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三种习惯

2020-12-21 03:48杨珊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经验学习习惯初中数学

杨珊

【关键词】学习习惯;教学经验;初中数学

初中处于小学和高中的过渡阶段,学生虽有明显独立意识,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基于此,从学生踏进校门开始,笔者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用数学的思维考虑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寻找结果,努力将数学和生活融合起来,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关联生活、学以致用的习惯。

和小学阶段相比,初中数学有着更强的学习指导性和生活实用性,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数学教师应将课本和自然、课堂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在生活中用,强化学生学了就用、用中再学这种学以致用的意识和习惯,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在具体中抽象本质、在推理中演绎逻辑、在计算中运用公式等素养。

例如,苏科版初中数学“有理數加减法”教学中,笔者列举一天中温度变化、课间上下楼梯、校门进出人数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为数字标出方向,并进行计算,总结计算规律。在课后作业方面,笔者让学生再寻找有方向的数字,并标注正负和运算。作业反馈中,学生列举了诸多生活案例,如家庭一天的收支、一周单词的记忆和遗忘,甚至一段时间内自己收到的批评和赞扬、全球一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量等,通过有意识数据收集活动,学生对方向性数字有了直观感受,加深了对正负数本质的理解。

2.构建网络、好学乐究的习惯。

学习如织网,学数学更是如此。观察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发现他们往往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勾连互通,所学知识是被各个章节割裂开的,不能形成知识体系。教学中,笔者努力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模块当作“积木”来拼搭,培养学生好学乐究的习惯,让学生在思、问、探、做中拓展知识面、形成能力链,并让数学学科的知识取向和文化取向齐头并进,强化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例如,苏科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通过讲授和练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方程的解法。趁着大家意犹未尽,笔者呈现系列资料介绍我国古代数学中的“开方术”,让学生课上阅读、课后查找,从九章算术开始,引导学生了解四元术、天元术等关联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数学发展史,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同时打开了与方程关联知识点的“阈值”,便于学生学习方程组、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学生从古人智慧中得到启发,培养了核心素养,实现“知”“智”“质”的提升。

3.总结回顾、且练且思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同样,练而不思则迷。现实中很多学生题目做得不比别人少,但结果差强人意,效率不高。笔者以为,这是由于很多学生不善于在练习中去总结,只是采取“应试式”解题,就容易陷入“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循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练习的道路”上既要“埋头拉车”,更要“回头看路”,对题型分析、归类,对解法汇总、建模,养成“练习后总结、总结后再练”的习惯,不断提高数学练习效率。

思行统一,练思结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初中生分析归类、抽象概括、总结建模等核心素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习题训练中引导学生经常“反刍”,将错题集、难题集定期整理,并有意识地去找不同习题的共同点(寻找共性概况归类),以及同类习题的不同点(发现差异分类解决)。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且练且思习惯的养成,必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初中数学是一个有机体系,需要教师全面深入把握该阶段的教学大纲与知识体系,准确理解系统的教学目标,包括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把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视为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并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课内和课外,渗透到自然和生活,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设计、过程、反馈、补充等各个环节及时校正和强化,让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数学核心素养形成的优质土壤。

猜你喜欢
教学经验学习习惯初中数学
善用习题,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双钢琴演奏与教学初步探索经验谈
构建桥梁,走进高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