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与途径研究

2020-12-23 04:56韩秋霜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作品小学音乐教学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几个世纪以来,任何一个能够采取行动的民族都有其独特之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和理解宽容、相互尊重的意识;共同合作,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小学音乐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令的具体体现,也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贯彻《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的有力举措。本文探讨了小学音乐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进一步分析了小学音乐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具体建议。有效的爱国教育战略,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继承者。同时,从教育模式的角度来看,实现以人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概念,不断提高音乐艺术的吸引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爱国主义情感;作品

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音乐教育,这是发展和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本身的新思维模式。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相结合,总体上可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过程和效果。音乐作品作为一种普通的艺术形式广泛传播,受到大家的喜爱,并从生活中汲取教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活意义,使艺术表现形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更加完整。然而,在目前的理论界中,在德育研究中采用艺术形式的做法既不完整,又软弱。提出这一主题肯定会带来一些好处,并将改善这一主题,从而加强人类艺术的道德气息。研究音乐作品(歌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具有现实意义,是培养爱国主义面对未来的客观选择。它不仅反映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现代价值观,而且提高了它的效力。第二,从教育课程的角度研究更适合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方式方法;不仅提高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艺术性和灵活性,而且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和人文价值观。

一、音乐教育思想

(一)音乐发挥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

音乐作品的教育方法巩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原则。所谓主体原则实际上是主体转换的原则,即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主体的教育者把教育对象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主体。充分尊重主体性,调动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原则。然而,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式为媒介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处处蕴含着强烈的主体性。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热爱和认同能够从被动走向主动,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审学和爱国教育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的。音乐打开了一个教育窗口,其中包括美丽的照片,使音乐接近學生的生活和感情,包括爱国教育,同时也为把音乐资源用于爱国主义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有助于小学生提高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

(二)以乐教和、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音乐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主体体验和情感评价的过程。人们从自己的欲望、兴趣和价值观中把握音乐并欣赏审美价值。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音乐教育以各种形式为学生创造了轻松、快乐和自由的音乐氛围。它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定、积极、乐观、自信的以内心感受为中心、渴望精神愉悦和情感追求的人格。

不仅是音乐教育,任何教育过程都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认真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表演时,需要长期的技能练习,这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音乐活动培养孩子在自然或半无意识状态下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意志力。而且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必须有助于他们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理解,这种理解将对自由和强迫音乐的实践产生微妙的影响。孩子们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发展生活和学习的秩序,这样他们的性格就可以朝着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音乐教育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艺术修养的提高,二是增强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具体来说,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在听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纯净的歌词,而且听歌曲的过程也是我们情感得到培养的阶段。从而使学生欣赏爱国主义,同时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帮助学生们了解祖国的历史

爱国教育的普及有助于保持中国传统的优良品质。自古以来,勤劳、勤俭是中国人民的优良品质。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传统美德相关。然而,在今天日益发展的国民经济中,人们过着富裕的生活。大多数人已经忘记了这句名言,铺张浪费无处不在。尤其是对于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青少年,他们对生活物资有很高的要求,奢侈享乐主义扭曲了现代学生的精神品质。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很好的药方,可以消除这种偷懒的不良行为。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在世界上极为罕见,这种吃苦耐劳的高尚品质值得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继承。正如《我们走在路上》中写的那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劳动人民努力坚强”。仔细阅读这些文字后,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不会放弃或放弃,引导全国人民走上解放的道路。这种感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继承。因此,把每首爱国主义都比作一堂成功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并不过分。坚持爱国主义有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总之,爱国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具有独特的行为优势。它们的特点、作用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大力鼓励和歌颂爱国主义,不是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在美学方面具有优势,而且其广泛应用和传播也有助于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在培养爱国主义意识、树立价值观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发展先进文化和民族文化。爱国主义起源于我国特殊的革命战争时期,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它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时代不屈不挠的风格和决心。“红色歌曲”中的“红”来自许多中国革命祖先英雄的血液。他们今天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是用血换来的。我们对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表示敬意,并赞扬他们的英勇精神。正因为如此,爱国主义教育有着令人激动和鼓舞的力量,它可以抵御岁月的流逝。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审美的前提是“感知”能力。只有具备卓越的感知能力,我们才能铸造内心的情感美学。这里提到的感知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诞生场景大多与人民军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当我们唱爱国主义歌曲的时候,老革命的敬畏就在我们心中自发地升起,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炽热情感,也许当我们第一次欣赏爱国主义时,我们只能感觉到当时的战争和烟雾。然而,在我们反复欣赏爱国主义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心中激情澎湃的壮丽景象,进而感受到革命前辈对国家和人民的保护精神。

三、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过程始终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涵,进行课程思政

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确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地方。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音乐课程应注重正确的美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随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的不断推展,小学音乐教学应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素质。爱国主义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将爱国主义引入校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但不能以强制手段进行,应该立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如果爱国主义要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流行起来,就必须从学校内部入手,教材和乐曲的选编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是中小学艺术教育不断完善的外在表现。从长远来看,这是一项持续的任务,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爱国主义的发展地点和方向,将爱国主义与学生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需要指出的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儿童提高审美感和生活感,对爱国主义的研究给了他们更广泛的人生观。目前,学校教育是面向人民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精英的教育。在金字塔的顶端只有少数人,和更多的人-普通人。普通学校的教育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爱国主义并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全民流行的普通音乐,深受人民的喜爱。

(二)利用现代技术,助力爱国教育

大多数爱国电影都有爱国主义,让学生看这样的电影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唱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它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英语单词home的意思是国家、母亲的土地和家。母亲的土地和我们的家园都是每个人都喜欢错过的东西。这表明人们生来就有爱国主义,就像我们热爱祖国和母亲一样,每个人都会感激爱和养育他们的祖国。

爱国主义体现了对我们國家的骄傲和信心。为出生在这个国家而自豪是我们所说的民族自豪感。坚信我们的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会赢,这就是所谓的民族自信心。每个中国儿女都坚信,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会繁荣昌盛,自力更生。这是中华民族的信心。电影《叶问》一上映在商业和口碑上都有不错的收获,影片里面的诸多个性鲜明的背景音乐已然成为系列电影的鲜明旗帜,对这些音乐的练习和二次创作可以是当地贯穿进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观众对国情的热爱。

(三)改变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对教育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他们观察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密切相关。音乐可以放松,欣赏音乐可以使人快乐。即使那些没有音乐天赋,迟钝和矜持的人也可以在美妙的音乐中放松自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喜欢任何种类的音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作为一名教师,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歌曲的兴趣是一个较为棘手的困难。

事实上,爱国主义歌曲的旋律风格可以相应地改变,使它更接近年轻人的美学标准。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大的政治吸引力。几十年来,音乐家们与时代相结合,创作了大量流行的红色歌曲,过去时代特征明显的部分爱国主义已经逐渐偏离了当代青少年的审美标准。大多数青少年认为爱国主义有强烈的时代感。只有生活在特定时代的一代人会喜欢带有老龄化音调的红色歌曲。事实上,音乐作为一种审美艺术,应该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并不断创新,才能代代相传。此外,大多数爱国主义的音调都在老化,这也是青少年不喜欢爱国主义的原因之一。为此在保持爱国主义初衷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调整爱国主义的曲调,增加爱国主义的一些元素,使爱国主义更好地满足现代青少年的音乐审美需求。此外,爱国主义的曲调相对平淡。青少年喜欢那些具有爆发力的人,如去年70周年阅兵式上的《钢铁洪流进行曲》便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曲调风格逐渐改变的直接证据,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喜好,对症下药,给爱国主义添加一些新鲜的元素,让学生能够接受爱国主义并爱上它们。

四、结语

作为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爱国主义贯穿于初始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爱国主义精神的存在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同事它还可以反作用于音乐教师适应情况能力的提升,从而保证了音乐教学的高质量。在小学教育中,课堂是音乐内容的载体,也是音乐教育的主题和中心。课程的变化和发展决定了教育的未来方向。从长远来看,充分发挥音乐作品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教育功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林华.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书育人,2017:80-80.

[2]赵丽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15(10X):59.

[3]孙爱华.如何利用小学音乐教学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J].新课程(小学版),2019,000(001):232.

[4]刘莉.浅谈音乐教育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000(066):150-150.

[5]高静.构建“四自”课堂,促进情感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1.

作者简介:韩秋霜(1972.09-)女,山东省肥城市,汉族,大专,山东省肥城市实验小学,研究方向:中小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作品小学音乐教学
巧用比较分析方法突破诗词鉴赏难题
重视儿童心理特点,完善小学音乐教学
做优秀记者:如何从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闻
用流行音乐激活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对丁旭东音乐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