容易理清小说中的情节。对认真揣摸人物心理和性格的扮演者来说,这就是一个深入理解、探索人物形象的过程;看表演的学生既提高了学习小说的兴趣,也能进一步走进小说,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三)在品读、评价中增加情感体验
读,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在小说教学中,品读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的时候,对“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进行了品读,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读,再同桌对比读,然后小组内轮流读,选出大家认为读得好的组员,在班里PK读,最后大家一致选出班里读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在班里进行范读。这样一轮读下来,学生对于这句话中的重读、语气、情感方面,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时笔者融情于景,从当时的社会氛围,菲利普夫妇的表现,从“我”的疑惑、不满,到作者的创造意图等方面和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价,学生对亲情与金钱的关系很容易就形成自己的观点,理解起课文内容来就容易多了。
(四)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在小说课文学习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高效的小说课堂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虽说通往罗马的路有很多条,但笔者发现,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更适合。在带领学生学习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三篇小说课文的过程中,笔者就每篇小说给学生设计了两道配套写作题目。
《故乡》的配套写作题目:1.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同学们,多年后,水生和宏儿相见了,请你发挥想象,把他们相遇的情形写出来;2.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请你从故乡的景、人、情这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故乡吧。
《我的叔叔于勒》的配套写作题目:1. 若瑟夫回家后,心里念念不忘叔叔,于是他给叔叔写了一封信,请你化身若瑟夫,把这封信写出来。2. 家庭是一个小社会团体,是社会的缩影,有没有一件事也给你的家里带来了波澜?大家是如何处理的?请你把这个过程写下来,给大家介绍你的家庭吧。
《孤独之旅》的配套写作题目:1. 有人说,逆风更适合飞行,阳光总在风雨后,杜小康的经历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 在人的成长中,总有那么一瞬间,会觉得自己跟以往有所不同了,之前的某些事突然就明白了,就理解了,这就是长大,请你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以上题目的设置,第1题是基于学生对小说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开展的拓展延伸,第2题是以课文为例子,激发学生相似经历的写作训练。两题的设置,都希望学生能从小说课文的学习出发,通过写作、记录生活经历、梳理情感体验,来提高对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力,提高思维发展的能力,最终形成个人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事实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也必定能为建构小说高效课堂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构建高效的小说课堂要注意的问题
高效的小说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課堂,这样的课堂,应该具备有爱、有思、有得这三个方面。
有爱、有思、有得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和谐,教师以满腔的热情,学生用浓浓的兴致,共同营造小说学习课堂平等交流、深入探究的良好氛围,教师善用积极、鼓励、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积极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交流、探究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收获新的知识、新的情感体验、新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也是高效小说课堂的标准,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四、结语
建构高效的小说教学课堂,教师应关注小说的教学内容,想方设法唤醒学生个人的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小说描绘的情景、塑造的人物、表达的感情等来增加生活经验、丰富情感体验,多方法、多角度展示小说的魅力。让学生学会解读小说的方法,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来深入探索、理解小说,让学生在学习小说的过程中感受小说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获得美的艺术享受、有益的启发,进而在写作知识的迁移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