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媛珏
摘 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学科的教学不只是单纯地讲授历史知识,教师更要注意在对历史史实的讲解中,挖掘其背后的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针对当前历史教学的实践,提出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历史、走进历史、探究历史,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对历史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做出全面、深刻的评价。基于此,教师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还原历史事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历史环境中,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中,单纯靠教师的口述,学生可能无法深入理解战争给当时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鸦片战争的相关视频,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场景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不仅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内容,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同时教师要注意,为了让学生多角度、全面地掌握知识,在历史资料的选取中还要通过历史事实的相关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展现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的综合实力,对比鸦片战争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战败的原因、可以吸取的历史教训等,锻炼学生从历史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入时事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历史学科真正的教育意义在于,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同时这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精神的内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并通过感受内化为自己精神品质的一部分,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时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逐步促使学生正确历史价值观的形成。
例如,通过学习西周时期的“学在官府”、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明清的“八股文”、近代历史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不难发现,教育理念也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对这些知识的讲述,为学生分析教育发展和演变的原因、性质等,深化学生对教育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另外,在历史长河中,民族精神历久弥新,对当代社会有很强的借鉴和现实意义。教师通过结合我国人民奋起反抗共同抵御外敌的历史事件,对钓鱼岛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热情,还彰显了民族精神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对相关时事的分析中,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应用,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意义,锻炼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增加历史文化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只有真正将所学历史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才能深化对历史的理解,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逐渐增强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
例如,教师为了深化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在地图上按历史转折会议划分阶段,重新熟悉长征路线,让学生感受革命先辈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强化长征精神的教育意义。利用周末,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在对展品的观看中,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学生借助特定的事物走进当时的历史,从历史角度和思维出发,分析历史事件,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如每年的9月18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抗日战争的相关影片或者纪录片,满足学生历史学习的情感需求,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理解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再是一味地进行课堂灌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正确的历史观和从历史角度出发看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创设与历史相关的教学环境,模拟再现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增强历史知识的代入感。其次,借助对时事政治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最后,通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逐步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晓磊.培养学生核心素養构建历史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51.
[2]韩娜.以史为鉴 传承经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4):82,84.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