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思维导图 优化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2020-12-23 04:24吴丹凤
求知导刊 2020年46期
关键词:语篇教学思维导图

摘 要:目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在趋于成熟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语篇教学中,教师“插手”过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语篇教学侧重对单词、语法的“逐一击破”,忽视了对整体文本的感知和理解,错失了激发学生英语语篇阅读兴趣和激活学生语思维的良机等。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借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链接新旧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篇教学;思维导图;启发思维;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6-0067-02

引 言

图形作为一种直观的信息表现形式,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以丰富的内容含量和直观的表现形式受到大众的青睐。无论配合文字还是单独出现,图形都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而且人们对图形的记忆和辨识远远超出了单一文字。可以说,图形在某种程度上更易于激活人们的思维,触发大脑展开广泛的联想,从而促进人类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生和记忆能力的提高。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思维导图是基于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它能通过一幅幅形象的“图”直观呈现人类大脑的放射性思维过程,使大脑的思维可视化[1]。它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储存、组织和优化信息。图中每个关键词和关键图像都承担着特定的记忆,鼓励新的思维产生,是记忆激发器。此外,它的非线性结构能更加清晰地表述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促进新旧知识的相互融合。连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不断优化头脑中的知识网络,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对大脑中的知识和想法進行整理和不断优化的过程。

二、当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的英语文本是相对完整、独立的语篇,而语篇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语言运用范例。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对词汇、语法的积累与运用,更重要的是在整体感知语篇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化等知识,锻炼英语阅读能力,并逐渐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笔者在观摩了一次小学英语语篇同题异构的评课活动后发现,几位选手都是按照“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三段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的。但为了让学生在巩固环节能够准确复述课文并运用新学知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听、说、看、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不仅课堂活动繁多,教学环节也非常多,教师教得十分“吃力”,学生学得“走马观花”。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仅仅是一些零碎的词汇和语法,缺乏对整个语篇的理解和把握。更为重要的是,整节课,教师注重“逐一击破”零散的语法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启发。这些问题阻碍了小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使教师错失了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良机。在笔者看来,如果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使整个教学设计“化繁为简”,把零散的语篇信息通过图形组合成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板块”,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信息,提高其理解和运用能力。本文结合具体课例,阐述了如何巧借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三、思维导图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以笔者执教的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中的Story time板块为例,该文主要通过Liu Tao和Wang Bing两人之间的问答,呈现Wang Bing的网友Peter的个人信息。这一语篇教学重在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及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储备,他们处在形象思维逐渐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喜欢通过交流获取信息,且愿意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教师设定的学习任务。此外,本单元“e-friend”的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后,笔者将本课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设定为:学生能朗读并理解语篇;能运用所学知识谈论自己的网友。本节课的学习策略和情感目标为: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乐于与周围同伴合作,共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能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和讨论;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思维导图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整体把握语篇,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激发英语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注意力

由于是借班上课,笔者与学生之间并不熟悉。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笔者在上课伊始就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询问教师的个人信息。

紧接着,笔者从“我喜欢在网上交朋友”这一话题直接呈现了本课标题——My e-friend,从而引出Wang Bing和Liu Tao交谈的图片。这一环节中,笔者并未向学生直接抛出问题,而是让学生在观察完图片后,主动提问他们想要了解的信息,激发学生对语篇的阅读兴趣。

在学生观看课文视频、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后,笔者借助思维导图,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对Peter的个人信息再进行提问,激发学生对网友Peter的兴趣。

此外,在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尝试提出:“How old is he? Where does he live?”这两个问题后,笔者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听读课文第一部分。带着任务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学生的阅读注意力。

每个班级的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为了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收获自信,笔者在第一部分复述环节对学生进行了分层,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A或者B进行挑战。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利用句型的辅助进行复述;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利用B部分的思维导图,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培养英语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使学生具备不断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这不仅能使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语篇教学时,不仅要进行语言点的教授,还要加强对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引导和培养。

仍以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的教学为例,经过第一部分的铺垫和引导后,学生用英语提问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在第二部分教学中,笔者试着“放手”,淡化教师的“教”,突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巧借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可根据思维导图进一步对网友Peter的信息进行自主提问。与此同时,笔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用圈画关键词、关键句的形式找出关键信息,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再由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是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无形中培养了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不仅能有层次地处理语篇的主要信息,提炼语篇的整体框架,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还能锻炼自己捕捉具体信息的能力。

3.建构英语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文本复述

在日常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理解性的识记效果要明显好于机械性的记忆效果。单一的机械记忆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语篇的识记,而且容易被遗忘。而思维导图在建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复述文本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把单一的言语信息图像化,便于学生将语言知识结构化,其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特征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整体化,实现对新知识的内化,从而达到有效识记的目的。

Unit 6 My e-friend这一对话式的语篇信息量比较大,涉及人物的年龄、国籍、兴趣爱好等多方面信息,要想在第一课时就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复述,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充分借助板书上的思维导图,有效进行信息的概括和复述,学习效果良好。此外,这一图像化的板书设计一目了然,也为学生在巩固环节介绍自己的网友厘清了脉络。

此外,笔者在执教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时,也有效利用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识记。本课是一篇绘本性质的语篇,讲述了Goldilocks在三只小熊家里“做客”时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从她发现森林里的小屋,到走进小屋喝汤、小憩,再到被三只小熊发现,整个语篇看似内容繁多,实则有一条清晰的脉络。笔者充分利用这一时间线索,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板书设计,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整个故事的理解和识记。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学生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在最后的巩固环节把绘本故事形象、生动地演绎了出来。

结 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读、写单词,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整合课程资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借助思维导图开展英语教学,不仅能让教师避免“吃力”地教,从繁杂的教学环节中解放出来,更能避免学生一味地“盲从”,跟在教师身后单一、机械地操练。这样学生可以在整理理解、内化语篇的基础上启发思维,从而合理运用新的语言知识,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王青.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J].读写算,2015(43):135.

作者简介:吴丹凤(1991.11—),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語教学。

猜你喜欢
语篇教学思维导图
“开放性”问题设计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