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在整本书阅读中生长

2020-12-23 04:27张燕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

张燕芳

[摘 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怎样指导、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教师要授人以渔,让学生获得一些“带得走”的阅读能力。在二年级统编教材的“快乐读书吧”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列表、对比、质疑、联想等方法提取信息,通过与前后文联结、与生活体验联结等形成解释。而提取信息和形成解释这两个层级是第一学段阅读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能力;提取信息;形成解释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4-0017-02

整本书阅读是一剂滋补母语的良方,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怎样指导、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呢?教师要授人以渔,让学生获得一些“带得走”的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自觉地发展成为善于独立思考且思维缜密的读者。

阅读能力是个体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所掌握的程度,它包含从读取到的语言符号中获取正确意义的整个过程所需要的多种能力。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各学段阅读板块目标与内容的要求,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学科学业水平监测研究小组将阅读能力分为提取信息、形成解释、整体感知、解决问题四个层级。这四个层级,在小学的不同学段,因年龄差别,在层级覆盖面和要求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其中,第一学段是以提取信息、形成解释等较低层级为主,而以整体感知和解决问题等较高层级为辅。本文以二年级 “快乐读书吧”中的整本书阅读为例,探讨如何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第一学段学生提取信息、形成解释的阅读关键能力。

一、提取信息能力

提取信息能力指能利用文本,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要求阅读者能关注细节,把所提问题与文本中的具体信息建立联系。提取信息是基础,包括提取单一信息、多个信息,提取位置、显隐程度不同的信息。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概括和整体感知,也就是对信息进行整合。

如,二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要求学生阅读的《孤独的小螃蟹》一书,涉及的人物比较多,小螃蟹、小青蟹、小青蛙、小乌龟、狮子王……每个人物都是小螃蟹的成长路上的陪伴者,为它的成长注入了充足的养分。读完故事,怎么样让学生学会梳理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对故事的多个信息形成清晰的认知和联系很有必要。

教学时,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补充中,我们首先排出了人物出场次序图(下图)。小螃蟹是故事的主要人物,位列正中;接着,我们逐步补充小螃蟹与每个伙伴之间发生的主要事件,让人物之间建立联系;最后,以情感为抓手,让学生将故事标注为“快乐事”“伤心事”两类,并交流它们快乐或者伤心的原因。这样,让学生感悟到,无论遇到了多么糟糕的事情,只要一直向往着光明、心存善念,最终所有的困难都会被美好和幸福所取代。

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多个重要信息,能使信息在学生的脑海中编织成一张情节关系网,不再碎片化、孤立化,而是更加紧密化、一体化。《孤独的小螃蟹》这本书中还有另一个故事《恐龙鲁鲁》。这两个故事的结构主旨非常相似,如果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提取多个信息,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尝试独立实践运用。

在指导学生阅读二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中的《愿望的实现》这本书时,我们引导学生边读边完成下面表格:

这就是从文本中提取直接陈述信息。学生只要细心阅读都能完成,没有什么难度。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提取隐含信息、解释性信息才是最有价值的。

利用以上信息,教师可以追问:“对比一下两个人的愿望和现实,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此时,学生需要对以上多个信息做简单梳理和比较,然后发现隐含信息——事与愿违,从而初步整合信息,概括得出解释性信息:“实现愿望后的儿子和父亲并不快乐”“父亲和儿子的身份互换后,勉强去适应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就不会快乐”“回到原有身份后,父亲和兒子能多理解对方一点就好了”。

在阅读中,从提取直接陈述信息开始逐步指导学生运用画思维导图、列表、对比、质疑、联想等方法,培养了学生提取多个信息、隐含信息、解释性信息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整体提取信息能力的逐步提升。

二、形成解释能力

形成解释能力是指能利用文本信息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说明。阅读时,读者不能局限于初步印象,而要对读物有进一步的思考。在这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特定的信息,而且要把前后文的信息联系起来,能够结合具体语境解释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还要将文章的内容与自己的既有经验建立联系,能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对作品中的形象、情感、观点、态度等做出解释。

在阅读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一只想飞的猫》这本书时,有学生提出疑问:“饶舌”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把很多同学都问住了。我请大家在书中找到有这个词的段落:“忽然间小麻雀飞来了,这个饶舌的小家伙,一五一十地把这件事全告诉了喜鹊。”怎么来理解“饶舌”呢?联系前后文是最常用的方法。我问学生:“‘这个饶舌的小家伙指的是谁?它干了什么事?”学生都知道是小麻雀,它一五一十地把这件事全告诉了喜鹊。我接着问:“你们谁愿意来学着小麻雀的样子,将事情的经过告诉喜鹊?”这个角色体验一抛出,学生就赶紧熟悉起前文来,然后争先恐后地向喜鹊数落猫的不是。看着他们越说越起劲,我一直笑而不语。大家奇怪地停下来看着我时,我轻轻地说了一句:“大家刚刚经历了‘饶舌的过程。你们懂得这个词的意思了吗?”学生用自己真实的实践体验与文本的内容产生联结,对有陌生感、新鲜感的“饶舌”一词做出解释。形成解释能力在学生的自问自答、前后观照、经验联结之间慢慢获取。

二年级下册推荐的《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本书和其他的读物有点不一样,它不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而是一篇篇散文组成。虽然情节性不强,但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可读性很强。特别受学生关注的是金波爷爷笔下的玩具,现在的学生没有见过,更没有玩过。那怎样让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使文本活生生地在他们心中扎根呢?

让学生照着金波爷爷说的玩法去试一试,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体验活动。把文本信息引向生活实践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解释能力的一种。比如,在真实地模仿“做陀螺—抽陀螺—赛陀螺”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文本中“削”“安”“按”“拉”“抽”的痛快和“噼啪噼啪响”“滴溜滴溜转”的精彩。这样,阅读与生活的感受相互融合,学生对文本就有了更真切的直观体验和深度理解。

顺着这份阅读的经验和快乐的体验,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玩具,他们是不会抵触的。比如,溜溜球,玩法跟陀螺有异曲同工之处,模仿着写,学生一定有说不完的话。由阅读走向表达,这样使文本的言语表达与自身已有的经验相互碰撞、交融。学生能把玩具的玩法介绍清楚,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解释能力的体现。

与前后文联结、与生活体验联结是帮助学生提升形成解释能力的有效策略。学生在读中想、读中练,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接,阅读成了一种快乐自在的体验,能力提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提取信息”和“形成解释”两个层级的基础阅读能力,是第一学段阅读素养的重中之重。整本书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有力补充,在方法习得、思维拓展、能力培养、表达感悟及人文熏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确保学生整本书阅读质量,为学生打下阅读基础和人生发展底色的重要支撑。书有光,读最美。整本书阅读可以滋养学生的精神生命。而阅读能力的提升必将为整本书阅读开拓出一片更加辽阔的天地,有效促进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上的全面发展。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
论朗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