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
摘要:“一带一路”搭建了河南中原文化直接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中原文化逐渐与沿线地区历史文化交流、融合,世界开始深入认识、了解河南,给河南转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加快河南省发展的时代要求。当前河南中原文化的传播尚存在文化品牌打造力度不够、传播渠道和模式单一化等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原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与路径,提高中原文化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一带一路” 河南中原文化 传播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的科研成果。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河南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加快河南省发展的时代要求。“一带一路”搭建了河南中原文化直接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给河南转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当前,河南省需牢固树立文化引领经济的新理念,坚持文化先行,推动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区域深度合作,让中原文化成为河南全面融入“一带一路”的新航标。然而,当前河南中原文化传播尚存在文化品牌打造力度不够、传播渠道和模式单一化等问题。
文化品牌打造力度不够
文化品牌是指品牌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淀,是人们在看到、听到品牌后所形成的内心共鸣与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们的主观意识。文化品牌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一带一路”是推动河南中原文化产品向文化品牌转型的最佳平台。河南中原文化想要走出去,并且走得远、走得稳,就需要讲好河南故事,打造文化品牌,形成一批具有河南特色、国际影响的标志性人文交流品牌,提升文化品牌的国际传播力和吸引力。
中原文化缺乏深度挖掘和提炼萃取。中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曾孕育出李耳、庄子、商鞅、岳飞、杜甫等名人大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涵盖着语言、文字、文学、饮食、姓氏、音乐、戏剧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优化中原文化传播效果,需要深度开发和挖掘中原文化内涵,打造品牌文化活动。近年来,在河南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结合本土资源,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初步显现品牌效应的典型代表文化产品,如《汉字英雄》《武林风》《梨园春》《华豫之门》等电视栏目,民族歌剧《蔡文姬》,交响合唱《朝阳沟》,话剧《焦裕禄》、舞剧《关公》等剧作品,《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只有河南》等实景演出项目。
这些节目均是在中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深度地挖掘提炼,运用艺术的方式加工萃取,经过数年的打磨,最终获得众多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在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挖掘、塑造文化品牌,需要长期规划和系统建设。当前很多中原文化建设项目还在起步阶段,面临着生存压力和经济效益压力,对于中原文化的深刻内涵缺乏提煉和表现,不仅难以形成品牌效应,而且对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形成一定的制约。
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一方面能让人们将文化产品与产地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能对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起到引领作用。然而,中原文化目前缺乏高知名度的品牌,地区文化品牌意识十分薄弱,导致文化活动之间难以形成关联性,所产生的文化辐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削弱了。在北宋时期,中原文化是当时华夏大地最先进的文明成果,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今天提起中原文化,虽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洛阳牡丹节、开封清明上河园等具备一定影响的文化活动,但真正能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华人心中具有高知名度、产生影响力的品牌却不多。即便如《梨园春》等在全国戏曲类节目中具有较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也面临着受众老龄化、受众群体局限性等问题。
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整合人才的匮乏。中原文化对外传播难以形成高质量文化品牌,归根结底是缺乏对文化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合理组织、科学翻译的人才。
中原文化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从前期的文化内涵挖掘,到文化作品呈现形式,再到后期的传播效果形成,需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不断配合。将中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以文化活动、演出节目、文化产品等形式有效传播出去,不是依靠个人力量可以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团队的分工合作。团队内部人才需要有历史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经济学、营销学等学科的专业背景,同时需要有较好的语言翻译能力。然而,当前诸多文化项目,形式大于内容,建设人员缺乏专业背景知识,没有专业的人才库储备,项目建设过程中人员配置临时组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原文化项目对外传播的系统性。
河南省教育资源紧缺,高校机构设置不科学,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郑州大学,至今没有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加之河南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难以吸引高素质专业化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导致全省文化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此外,对于文化产业管理缺乏有效的督促和监管机制,政府和社会对文化项目的建设、对外传播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
传播模式和渠道单一化
目前,中原文化传播在方式、渠道、路径、手段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传播理念趋于保守,传播方式和方法单一,主要靠官方媒体推动,传播路径以报纸、书籍、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传播手段亟待优化,没有充分调动和建设丰富、新鲜的传播资源,也没有建设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体系。
创新型传播理念亟待更新。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深。传统文化价值观使中原人形成克己、忍耐、从众、温顺的性格,相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众的思想意识有着很大的差别,创新意识以及开拓的勇气都需要加强。
中原文化中传统文化所占比重极大,如何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中原文化、喜欢中原文化、发挥中原文化对其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手段,开拓传播思维,创新传播理念,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中原文化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遵循传统的传播理念,依靠广播、电视、报纸三大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简单地以为“文化资源对外传播仅仅是一种对外宣传”。认为他人了解了中原文化就是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忽略了当前社会上流行的热点传播方式,缺乏运用人们所喜欢的形式包装文化内容进行传播的创新思维,缺少运用流量、话题等能在短时间引起极大传播效果的创新型传播理念。中原文化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不了解受众的喜好,市场意识淡薄,不注重运用营销手段进行传播,导致传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开放式传播模式亟须探索。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所有的传播行为都旨在产生特定的传播效果,即对受众的行为产生有效的影响,从而实现传播者的目的和意图,传播者、传播过程、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等一系列关系共同构成了传播模式。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中原文化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传播模式单一。传播者固定为政府部门、文化单位等;传播内容和形式时代感不足、缺乏创新性;现有的中原文化传播内容多为电视节目和旅游活动等;传播过程多呈现出单向传播的特点,不注重外部信息的作用,对于受众缺乏精准针对性的把控,对受众反馈缺乏科学的研究解读。
开拓思路,运用时尚的传播形式包装传播内容,积极运用多种传播媒介,拓宽传播渠道,将受众转化为传播者。运用开放式的传播模式科学传播中原文化,改变单一的文化传播模式,注重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当前中原文化对外传播亟须探索的内容。
多维度传播渠道尚未建立。传播渠道的多元化、立体化不仅体现在所使用的传播媒介上,还体现在贴近受众,将信息化手段和传统传播手段相结合,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传播力。
中原文化传播需要多方规划、共同协作,既要有政府部门牵头,又要有民间力量的配合,还要有商业力量的支持,才能更深、更好地挖掘中原文化的精髓。然而从中原文化目前的传播状况来看,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并未建立起来,传播者多集中于政府部门,民间自发行为寥寥无几,即便有传播,影响力也极为薄弱。当前,中原文化传播缺少成熟的商业运作。例如,花木兰的故事许多国人耳熟能详,甚至能哼唱上一两句豫剧《花木兰》的唱段,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位于商丘市虞城县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兰祠。直到迪士尼影业将花木兰的故事以动画电影的形式搬上大屏幕,花木兰才被世界熟知,并产生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總之,多维度传播渠道的缺失不仅制约了中原文化的传播范围,更限制了中原文化的传播效果。
河南是一个文化大省,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传承,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河南省在中原文化传播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可供挖掘、极大的空间可供开拓。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中原文化传播的深入研究,深刻地挖掘中原文化的内涵,把握中原文化在传承和传播过程中体现的时代精神和崭新形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针对性地提出中原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与路径,提高中原文化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程度。(作者单位: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兰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N].河南日报,2017-09-08(015).
[2]杨芬.“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中原文化传播[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17-20.
[3]董玉芝.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中原文化传播策略探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29(06):89-91.
[4]靳义亭.河南省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思考[J].前沿,2011(20):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