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计
[摘 要]在线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移步至网络空间,教师教学行为显现出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互动性、受直播文化熏陶的演绎性、置于线上教学场域中的规约性和注重网络情境变化的机智性等特征,在建学、醒学、赏学以及助学方面得到进一步强化。后疫情时期,审思教师在线教学行为,教师理应以学生为中心,弱化掌控式的在线教学行为;以共情为目的,避免形式化的在线互动行为;以平等为基础,注重伦理性的在线分配行为,以此提升在线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在线教学;直播教学;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6-0125-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6.023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干扰人们的生活生产,也对教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为支持帮助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在2020年2月12日发布的《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资源,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1]。由此,“停课不停学”理念下的在线教学行动在全国展开。基于此背景,探析与审视教师在线教学行为,在实践层面将有助于线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保障线上教学效果
一、在线教学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
所谓教师行为是指教师的执业活动,是教师在从业过程中观念的显现或实现[2]。长久以来,我们认定教学行为包括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但本文所讨论的教师教学行为特指教师教的行为,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行为的总体[3]。受疫情影响,教学活动由教室移至网络,由线下转为线上,教师教学行为显现出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互动性、受直播文化熏陶的演绎性、置于线上教学场域中的规约性,以及注重网络情境变化的机智性等基本特征。
(一)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互动性
所谓课堂互动,是指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调动课堂教学中的各项主要参与因素,以形成彼此间良性交互作用的整体性动态生成过程[4]。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是课堂生命力的直观表征,也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课堂互动同样是在线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通过言语与学生进行互动,还通过综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语气语调、衣着形象等非语言符号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与学生沟通、互动[5]。更有部分教师善于创设趣味化的情境,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营造热烈的互动氛围。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方面线上教学虽然为师生提供了更为先进、技术性的互动环境,但是由于师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不适配性,师生在先进在线互动技术面前显得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基于网络虚拟空间的视频授课形式限制了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互动,因此在线课堂的师生互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言语行为。教师需要通过逻辑清晰的口头语言传递知识信息,运用艺术化的语言风格调动学生互动的情绪,善用语调、语速的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提问点评以及教学内容的切换仍然依靠教师语言的调动,在线课堂教学凸显出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互动性。
(二)受直播文化熏陶的演绎性
近年来,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互联网文化产业,正以近乎野蛮的方式发展着。它借助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在互联网平台上实时呈现表演、展示、互动等行为的一种新兴的在线娱乐或服务方式,具有时效性、社交性、演绎性、同步交互性等特征,由此也催生出“网络主播”这一新兴职业[6]。观察当下网络主播这一職业群体,那些受追捧的网络主播大都具有鲜明的直播风格,他们善于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善于运用流行的网络语言、丰富的形体动作等手段,展示自己的直播内容,表现出极强的演绎性。课堂教学不仅讲究知识的传递,也同样注重演绎性。疫情之下,在线教学使得师生分处互联网两端,教师在线构建自己的直播空间,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这与当下盛行的网络直播表现出极强的相似性。如何生动而高效地向学生在线传递知识信息,如何避免在线课堂陷入沉寂而尴尬的气氛?这对教师在线教学的演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受直播文化影响的教师在线上教学中适当借鉴网络主播的直播方式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例如,部分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会结合时下的流行语增强表达的风趣性,也有教师会仿效网络主播,让学生以发“弹幕”的形式给予课堂教学反馈等。由此,在线教学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表现出深受直播文化熏陶的演绎性。
(三)置于线上教学场域中的规约性
课堂教学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受到教学规约的引导和限制,教学规约可以理解为教学中规范教学主体行为的规则、条例、秩序等教学标准性要求,它对教师教学行为做出必要的规范。教学规约一方面为教师引导着教师教学行为的方向;另一方面约束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尺度[7]。通过教学规约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规约作用,保障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线教学的教师教学活动被置于网络教学场域,教师教学行为也受到线上教学规范的引导和限制,显现出特定的规约性。为保障在线教学的质量,全国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和倡导,对教师课前准备、课上教学、课后辅导中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做出规约。如在《辽宁省大中小学校线上教学规范要求20条》中提出了教学行为“十做到”,对于教师课前准备环节,明确要求教师直播前对设备进行调适,保证直播时“人在框内,远近适中,画面清晰”;对于课上教学环节,要求教师表述简洁明了、语速适中,注意在线教学时长的把控;对于课后辅导环节,要求教师做好师长协同,强化督学行为等[8]。教学场域的置换并不意味着教学规范的缺失,在线教学行为同样讲求规范化、组织化。在线教学规约不仅保障了在线教学的顺利进行,也为教师提供了适度的自主教学空间,在线教师行为彰显出鲜明的规约性。
(四)注重网络情境变化的机智性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的人,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并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在线教学背景下,虽然师生分处不同的时空,教师对着镜头讲演,但是教师劳动的受众仍然是学生,在线教学的过程仍然是动态的、变化的。一方面,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在线教学平台的不稳定性。教师常常在直播教学过程中遇到平台卡顿、过载崩溃的问题,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同样也会遭遇接收中断等问题,这严重地影响着教学的流畅性;另一方面,技术平台的不稳定性也会反向干扰教师教学的情绪和心态,影响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面对网络情境中不可预知的变化,教师应当以何种教学行为应对?这要求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多种技术方案,具备对线上意外情况做出迅速地正确判断,并具备机智地应变的能力,还要求教师懂得控制情绪,保持教学的积极心态,抓住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做出理性的、合乎规范的教学行为。“教育学的本质就在一个具体情境的实际时机中自然地表现出来”[9]。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行为蕴含的机智性既是教学机智的实现,也是教师劳动灵活性的彰显。
二、在线教学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方向
在线教学背景下,教学活动的场所由线下物理的教室转为线上虚拟的直播平台,教师也纷纷摇身转变为“网络主播”这一角色。不同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教师在线教学行为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即在建学、醒学、赏学以及助学方面得到进一步强化。
(一)在线建学行为的增强
新课程实施以来,尤其是在新课程倡导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情況下,部分教师逐渐认识到需要摆脱对书本教辅的过度依赖性,建学意识已然萌发[10]。但近年来,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教师搬用教材和各种教辅资料的搬学行为,主动建学意识依旧淡薄,建学能力有待提升。疫情的爆发给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按下了暂停键,迫使教学活动转至线上新空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会运用新的教学平台,还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互动与评价手段等进行改进。在线教学并传统课堂的简单搬运,而需重新设计教案并重建课堂文化,这对教师备课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是对教师建学能力的一次大考[11]。居家隔离导致教材无法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线上教学技术无法模拟真实的课堂教学,教师愈发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在线教学的执行者,更应当转变为在线教学的建学者。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线上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教材、做练习,教师应该精心研读教材并提炼教材中的精华部分,重点关注如何在有限的线上教学时间内保障教学质量的问题;二是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学生协同整合、编制为课堂添彩的参考资料库;三是教师应主动把握线上教学的搜索、分享优势,结合社会公共事件案例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教育、劳动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构建适合学生的线上课程体系。
(二)在线醒学行为的增强
儒家有云“叩则鸣,不叩则不鸣”。暂不去议论其消极含义,但其从侧面反映了教师应当提醒、督促学生学习,即教师醒学行为的重要性。在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经常实行醒学行为,通过设立学生学习规范、班规条例等来警示、提醒学生学习,但这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醒学行为,而是一种约束性的律学行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往往对此产生抵触情绪,更有甚者会导致厌学情绪。在线教学使得师生共处网络空间,大大减少了师生面对面接触的机会,教师动用规范条例、口头说教等形式获得的律学效果大打折扣,律学行为也随之减少,醒学行为则逐渐增强。具体表现为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推送功能、打卡功能以及签到功能等,定时、实时提醒学生学习,更多的教师集中精力创设趣味化的任务驱动,采用多样化信息手段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在线学习的注意力。同时教师通过媒体软件增加了与学生家长的线上交流机会,充分调动家庭教育资源,与家长协同提醒学生主动学习。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醒学行为的增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向“不叩亦鸣”的转变。
(三)在线赏学行为的增强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赏学意识逐渐加强,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赏识。在线下教学过程中,赏学行为经常被分配给少数表现优良的学生。相对而言,线下教学中的教师更多的是采取罚学行为,即当学生出现学习行为表现不好的情况时,教师经常采取言语批评甚至是惩戒的措施进行规约,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受挫,甚至激起厌师、厌学心理,这一点在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由教育惩戒引发的恶性教育事件中得以窥见。研究表明,教师善意的赏学行为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12]。有效在线教学效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的流畅度和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十分重视赏识多数学生线上学习的点滴进步,十分注重捕捉在线课堂中学生展现的闪光点,以此点燃学生在线学习的热情,构建和谐的共教、共学的在线课堂氛围。同时在线教学形式迫使教师抛弃传统的批评、惩戒等律学行为,赏学行为极大增强。
(四)在线助学行为的增强
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旧扮演着教学活动主要推动者的角色,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主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经验与行为的推动,学生的学习行为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直接监管[13]。大多数教师实行的是督学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助学行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线教学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被大大削弱,分处不同时空状态的师生难以直接对话,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并不完全依赖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推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身自觉性、主动性;同时线上教学也使得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直接性的监督,因此教师更多的扮演着学生学习协助者的角色,助学行为大大增强。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帮助学生明确阶段性的在线学习目标,传授良好的自主学习经验,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在线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搜集、整理优质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营造和谐、顺畅的在线课堂氛围。同时教师也注重倾听学生关于在线学习的实时需求,协同学生一起调节从线下教学转至线上教学的差异性和不适应性。教师线上助学行为的增强极大的推动了线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得以进一步发挥。
三、在线教学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策略
自疫情暴发后各学校陆续开展在线教学以来,社会对于在线教学也是众说纷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仅肩负起抗疫中的教育责任,也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教学空间移步网络直播平台,教师教学行为得到前所未有的曝光与审视。后疫情时期,反思教师在线教学行为,教师仍需在教学把控、教学互动、教育资源分配等行为方面做进一步探索与优化。
(一)以学生为中心,弱化掌控式的在线教学行为
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各学校教师都积极地践行在线教学活动,无论是对在线教学资源的甄选与整合,还是对在线教学直播间的搭建、教学内容的传授等方面,教师都主动探索求变。但是,鉴于追求在线教学进度之要求,部分教师教学行为在线上教学活动中也表现出掌控式的倾向,忽视了一部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研究表明,在线教学对个性化学习需求者帮助最大,缘于此类学习者大都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明确的学习问题,故优秀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够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要[14]。这就要求教师在线上教学活动中仍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弱化诸如全程主导、精心编排、给定结论等掌控式的教学行为,敢于给予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机会,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自主去搜索、探求,在合作讨论中求得结论。以学生为中心,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倾听学生个性诉求,理性调整教学行为,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服务。在线教学背景下教师教学不应该为保教学进度而去掌控,而应该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而让步。
(二)以共情为目的,避免形式化的在线互动行为
在线教学使得教与学在时空上分离,带给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难以跨越的距離感。教师在线教学行为体现出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交互性,师生在线课堂的互动也主要依赖于言语的交流,这一特征的积极作用在于有利于提高教师艺术性的言语表述能力,消极之处在于极易使得在线教学互动行为流于形式。教师为了求得处于另一时空的学生响应而互动,实际的在线教学互动往往表现为老师不断提问,学生附和的回答式行为,或者表现为教师这边激情四射,学生那边沉默寡言式的单向互动。在线教学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应当以共情为目的,追求积极的情感互动,即教师利用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与自身情感体验,使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状态达到最佳[15]。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摆脱思维的束缚,引发思想的碰撞,主动产生虚拟情境下的情怀;另一方面,教师要时刻关注在线互动情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通过组织师生、生生之间民主、有序的问题谈论、合作交流,增进师生情谊的发展[16]。在线教学活动中,教师若不能通过情感激发学生的共鸣,教学互动难免陷入形式化的境地,在线课堂也难以焕发生机。
(三)以平等为基础,注重伦理性的在线分配行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表扬和指导,以及教师对某些锻炼性任务的分配等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来说都是锻炼其各项素质能力的好机会。在一节短短几十分钟的教学环节中,这些占比较少的教育资源显得弥足珍贵,同传统课堂教学一样,在线教学中教师也面临如何合理地分配这些教育资源这一伦理性的议题。观照实际的在线教学,部分教师在线提问时倾向于某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回答,课堂互动时有意选择表现活跃的学生互动,以此保证直播教学的流畅性、连续性,这样的教学分配行为无疑忽视了其他学生群体的感受,面临教学伦理的风险。我们所倡导的教师公正观是教师应当保障每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并且根据学生的相应特征给予相应的回应,同时也要观照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因此,在师生分处不同时空的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教学伦理的知识学习,综合考量在线教学的潜在伦理风险,以平等公正为基础,探索运用多样化的在线分配手段,尽量规避在线教学分配行为的伦理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002/t20200212_420435.html.
[2]肖正德.教师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202.
[3]高巍.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关系解析[J].教育研究,2012(3):100-106.
[4]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 (10):73-80.
[5]王丽梅.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及其应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9):13-15.
[6]许向东.我国网络直播的发展现状、治理困境及应对策略[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70-81.
[7]刘桂辉,陈菁.论教学规约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作用及适用限度[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6):67-72.
[8]辽宁省大中小学校线上教学规范要求20条[EB/OL].https://www.lnist.edu.cn/info/1013/5910.htm.
[9]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2.
[10][12]林正范,贾群生,任顺元.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改变[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14,115.
[11]杨晓哲,张昱.疫情防控下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与在线培训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20(3):5-11.
[13]王少莲.线上教学应厘清的“四个认识”[J].基础教育课程,2020(4):44-48.
[14]安富海.在线教学:历史回溯、现实审视及价值引领[J].课程·教材·教法,2020(6):66-72.
[15]苏春景.课堂师生互动的误区、根源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8):45-48.
[16]张炳林,付瑞,李丁丁.后疫情时期网络直播教学的理性审思[J].课程·教材·教法,2020(6):73-80.
(责任编辑:刘增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