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高阶思维的思政课堂案例观察

2020-12-21 03:48朱丽萍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课堂高阶思维

朱丽萍

【关键词】高阶思维;课堂案例观察;思政课堂

【案例描述】

2019年10月16日,我校郑留红老师在高二开设了一堂思政研究课,授课内容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十一课第二课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郑老师将这一课的素养培育目标确定为:(1)政治认同:学生能够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科学精神:学生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坚定理想信念,以负责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从而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一课的教学基本思路是:围绕“攀登者的选择”这个总议题,将内容结构化为“珠峰的攀登者”“教育的攀登者”“自我的攀登者”这3个具象化的分议题,设计了6个探究情境和12个问题,通过资料展示、合作探究、分组辩论、小组讨论和即兴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内化、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教研组经讨论交流,从情境设计、问题设计、活动设计3个维度确定了22个观察点,分别制作了量表并分组进行观察。

观察维度1:情境创设。

研究问题:情境与高阶思维培养的有效性。

观察维度2:问题设计。

研究问题:问题的思维含量及有效性

1.问题设计包括:类型(A.预设,B.生成);与情境关联度(A.紧密,B.一般,C.不紧密);指向清晰度(A.明确,B.一般,C.不明确);思维层次(A.识记,B.理解,C.应用,D.分析,E.评价,F.创造);素养水平(A.水平1,B.水平2,C.水平3,D.水平4)。2.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包括:理解反应(A.明白,B.不太明白,C.不明白);应答反应(A.即答,B. 思考后答,C.讨论后答,D.质疑);表达反应(A.全面、完整、思路清晰、逻辑严密,B. 不够全面、完整但有一定条理性、逻辑性,C. 不全面、不完整、思路混乱)。3. 教师理答包括:A.引导追问,B.点评称赞,C.鼓励提问,D.思维方法指导。

观察维度3:活动设计。

研究问题:活动对思维品质的影响

课后,我们听取了各组的观察汇报,在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达成了几点共识,并对教师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观察汇报

1. 情境创设观察组。教师围绕“攀登者的选择”这个总议题,将内容结构化为3 个分议题,并设计了6个探究情境。6个探究情境分别是:情境1《国家记忆——中国首登珠峰》纪录片片段。情境2学生展示讲解资料图片(珠峰的地势和气候;当时的国内经济、技术条件及政治形势;当时的国际环境等)。情境3电影《攀登者》中登山队两次登顶埋下不同纪念物的镜头。情境4《攀登者》中两次登峰过程中,摄影师面临绝境的镜头。情境5田家炳捐资助学的事迹。情境6学生手绘图片“我的珠峰”。

具体来说:(1)从情境的类型看,有3个视频情境,2个文字情境,1个活动情境。视频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性;文字情境表达清晰、明确,条理性强;活动情境具有实践性、体验性。多样化的情境设计,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较好地激发和维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从情境的用途看,所有情境都兼有情感激发和引出问题的功能,突出了思维训练这个主题。(3)从情境的产生方式看,都是预设的情境,可以有效地保证情境的质量和水平。(4)从情境的生活性来看,素材中有学生刚看过的影片和熟知的人物,与学生生活关联紧密,也有一些是学生未知的材料,这种总体熟悉又带点陌生的情境组合,既让知识的生发有了现实的生长点,又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5)从情境水平看,3个是多素材情境,5个含有价值冲突,都是较为复杂的情境,思维含量较高。(6)从学生的反应看,前4个情境学生兴趣浓厚,后2个情境,学生也保持了较高的兴致和关注。就激发情感而言,教师的设计是很成功的。

2. 问题设计观察组。教师围绕3 个分议题,提出了12个问题,其中有7个核心问题,这是我们观察的重点。这7个核心问题分别是:(1)世界之巅,条件恶劣,阻挡不了人类探索的步伐。人类对珠峰的探索有何价值?(2)对于方五洲的观点,不仅当时有人反对,即便是现在也有人不能理解,为什么?(3)国家体委宣布中国登山队将在1960年5月攀登珠峰,但是当时我们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应继续实施独立登山还是养精蓄锐暂缓登山?如果是你,会怎样选择?为什么?(4)登山队为什么选择在5月底登顶?给我们什么启示?(5)两次登峰的过程中,摄影师都陷入生命的绝境,是保护摄影设备还是保护生命?请阐述你的观点,并为你的选择提供依据和例证。(6)2000年,田家炳答应捐助一批中学,但田氏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收益减少,没有多余资金。这时应该发展企业暂缓捐助还是尽快筹钱履行承诺,如果你是田家炳会如何选择?田家炳的选择给我们什么启示?(7)每个人心中都有珠峰,你的珠峰是什么?攀登过程中最有可能遭遇怎样的两难选择?你将怎样完成你的登顶之旅?

从问题类型看,12个问题中预设性的问题有9个,占75%。预设性可以避免提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为有效开展问题探究奠定了基礎。生成性问题有3个,占25%,都是教师追问,对深化拓展预设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与情境的关联度看,有7个问题与情境及素材联系紧密,其他问题也都是基于情境的。所有问题指向清晰,需要运用高阶思维,达到学科核心素养三级水平。从学生对问题的反应看,理解无疑义;在提问的16名学生中,即答的有4人,思考后答的有7人,讨论后回答的有6人。大多数学生能较为顺畅、符合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符合该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能力。从教师理答情况看:引导追问3次,对每名学生都能及时点评称赞,没有打断代答的情况。总体看来,设计的问题思维含量较高,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能按教师的要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遗憾的是,整节课没有观察到学生质疑或提出新的问题。

3. 活动参与观察组。本课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5 个学习活动,分别是资料展示、合作探究、分组辩论、小组讨论和即兴演讲,总时长15分钟,占全课的三分之一。从思维层次看,搜集和展示资料,需要对信息进行鉴别比较、筛选整合;辩论、演讲,需要分析、论证、批驳、归纳总结。从学生实际参与的情况看,展示、辩论、演讲三个环节,受人数限制直接参与的是10人,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但其他学生基本上参与了资料收集、讨论和讲稿撰写,所以总体参与度还是很高的。从学生的活动表现看,除了关于田家炳先生的讨论环节,学生表现一般外,其他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都很高,特别是辩论和演讲环节,有3名学生的发言比较精彩,说明带有思辨性和综合性的活动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效果显著。

二、观察总结

1. 思维跃升应把握适切原则。高二学生的思维已接近成人,但不同层次的群体和个体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情境和问题的创设要遵循适切性原则,要符合学生已有的思维水平,符合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中,将“科学精神”划分为1~4 个等级水平,并分别对应“简单情境问题”“一般情境问题”“复杂情境问题”和“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情境问题”。可见,情境问题的复杂程度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正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情境问题越复杂越好,因为思维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凭空跃升。因此,教师设计情境和问题时,不能一味求难,而应在研究学习主体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的基础上,精准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力求情境和问题贴合学生现阶段的思维特点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星级学校的高二学生,他们的思维水平与更高星级学校的学生存在较大差距,且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设计的情境、问题和活动,有较复杂的,也有一般性的,较好地兼顾了多方因素,体现了让每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2. 思维进阶离不开情感驱动。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将学习者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情境中,通过参与其中的实践体验来获取知识、建构意义并解决问题。情境是问题创生的基础,是涵育思维的场域,复杂的情境犹如储量丰富的矿藏,有挖掘的潜力和拓展的张力,但如果没有情感作为动力支持,学生连“挖矿”的欲望都没有,思维是很难启动并长久维持的。因此,致力于发展高阶思维的情境设计不可忽视情感因素。这节课中,教师以电影《攀登者》和纪录片《国家记忆——中国首登珠峰》一虚一实两部影片为主素材创设情境,故事片的感性渲染和纪录片的理性叙述交替呈现,营造了一种情理交融的情境氛围;前者的震撼细节和后者的丰富史料,交织成宏阔的历史背景和真实的生活场景,置身其中的学生自然感受至深,思维的生发也就水到渠成。

3. 思维发展需要序列化的活动。思维活动型学科课程是基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而设的,活动设计及其过程中的主体体验,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应然要素。没有活动的课堂注定是没有活力的,只有让学生的手、口、脑都动起来,思维的发展才有可能,素养的培育才能落地。这节课中教师围绕总议题和分议题,设计了课前收集资料,课上展示、探究、辩论、讨论、演讲等序列化的活动。其中,展示、探究、辩论和讨论分别与本课学习内容一一对应,对学生整体感知并建构本框的知識体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改进建议

1. 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任务。要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基于情境的具有一定思维张力的系列问题,去启思、引思,更为重要的是,把提问权还给学生,引导、培养甚至训练他们大胆质疑、敢于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才能真正发生,思维才能有效提升。

2. 加强方法指导。思维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高阶思维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是讲究科学方法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要求,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把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方法。

3. 重视思维等待。候答时间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等待学生做出反应的时间,合理留出候答时间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精细性有着重要影响。候答时间长短可以根据问题类型及问题任务进行调整。思维是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等一系列的信息加工过程,问题越复杂,加工程序越长。高阶思维是基于复杂情境和问题的思维,所需要思考的时间自然更长,因此,教师要有思维等待意识,留足时间给予学生思考。

4. 精心组织活动。活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取决于活动的组织化程度。比如,活动要有预设,要有明确的主题和活动目标,要有具体的操作规则和清晰的活动流程,必要时还要事先对学生做培训。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对活动的评价要及时适切,便于观察和记录等。

猜你喜欢
思政课堂高阶思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思考
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状况分析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完善对策
实地考察对思政课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革的意义思考
在高阶思维的理论指导下,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