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梅
(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云南 曲靖 655400)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耳鼻喉科听觉、语言等会出现一定障碍,因此给护理工作带来困难[1]。本文分析优质护理在该科室的临床效果。
采用随机函数法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60例耳鼻喉科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80)和乙组(n=80),甲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18~80岁,平均(58.29±3.05)岁;乙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18~81岁,平均(58.32±3.08)岁。对比2组耳鼻喉科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甲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即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并叮嘱患者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同时还应对其进行药物指导、治疗流程干预等。乙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模式:(1)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对患者及家属不理解的地方耐心讲解,以此提高患者对耳鼻喉科疾病的认知度,同时还应为患者介绍治疗期间患者如何更好的配合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2)在心理护理中融合优质护理干预,因为耳鼻喉科患者自身疾病的特点,治疗期间会对其听力、语言表达能力造成阻碍,从而极易出现恐慌、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耐心为其解释,障碍只是短暂的,只有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最终功能还是能够恢复的以此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相关治疗;(3)在患者语言和生活护理工作中融入优质护理,对于存在语言功能性障碍的患者,指导其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语言训练,还可以借助发音指导和纠正等方式进行训练,应从简单开始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难度。同时在与患者沟通时应注意语言的妥善性,语气要柔和、亲切,避免其出现抵触情绪。在对患者实施生活护理工作中,主要包括其穿衣、口腔清洁、入厕以及吃饭等基本工作,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每天为其制定对应的训练计划,以此不断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定期对患者床单、病服等进行更换,保证其舒适干燥[2];(4)在专科护理中融入优质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治疗方案、恢复情况等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例如对于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应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并加强对其进行疼痛护理,在对患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按时更换敷料,避免出现感染影响治疗效果。与此同时,还应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如静脉血栓、皮肤压力性损伤等。
采用EORTCQLQ-30量表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见评估,量表包括躯体评分、角色评分、认知评分、情绪评分以及社会角色五项,每项分值总分为2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满分分值在0~100分[3]。
本研究患者护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由SPSS 19.0软件进行整理,描述定量资料用(±s),检验用t值;检验定数资料用x2,描述用百分比(%),当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成立。
甲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6.47±14.22)分,而乙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7.04±6.3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1,P<0.05)。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的优势在于更全面化、人性化和精细化,为了使患者体验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需要在患者基础护理、环境管理、生活护理以及语言训练等工作中融入优质护理模式,同时还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耳鼻喉科护理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4]。并且为了降低护患纠纷、投诉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还应加强对护士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在尊重患者权益的同时保证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对耳鼻喉科护理文书书写进行严格规定,保证其字迹清晰、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在出现纠纷事件时作为法律依据。经过对2组患者调查显示,甲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6.47±14.22)分,而乙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7.04±6.3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1,P<0.05)。
综上所述,在耳鼻喉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和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有积极作用。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模式值得在耳鼻喉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