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 刘超
摘 要: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胜任力的提升是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胜任力模型,探讨其胜任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从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维度提出普通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胜任力提升路径的选择,从而为我国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改进思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胜任力;提升路径
一、胜任力及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McClelland(1973)首先提出胜任力的概念,指出胜任力是关乎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标志着现代胜任力研究的开端。国内仲理峰、时勘(2003)定义胜任力为区分某职位中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的个体所具有的潜在、较持久的行为特征。高校教师同时负有一定的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职责。依据胜任力内涵和高校教师属性,本文将高校教师胜任特征界定为:在人才培养、科研和服务社会过程中高校教师所持有的与高绩效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动机、特质等胜任特征的组合。
胜任力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影响不断拓展,McClelland提出的“冰山模型”是最为著名的胜任力理论模型,Richard Boyatzis提出的“洋葱模型”也得到较多应用。国内徐建平、张厚粲(2006)运用BEI技术访谈法并通过聚类分析,提出“服务、自我、成就、认知、管理、个人特质”六大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群。何齐宗、熊思鹏(2015)综合运用文献法、统计分析和德尔菲法,探索出知识、能力、动机和教师特质四个维度的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赵忠君、郑晴等(2019)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出智慧学习环境下的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国内外现有文献对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了诸多探讨,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现阶段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对象多局限于中小学教师,与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胜任力相关的定性、定量研究尚需进一步丰富。
借鉴以前学者的研究精髓,按照胜任特征的层次性以及发掘的难易程度,本文根据以往文献中教师胜任力要素出现频次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任务角色,提炼胜任力核心指标,并对构成要素初步分析和归类,从理论上构建普通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胜任力?“地壳模型”,即“地壳”——教学知识;“地幔”——教学技能;“地核”——教师素质。具体来讲,教学知识相当于地球的地壳层,属于最容易被发掘和培训的部分,是作为创新创业课程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学技能相当于地幔层,其提升难度等位于教学知识和教师素质之间,是任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同时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而教师素质作为任课教师最核心的胜任力要素,其挖掘和提升的难度最大,但同时对于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培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教学知识包括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多学科知识、创业经历、创新创业知识更新、海外经历;教学技能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因材施教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整合资源能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师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业价值观、心理疏导能力、乐观自信、耐挫力、工作激情、追求卓越。
二、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现状
作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主体,教师群体在提高创新创业课程实效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向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教师胜任力的要求,当前普通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胜任力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依据“地壳模型”的三个结构维度分析如下:
(一)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匮乏,知识更新压力大
创新创业课程教师是学生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增加的重要途径,其中教学知识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师最基本的要求。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且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创业经历经验。芝加哥大学教育研究者施瓦布(1968)划分教师知识为理论性和实践性两类。理论性知识主要涉及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多学科知识。目前普通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队伍中校内兼职教师占大多数,创新创业课程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较少。此外,当前经、管、法学科的教师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师中占大多数,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多学科共同支撑的特殊性,仅以两三名专业教师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主体,客观上缩小了教学知识覆盖面。实践性知识主要涉及创业经历和海外经历。创新创业课程是更凸显应用性的课程,优秀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应备有企业管理经历、创业经历或海外学习视野,但在现阶段教师这方面的达成情况并不乐观,且任课教师中青年教师居多,实践经验有限,其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创业风向预判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不足。
第二,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更新压力较大。目前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其所处职业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面临婚姻、工作、生活等复杂关系的协调,一定程度上会分散青年教师对知识更新的专注力。而资深教师由于时间精力等原因知识更新速度和效果并不突出,知识更新速度减慢使创新创业课程教师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
(二)教学技能提升空间大,能力提升的保障措施缺乏
作为创新创业技能的传递者,教师需拥有过硬的创新创业技能。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师未能胜任学生对创新创业技能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对现代化教学的手段运用能力有限。部分高校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忽视现代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仍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授课形式单一,无法有效整合网络资源灵活应用,使得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期盼不能满足。其二,教学反思能力和课程设计开发技能面临管理挑战。许多校内兼职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承担了大量的一线教学工作,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有较少的闲余时间反思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此外,当前部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在其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缺乏引导者和帮助者,课程设计和开发技能的提升受到影响。其三,整合资源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欠缺。青年教师群体是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队伍的主力军,相比于资深教师或行政人员,其在职称、人脉、经验等方面处于劣势。
(三)教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心理胜任力亟须加强
教师素质作为任课教师最核心的胜任力要素,对于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培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师素质维度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问题:其一,部分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容易使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其二,职业承诺水平较低,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激情受到影响。部分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在一些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冲击下,存在职业信念不稳固的现实困境。其三,对于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心理素质建设不够重视。创新创业实践是充满挑战的,要求教师具有乐观自信、创新、耐挫力等人格特质,部分教师在繁杂的教学工作中经常面临较大压力,未能科学疏导,致使焦虑滋生。其四,追求卓越的个人特质培养面临挑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自我价值是最高层级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声誉使他们对自身价值实现抱有强烈期待。而现实的工作场域可能会打破他们对工作的原始期盼,在追求卓越过程中面临低自我认同感甚至自我否定的挑战。
三、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提升路径
(一)教学知识维度胜任力提升路径的选择
1. 壮大和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教育部明确作出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和“创新创业导师库”的规定。高校应当依据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组建标准,构建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方面,从现有教师队伍中选拔一批具备创业实践经历、扎实专业基础的教师通过培养机制提升其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推行“引进来”策略,考虑一些兼具创业经验和教学水平的企业家、校友等开展创新创业教学。
2. 教师应增强主动学习意识,积极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研究。高校教师要注重创新创业理论学习的系统性,探索一套适用于我国的创新创业理论体系。同时,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时刻关注国内外创新创业趋势和国家政策,不断尝试从多学科的视角探讨和解释本学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积极吸收各学科知识以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以期以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指导创新创业实践。
(二)教学技能维度胜任力提升路径的选择
1. 教師应熟悉现代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反思能力。鼓励教师将互联网平台促进技术(如在线课程、智慧课堂、慕课等)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增强课堂吸引力与时代感。为了更好地掌控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总结、教学日记等方式增强反思能力,同时也要配合学校开展以叙述教学事件、经验等内容为线索的教师叙事研究,在高校中构建教师间观摩、研讨的交互学习共同体。
2. 改革创新创业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系统的交流培训体系。各高校应依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明确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推进专创高效融合;同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考评体系,便于教师教学策略的调整,改进教学质量,尽快建立系统且公平合理的教师交流培训体系。
(三)教师素质维度胜任力提升路径的选择
1. 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认知,打造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教师应尽快打破错误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树立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正确认知。高校应努力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精神、物质和制度文化,促进形成“勇于、乐于、善于创新创业”的高校文化氛围,并在教育活动开展中进行融贯与传承,促使教师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人格特质的发展。
2. 坚定职业信念,历练教师职业韧性。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应增强对创新创业教师职业价值性的认知,并将其作为自身价值发展的手段。职业韧性的发展程度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通过合理的归因和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增强耐挫力,修炼自身职业韧性。学校也应注重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教学效能感。
四、结束语
教师胜任力提升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初步构建了胜任力模型,在模型框架下对普通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胜任力展开研究,后续研究也应通过调研、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和验证。此外,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各类环境的变化,该胜任力模型也应不断更新优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22号.
[3]DavidC. McClellan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Journal of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1:1-14.
[4]仲理峰,时勘。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3,6(2):48.
[5]何齐宗,熊思鹏。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07):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