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帕罗西汀对焦虑症患者焦虑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0-11-05 09:04:04陈浩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阿普艾司西帕罗西

陈浩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精神康复医院药剂科,江苏苏州 215200

焦虑症也被称为焦虑性神经症, 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精神心理障碍疾病,相关研究表明,每100 人中就会有6 个人患有焦虑症。 该疾病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广泛性焦虑,可引发患者出现失眠、提心吊胆、运动性不安及其他的躯体不适症状,另一种是惊恐障碍,可引发患者出现不可预测性的反复惊恐、害怕,往往伴有失控感、濒死感及严重的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对其身心健康、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临床需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改善其预后[1]。 既往,临床多采用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虽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临床对该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不少研究均证实,该药物具有明显的耐药性和潜在的成瘾性,且会引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晕、视线模糊、便秘等多种不良反应,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2]。该院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帕罗西汀对门诊自2018 年1—12月诊治的45 例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 获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帕罗西汀对焦虑症患者焦虑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门诊诊治的80 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3]中关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均自愿加入该研究且治疗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器质性脑部病变者; ②由精神活性物质及非成瘾物质导致的焦虑症状者;③存在阿普唑仑、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等药物过敏史者。 按患者用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5 例,研究组45 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5∶20;患者年龄分布:21~70 岁,平均年龄(48.17±2.25)岁;病程分布:3 个月~10 年,平均病程(5.09±0.27)年。 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9∶26; 患者年龄分布:23~68 岁, 平均年龄(48.20±2.23)岁;病程分布:4 个月~10 年,平均病程(5.10±0.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项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给患者口服0.4~0.8 mg 阿普唑仑片(国药准字H31021282),1 次/d。 研究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给患者口服10 mg(初始剂量)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H.LundbeckA/S,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50163),1 次/d,若治疗1 周后,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则将药物剂量增加至20 mg。 另外,给患者口服20 mg(初始剂量)盐酸帕罗西汀片(国药准字H20031106),1 次/d,若治疗1 周后,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则将药物剂量增加至40 mg/d,但需分次服用。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情绪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进行评估,超过7 分表明存在焦虑,且得分越高代表焦虑情绪越显著)、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 进行评估,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评估标准:显效:经治疗,患者失眠、提心吊胆、运动性不安、反复惊恐、害怕等症状消失;有效:经治疗,患者失眠、提心吊胆、运动性不安、反复惊恐、害怕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患者失眠、提心吊胆、运动性不安、反复惊恐、害怕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焦虑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anxiety score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s),point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anxiety score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s),points]

组别焦虑情绪治疗前 治疗后生活质量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5)研究组(n=45)t 值P 值18.16±2.04 18.20±2.05 0.127>0.05 12.13±1.19 4.16±0.72 8.862<0.05 41.08±2.05 41.05±2.07 0.221>0.05 60.26±2.47 91.22±3.75 8.815<0.05

2.2 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焦虑症是一种以持续性的、 广泛性的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表现,并伴有肌肉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不安的精神心理障碍疾病, 多因社会环境因素和患者自身的精神心理因素、个性特征(如缺乏自信、敏感、内向、情绪不稳、生活缺乏乐趣等)所致,另外,现代研究证实[4],中枢神经递质5-HT、NE、多巴胺表达水平及受体功能降低与焦虑症的发生发展也具有密切的关联。该疾病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失眠、提心吊胆、运动性不安、反复惊恐、害怕、失控感、濒死感等症状和导致其社会功能受损,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失去生活存信心和乐趣,从而出现自杀意图和行为,临床需积极探寻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控制其病情进展和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5]。

该研究中, 对两组焦虑症患者分别采用阿普唑仑治疗及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帕罗西汀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发现,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18.20±2.05)分、生活质量评分(41.05±2.07)分与对照组(18.16±2.04)分、(41.08±2.05)分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4.16±0.72)分、不良反应发生率2.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13±1.19)分、25.71%,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91.22±3.75)分、治疗总有效率97.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0.26±2.47)分、82.86%(P<0.05),说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效果确切。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阿普唑仑的作用机理为: 阿普唑仑是既往临床最常用的抗焦虑药物之一,其本身属于新型BDZ 类药物,虽具有确切的抗焦虑、镇静、催眠等功效,但是,大量研究证实[6],长时间应用阿普唑仑会产生明显的耐药性和存在潜在的成瘾性,且在治疗过程中还易引发患者出现头晕、视线模糊、 便秘等多种不良反应, 从而降低了患者治疗的耐受性,进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随着临床对焦虑症治疗方案研究的不断深入, 不少研究均表明,5-HT 再摄取抑制类药物在治疗焦虑症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帕罗西汀便是一种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脑神经原5-TH 再摄取,从而达到显著的抗焦虑作用,且相比于氟西汀、舍曲林等药物,帕罗西汀对脑神经原5-TH再摄取抑制的选择性更强,对胆碱能、组胺、肾上腺能受体的亲和力相对较低,因此,能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但是,它的缺陷在于药物靶点相对单一,单用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7]。 基于此,该院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帕罗西汀对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这主要是因为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5-羟色胺新型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 对5-羟色胺转运体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主要作用于神经中枢的血清素,对血清素的再次摄取产生有效抑制作用,从而能发挥抗焦虑作用,且其5-羟色胺1-7 受体或其他受体包括多巴胺1-5、 肾上腺素α 和β、组胺1、蕈毒碱1-5 和苯二氮卓受体无作用或作用非常小,从而能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另外,艾司西酞普兰还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可达80%)、可经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消除等优势,因此,也能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两种安全、高效的抗焦虑药物结合使用,将能明显减轻患者焦虑程度和保障其治疗的安全性[8]。

综上所述,对焦虑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不仅能有效减轻其焦虑程度,还能提高其整体治疗效果,且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其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组合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阿普艾司西帕罗西
伯乐之眼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12-02 15:48:21
怀念哑巴阿普
青春(2019年1期)2019-10-17 04:59:42
吉克阿普说
壹读(2018年2期)2018-03-09 02:14:30
爷爷砍树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电针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疗效观察
地西泮联合帕罗西汀预防紧张型头痛的临床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2期)2015-12-01 03: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