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2020-12-23 08:32陈玉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电凝结肠镜癌变

陈玉

云南省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云南建水 654300

大肠息肉属于大肠癌的早期病变, 息肉分部范围较广,属于比较普遍的临床病症,尽管该病症没有显著的临床特征,不过息肉癌变几率较大,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更大。 相关研究表明,息肉的大小和癌变的几率成正比,如果小息肉发生恶化,就会在短时间内快速癌病,且多发息肉恶变率大于单发息肉。 因此大肠息肉具有较高癌变风险, 所以必须对息肉做摘除术, 方可阻止病情恶化。 既往对大肠息肉的治疗方式主要以开腹术为主,最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不断增多,包括激光、高频电凝电切、微波等方法[1]。 对息肉最好的检测方式为结肠镜检查, 随着近几年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结肠镜检查已经成为常规的检查工具。 内镜技术的发展为消化道息肉的诊治带来技术上的提升,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患者大多选用内镜切除法对病症进行诊治,且会按照息肉的性质和范围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伴随内镜的介入和发展, 对大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明显提升, 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已然变成安全可靠的诊治方式, 高频电切术的特点为创伤小、 没有痛苦、术后可快速恢复、并发症发生几率低等,逐渐成为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治疗手段[2]。该文选择该院于2011 年1月—2019 年1 月时间段内接收的大肠息肉患者总共120 例,主要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对大肠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接收的大肠息肉患者,总共120 例,经电子肠镜检测后确诊为大肠息肉。 并对患者做病理活检,排除恶性肿瘤可能。 男女例数分别为70 例和50 例,年龄20~85 岁,平均年龄50 岁,超过50 岁的患者为70 例;病程2个月~11 年,平均病程2~3 年;便血或黏液血便症状患者60 例,腹痛、腹泻等腹部不适者30 例,便秘者20 例,无显著症状者10 例。

肠镜检测:息肉数量:总计120 例。 息肉大小:直径0.2~2.5 cm, 直径<1 cm 的息肉为80 例, 直径在1~2 cm息肉30 例,直径超过2 cm 的息肉10 例。 息肉形态:按照山田进行类型划分,1~4 型例数分别为80 例、20 例、10例、10 例。 病理学检查后息肉性质:炎性息肉70 例、腺瘤性息肉30 例、增生性息肉10 例、癌变息肉10 例;息肉分布位置:直肠20 例、乙状结肠25 例、降结肠15 例、横结肠20 例、升结肠20 例、回盲部20 例。

1.2 方法

使用设备: 日本OLYMPUS CV-70 型电子结肠镜、ERBE ICC80 型高频电凝切除器、德国EREB 爱博ICC200智能电刀、息肉圈套器、电凝探头。 切除直径≤2 cm 的息肉:功率设置为:电凝20 W,电切20 W;切除直径>2 cm的息肉:功率设置为:电凝20~30 W,电切20~30 W[3]。

术前准备:术前为全部患者检查血常规,确定凝血时间,对年纪>60 岁的患者做心电图常规检测,为高血压患者做降压操作,并了解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在患者同意后,签署协议书。 手术前,为患者做肠道清洁操作,患者在术前1 d 只能进食流食, 晚饭后不能食用任何食物,并进行导泻, 导泻以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国药准字H20030827)为主,将复方聚乙二醇2 盒溶于2 000 mL 温开水后于2 h 内饮完。 若便秘者可于术前1~2 d 口服乳果糖通便治疗,或于术前1 晚服用蓖麻油30 mL,对粪便进行软化,利于粪便的排尽。 手术当天按照患者状况进行营养补给。 如果患者肠道清洁不彻底,一定不要强制治疗,必须重新做术前准备。若患者过度紧张,术前30 min 为患者服用安定、阿托品,通过无痛电子肠镜进行检测。 内镜下息肉切除通常可以在门诊进行, 但是为了照顾大息肉和多发息肉以及会发生出血、肠穿孔患者,往往需要住院治疗,从而在危险状况发生时能够马上进行处理。 将手术器械准备完好,对电源连接进行检查,功率调整在适宜范围内。 电极板以生理盐水纱布敷在患者小腿位置,让电极板和患者皮肤的接触面达到最佳面积,防止皮肤被烫伤。将患者身上的金属物品摘除,防止产生导电事件。 为患者讲明手术状况,包括会发生的并发症,打消患者的疑问和困惑[4]。

手术过程:采用患者入镜位置:左侧或截石位,通过电子结肠镜检测确定息肉位置,将肠镜设置在合适角度,镜头和息肉间距为20 mm,让息肉完全展现在视野里。 对息肉的状态进行观测,包括大小、蒂的有无,若直径<5 mm,且没有蒂,则通过电凝器做凝固灼除操作;若息肉有蒂,则要通过息肉圈套器将息肉套住, 然后通过电凝电切混合波做切除操作,并在切除过程中留置10 mm 的残蒂,残蒂在术后几日会萎缩平坦,变为溃疡;短蒂息肉应把圈套器套在头蒂交界位置,收圈动作要缓慢,并同时做通电、切除操作。 若息肉直径<20 mm,且没有蒂,则把圈套器放在基底部靠上的部位,慢慢提圈,通电同时做切除操作。若息肉无法悬空在肠腔内,就把息肉上端紧密的、大范围的接触附近肠壁再通电,让单位面积内的通电量降低,从而使接触面的温度下降,防止对肠壁造成烧伤,从而安全切除息肉。 若息肉较大,无法一次切除,则分次切除,术中要按照电凝在前、电切在后的顺序进行,或者通过混合电流进行,如息肉蒂较粗,则需要逐渐提升收拢圈套力度,切除时电流强度以产生白雾、黏膜变白、蒂中心血管彻底凝固后为准,但电凝不能过度,防止对组织造成损伤,导致肠穿孔,功率设置在30~50 W 之间。 息肉切除后,要将息肉送至病理检查,并对息肉残端进行查看,查看有无出血现象,若有则马上做电凝止血操作,通过电凝探头使用电灼法进行止血, 也可为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盐水进行治疗,或视情况于创面处放置和谐夹、钛夹预防出血。同时将肠腔内气体吸干净,从而缓解患者腹胀现象[5]。

术后工作: 按照真实状况选择患者术后留院观察时长,若患者息肉较大,留院观察1 周以上,术后2~3 d 可进食流食,之后慢慢过渡到半流质食物、正常食物。 不能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生硬食物,若患者出现便秘现象,则进行缓泻处理。 术后1 周内不能进行大幅度运动,1 个月内不能进行重体力活动,否则会产生术后迟发性出血。 术后对患者出血状况和并发症状进行密切关注, 尤其要在术后1 周至10 d 内,对患者的脱痂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出血情况要马上做止血处理。 术后尽量吸净肠腔内残气,卧床休息1~3 d,让出血点可以凝结牢固,尽量不要做增加腹压的运动或行为,包括大力咳嗽、用劲排便等,如果患者创面较大,可留院持续观察,并给予静脉止血和抗炎治疗。 腹痛者通常为点电热灼伤肠黏膜造成;腹胀者多为术中注气太多,且术后没有排尽造成,通常不用进行处理。若患者腹痛严重,有可能是肠穿孔造成,要对腹部做透视检测,若为肠穿孔则要立即处理。 术后4~6 周患者可进行复查,对疗效进行观察,并进行为期半年至1 年的术后随访工作[6]。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包括并发症(烧伤、大出血、迟发性出血、肠穿孔、气体爆炸等)、临床症状(术中出血、术后便血、痛感、不适感、肠黏膜异常等)、随访情况、复发情况等。

2 结果

120 例患者中,息肉全部成功切除,其中一次性切除成功100 例,两次成功切除20 例;术中没有产生烧伤、大出血、迟发性出血、肠穿孔、气体爆炸等并发症,其中,术中出血5 例, 用适量肾上腺素盐水喷洒或通过电凝进行止血后,有效止血。术后1 d 内有4 例出血患者,在相应治疗后,2 d 后便血消失;治疗过程患者没有痛感,术后没有显著不适感, 内镜下肠黏膜正常, 术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术后症状缓解率达到100%。 术后2~4 周复查后,在电切处能够看见白色瘢痕,110 例患者得到术后随访, 随访时长在半年至1 年,没有发现息肉复发现象。

3 讨论

大肠息肉的起始处为肠黏膜表皮, 经由肠腔内逐渐突起的一种赘生物体,包括肿瘤和肺肿瘤两种性质,前者致癌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为腹痛、便秘、便血、腹泻、黏液血便、腹胀、腹部不适等。 且大肠息肉属于大肠癌的前期病变,具有多部位、多发性特征,大肠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影响。 通过肠内镜检查能够发现大肠息肉可单发、多发,且多发性息肉恶化性大于单发息肉,息肉状态包括有蒂、无蒂、亚蒂3 种,又可分成腺瘤性、幼年性、炎性和增生性等不同性质,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多,升结肠次之,结肠息肉会造成大便性状发生变化,大多数息肉特别是较大息肉会造成便血、黑便,使患者产生痛苦,且腺瘤性息肉产生癌变和出血的几率最大, 大多数大肠癌均是通过息肉恶变转化而成,所以一旦发现,要马上切除[7]。

目前结肠镜被认为是对大肠息肉的最好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高达95%以上, 结肠镜的大量应用提升了大肠息肉的确诊率,结肠镜进入肠道里后,可以近距离对病变位置、形态进行观察和确认,之后利用取材活检对息肉性质进行诊断,一旦确诊为大肠息肉,要马上治疗,切除息肉,防止发生癌变。 治疗大肠息肉是降低肠癌发病率的基础,息肉治疗包括很多种方式,包括高频电切除、激光、手术切除、氩气、射频等[8],该院最常使用的方式为高频电凝电切切除术。 高频电凝电切法是目前国内消化内镜领域普遍适用的微创术,对不同形态的息肉均可治疗,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可以一次性切除多个息肉,并且能够多次重复操作,且切除的组织可以送病理检测,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大医院。 使用该方式对息肉进行切除时,要按照息肉的大小、蒂的有无和粗细情况,对电流、通电时长以及电凝电切操作方式进行调整[9]。 通过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对大肠息肉进行治疗,可以筛选早期结肠癌、降低肠癌死亡率,属于治疗大肠息肉的最好方式,且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的治疗下, 通过局部注射的方式能够阻断息肉的血供,避免肠道深层组织受到损伤,从而达到预防出血和穿孔的目的[10]。

胡威等[10]研究中表明,240 例大肠息肉患者经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经6 个月~1 年的随访,无原位复发的情况;该研究110 例患者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长最少半年,最长1 年,随访效果良好;该研究数据与胡威等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效果较佳。

综上所述, 对大肠息肉患者使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效果显著,在并发症、临床症状、随访情况、复发情况等方面效果都十分理想,且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电凝结肠镜癌变
普通结肠镜检查中缓解疼痛方法的研究进展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长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长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副乳也会癌变
腹腔镜下不同方法处理残留卵巢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下电凝胆囊动脉行胆囊切除术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