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秀贞
摘 要:语文作为学习的重要学科,具有许多资源和潜在优势,可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技能。因此,语文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是我国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培养注重变革精神和实践可能性的创新型人才,是进行高质量教育的重要要求。只有通过改变和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国家的灵魂,也是社会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国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为国家做贡献是从基础阶段开始的,基础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创新不仅是语文教育的主题,而且与学生情感和道德品德的培养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生发展的阶段,创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将根据自身的经验介绍如何发展学生的基本语文技能和创新精神。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
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理论发展阶段是较为基础的,处于特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是他们对语文的感知。这个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迅速,但是注意力较短,认识社会以角色和个人经验为特征。因此,教师现在不能模仿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班级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而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基础。上课前,如果学生不了解学习内容,教师仅仅是向学生传达问题的答案,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发现和研究问题,就不能谈论创新。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思想,大胆创新,寻求新的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先决条件
教师需要在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需要增加发展创新思维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尊重自己的个性,并提高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表达其在课堂中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讲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教师可以通过细心指导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从传统的接受方式转变为研究和写作的方式,并且逐渐加深对知识的探索兴趣。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而想象力很重要,因为想象力总结了世界上的一切,促进了思想发展,是知识发展的源泉。”想象意味着学生创造力的增长。教师结合学生的自然阅读和想象力进行授课,不仅减轻了学生因压力而造成的心理负担,而且还创设了舒适的环境。在优美的教室环境下,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使课堂更有驱动力,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教师可以进行口头训练,包括句子的使用、阅读图片、写作提问和讨论等,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自主、协作地学习。不断变化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实现感,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解决学习重点和难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可以避开课堂上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且也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1.学思结合,举一反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指导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并且要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然而然就会对学习有信心,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因此,教师需要制订适合的学习策略,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最终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心理學研究表明,质疑可以使思想加深,更上一层楼。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始于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有疑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并积极探索。因此,改善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思考。
(五)在教师心里树立创新意识
只有教师本身具有了创新意识,才能促进学生了解创新技能的重要性。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很多学校都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结束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应在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寻找更多的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长期地坚持,我们必须努力克服困难,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俊清.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