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美食剧的发展

2020-12-23 04:46张梦思
声屏世界 2020年15期
关键词:饮食文化本土文化中国故事

张梦思

摘要:中国凭借地大物博的地理特性,为人们提供了较好的饮食条件。食自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博学的中国人从饮食中提取出重要的饮食文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纪实的方式给全世界讲中国故事,它的成功打开了我国饮食文化传播的窗口。翻拍美食剧对于宣传中国饮食文化起到促进作用,但也应该看到,我国自制美食剧在荧屏上并不多见,翻拍美食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09年10月9日,日版《深夜食堂》以治愈式美食剧为定位向日本受众推送。该剧以在深夜才开放的食堂为核心,通过描述食客的故事,进而讲述一系列市井温情的人生哲理。2017年6月12日,中版《深夜食堂》首播,并未获得国内受众的好评。本文对比中日两版《深夜食堂》,分析同题材美食剧在文化传播上的异同,希冀为我国美食剧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建议。

关键词:饮食文化 中国故事 本土文化

联系是饮食文化传递的桥梁

饮食文化既指特定社会群体在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物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又指人类在饮食生活中创造的非物质文化,如饮食风俗、饮食思想、饮食行为等。饮食文化是贯穿美食剧的重要因素,能够展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物。中国和日本都是产物大国,中国菜已经有数千年的发展史,不同风味的地方菜系,让世界各国的食客垂涎。日本也凭借千岛之国的优势,利用丰富的渔业资源,将美食做到尽善尽美。因此,中日两版的《深夜食堂》均以“食物”来命名,达到接地气的效果。该剧的烹饪者仅围绕一句台词“菜单只有这些,如果你们还想吃些特别的,我要是会做,也可以做给你们吃”,温馨简单的话语方式,拉近与陌生人的距离,弥补食客在夜晚的孤寂和现实生活中的不完满情绪。

人与人。中日两版《深夜食堂》中人与人的关系分为两种,即烹饪者与食客的关系以及食客之间的关系。

中日两版《深夜食堂》中烹饪者的形象是一样的,穿着蓝色和服,脸上带有刀疤。这个刀疤的来历在该剧中并为作为重点突出,为烹饪者的身份背景埋下伏笔,创造神秘感。烹饪者在剧中耐心聆听每一位食客的故事,并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排忧解难,也体现了深夜食堂与一般食堂的差异。食客之间的关系也是该剧的亮点,他们在深夜食堂里卸掉白天的身份,成为能够相互依偎取暖的普通人,如剧中的舞女、警察和黑社会老大等。这些平日里毫无关系的人交织在一起,强调人与人之间放下戒备、互诉衷肠的和谐景象。

人与社会。人所食之物均来自于大自然,《深夜食堂》剧中人物吃饭前会双手合十,说一句“我要开动了”,才开始进食。这是表达对食物的感恩之情,感谢你命延我命。人具有社会性,所以人选择的食物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即他人所爱就是自己所爱。剧中舞女马玲玲每一次谈恋爱都全身心投入,饮食习惯也随之改变,男友爱吃的,就是自己爱吃的。总之,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剧中,食物都能够成为搭建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中国元素的缺失

不同国家背景下的饮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日两版《深夜食堂》展现了不同国家的时代背景、民俗风情和人文关怀。通过分析两版的差异,能明显看到中国文化在该剧中的缺失,希望通过荧屏符号的呈现,来唤起受众的感知,将中国元素凸显出来。

食物的选择缺少中國味道。日版《深夜食堂》的菜系具有浓烈的日本色彩。日本是岛国,以海鲜为特色,除了海鲜之外还有世界闻名的拉面。日版《深夜食堂》中出现蛤蜊、烤鱼干、拉面等日本出名的菜系,能够拉近该剧与日本受众之间的距离。

而中版《深夜食堂》的菜系大量复制日版,如红香肠、鸡蛋烧,这些菜系丢失了中国的特色,必定不符合中国受众的品位。此外,中国菜在中版《深夜食堂》中除了占比较少之外,另一个缺陷是编剧没有选择最具特色的中国菜系,丢失了中国味道。

叙事的部分缺少中国特色。日本美食剧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对于食物的烹饪和制作环节较多。一方面,通过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提升了食物在人心中的地位,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受众传达了尊重食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引申出食物背后的意义,能够将隐含于食物中的记忆延续下去,受众看到食客吃的是眼前的饭,品的却是记忆里的味道。日版《深夜食堂》能够由表及里地调动本土受众的心理情绪。

中版《深夜食堂》对于故事的描绘较多,这也是我国电视剧惯用的套路。首先,中国人擅长讲故事,希望能够借助故事情节间接灌输鸡汤,慰藉受众;其次,中国人重情,以情写理才能直抒胸怀,达到创作者的目的,即情与物双管齐下,达到美食剧最好的效果。但是中版《深夜食堂》的故事情节缺少中国本土特色,直接对日版故事进行复制,无法与我国受众达到情意相通的效果。

讲好中国故事  延续中国饮食文化

日版《深夜食堂》播出后叫好声不断;而中版《深夜食堂》播出后,收视率惨淡。这是因为日版《深夜食堂》展示的符号与日本的民族元素息息相关,从食物到人物形象都以日本的民族文化为主,如日式的餐厅场景、日式的餐具、烹饪者的日式着装等,这不仅能够拉近食客与日本饮食文化的距离,更体现出日本受众与国家至深的感情。中版《深夜食堂》作为一个舶来品,直接照搬日版《深夜食堂》的影像和场景,连故事都与日版的近乎雷同,换汤不换药。例如,日版《深夜食堂》的片头由都市夜景和准备营业的画面组成,伴随着午夜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深夜食堂开始迎接食客;而中版《深夜食堂》选择了一样的日式内景搭配,并描绘烹饪者为食客准备晚餐的画面及食客品尝带有故事的美食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中版《深夜食堂》除了创新的缺失外,失去的更是中国人自身的情结。那么,讲好中国故事,延续中国饮食文化,就成为传播我国美食文化首要需要考虑的要素。

利用媒介宣传中国美食。媒介即讯息,食物作为传播媒介,可以起到巩固本民族文化及扩大本民族文化对外影响力的作用。中版《深夜食堂》若是着力强调媒介,而不是直接突出信息对人的影响,更易于受众对文化的接受。具体体现在:中版《深夜食堂》应通过烹饪方法、食材选择、食客间的故事等,来唤起群体的共同记忆,将中国的烹饪手法、美食文化和民族传统对外传播,达到强化社会群体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目的。食物是全世界维持生存的必需品,是人类沟通的语言之一,传统饮食结构的去平衡和多元化发展蕴藏着民族文化与异族文化的互动。

在大众传播中,影视作品通过感知综合的方式,生动地还原了食物的原貌。在中国以美食为题材创作的影视作品里,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做了完美的展示。它依靠电视媒介“视听综合”的效果,在视觉上对受众产生冲击,依靠听觉等感知器官,调动受众丰富的想象力,将画面再现在人们的脑海里,并将记忆中的味道释放出来,达到了色香味合一的联觉通感。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食物的流通形式从真实流通层面扩展到了虚拟流通层面,有利于国与国之间饮食文化的传播,也能有效地打造中国品牌。

因此,中国美食劇应该利用好影像媒介的优势,用视觉来完成从真实流通层面到虚拟流通层面的过渡,用听觉来传播中国味十足的中国音乐,用感知来调动全球受众对中国美食的热爱。这样才能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美食剧,才能吸引大量的受众,让中国饮食文化走出去。

减少植入广告。除了美食剧以外,中国任何类型的电视剧当下都饱受植入广告泛滥的侵蚀。我国电视剧制作成本偏低,投入资金广泛来源于广告赞助商,但是美食剧必须尽量减少广告植入,如方便面广告、百事可乐广告等。中版《深夜食堂》前几集以“康师傅老坛酸菜面”为主要食物贯穿故事情节,所选“食材”未能体现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且该剧没有明显的、独具代表性的中国菜系,无法与我国受众达成共识,阻断了饮食文化传播的桥梁。这些“食材”既无法代表中国本土饮食文化,又会对异国受众带来误导。广告的加入必然减少了中国菜系的推广,中国的美食剧应当以宣传中国美食为主,这需要所有媒体人进行严格的把关。

讲好中国故事。美食剧是由食物和剧情组成的,中国美食剧除了要在美食方面下功夫以外,还要在内容上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人擅长讲故事,因此,中国美食剧首先应将故事情节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间接将剧情主题通过鸡汤的方式传达给当代受众,起到慰藉受众的作用;其次,增大感情的部分,中国人重情,以物言情才能达到创作者的目的,即情与物双管齐下,增强本土文化的传播。

综上,中国美食剧应该把本土化作为美食剧传播的重要因素,让国内外受众都能够被中国的饮食文化所吸引,让中国的美食剧有划时代的改良,提升该类型电视剧的格调,树立中国形象。

结语

美食,其实是受众寻找认同感的东西,它承载了人的感知和记忆。美食剧一直是我国所有类型电视剧中最薄弱的环节,一是影像操作上的局限性,无法调动受众的感知;二是美食剧中的中国故事内容烂俗,无法深入受众的内心;三是当前商业化现象严重,美食剧中处处都是不相干的广告,无法获得受众的认同感。在此基础上,笔者为我国美食剧的发展提供了些许建议,希冀能够为读者提供借鉴,弥补我国美食剧的缺憾。(作者单位: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马腾瑞.日本美食剧的主题分析:浅析美食剧中的“人”的情怀——以《深夜食堂》和《孤独的美食家》为例[J].商,2015(51):151.

[2]盛夏.电视剧《深夜食堂》中日本文化的传播[J].青年记者,2016(02):58-59.

[3]位迎苏,吴晓荣.治愈系美食剧功能探析:以日剧《深夜食堂》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6):95-98.

[4]吴存兵,吴君艳,田林双.谈中国饮食文化与饮食产业的融合发展[J].商业时代,2012(25):31-32.

[5]王佳.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饮食文化比较[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饮食文化本土文化中国故事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习语中的中英两国饮食文化比较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从方言词汇看乌鲁木齐地区回民的饮食文化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