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历史时空观念的策略

2020-12-21 03:23吕国俊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培养核心素养

【摘 要】本文分析历史时空观念的定义及其教学作用,论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历史时空观念的做法,提出增添直观教具、梳理历史发展过程、比较历史事物的联系等策略,以化抽象为具体、从表面到本质、由片面成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关键词】历史时空观念 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6-0081-02

历史时空观念指的是对事物和特定的时间、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观念。即是说,在历史时空观念的引导下,学生要用发展、联系的眼光观察历史、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让学生学会用动态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来看待历史问题,帮助学生厘清历史事物发展的过程,从而提升历史学习的整体效率。

一、增添直观教具,化抽象为具体

(一)呈现轴线,厘清发展脉络。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但是时空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的而非观念的,所以不能从观念本身出发引导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而要从历史发展的具体事物出发,运用各种直观道具,将抽象转化为具体,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展现历史轴线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即: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将同一时间对应的历史事件用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厘清历史发展脉络。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时空轴将各个事件都标注出来,这样就能更好地厘清事情的发展脉络。如有学生标注:1940 年,英国政府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此时,教师鼓励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从这个时候开始爆发,这一点没有错,但是英国政府为何要派遣远征军呢?如果能将轴线适当地向前延长一些,就能看到其中的原因。”学生得到启发,尝试将时间向前整理,发现原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行动让英国人震怒,所以才会发动战争。教师再鼓励学生向前推进,思考林則徐为何要进行虎门销烟。学生继续延伸,发现原来是因为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流失。在利用历史轴线进行整理后,学生很好地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历史轴线进行串联,学生能看到重要时间节点发生的事情。如果再配上生动的图片,那么学生能更具体形象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这样有助于他们建构历史时序,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二)精用地图,展示变迁进程。在历史课本中有不少历史地图,它也是一种直观的教具,能展现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展现相关的空间分布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对比历史地图,能看到各个朝代领土的变化、战争的进程等,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变化和迁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例如,在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秦朝的地图,引导学生找出秦朝国都咸阳的所在位置,看看秦代的主要道路呈现怎样的状态。学生发现秦朝的道路基本上都是以咸阳为中心,向全国延伸。接着,教师再鼓励学生注意从九原到云阳的直线,看看这代表什么。学生由此发现灵渠的位置,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观察地图上长城处于什么位置,让学生将长城和秦朝的疆域结合起来思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样的地图对比阅读,学生认识到秦朝在道路等方面强化了中央的重要性。这个时候再鼓励学生观看其他朝代的地图,看看是否也具有相似的特点,以此让学生认识到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中央的地位。此外,配合地图还可以提供一些阅读资料,让学生分析驰道、直道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教师要注意设计地图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在观察地图的时候注意看其中的内容,找到若干张地图之间的异同点,强化历史地图的时序性;同时,还要给学生配合展现各种相关的史料。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走马观花地看地图,促使学生有效利用地图增强历史时空观念。

二、梳理发展过程,从表面到本质

(一)单个历史事件,自主讲解。在历史核心素养中,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加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则学生这两方面的核心素养也会得到提高。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梳理单个历史事件,尝试厘清其发展过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样能让学生对单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进而强化历史时空观念。

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讲解甲午战争的来龙去脉。此时若能适当运用图示法,则学生能更好地梳理整个事件的经过,讲解的效果也会更好。首先让学生分别画出“原因、主要战役、结果、影响”等几个关键点,然后分别填写相关的内容。如:原因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强化对外扩张,日本利用朝鲜起义趁机占领朝鲜,想要挑起战争;在主要战役部分,学生填写黄海海战、辽东陆战和威海卫战役这几个主要的部分;在结果部分,学生填写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等内容;在影响部分,学生填写中国民族危机加重等内容。学生发现,填写完这样的图表后,能更清楚地看到甲午战争的来龙去脉,在表达的时候也能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讲述,体现出时空观念。

引导学生讲述单个历史事件的方法有很多。如:图示法,用简单的图像和文字来展现某个历史事件。在设置图片的时候,可以设置格局图,也可以选择体现事情发展的事件图,又或者使用展现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图,这些图表都有助于学生讲解单个历史事件。

(二)融入历史阶段,整合串联。要想提升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尝试叙述、概括较长时间的历史发展状况,让学生融入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进行整合和串联,从而培养历史时空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时间轴将所有的事件联系起来,用时间轴带动叙述,这样能起到整合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

例如,在学习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整个单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将所学的内容串联起来,说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情况,尝试总结历史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时间轴将各个部分串联起来,分别标注出: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度所采取的行动;从汉朝到元朝,中国分别采用什么手段强化中央的权力;明清时期废除宰相,建立军机处,皇权不断被加强。将所有这些内容串联起来之后,学生就会发现,虽然中国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都不太一样、设立的机构也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皇帝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权力、希望能够削弱地方势力。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串联了历史并总结出相关的规律。

在讲述整个历史阶段的时候还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历史地图,采用多图共用的方式,将时间和空间整合在一起,呈现出时间跨度较大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能宏观地把握历史发展过程,体会时空变迁。

三、比较事物联系,由片面成体系

(一)纵向联系,理解历史延续。基于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中的相互联系,尝试系统地展开学习。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纵向对比,尝试理解历史的延续性。在借助时间轴将所有历史事件整合在一起后,学生发现时空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转换的,因此在历史解释时要避免直接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变化性和延续性。

例如,“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很多,讲授的时间跨度也很大,学生常常搞不清楚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脉络,无法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组织学生展开纵向对比,将相关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用时间轴的方式将相关的内容都标注出来。学生发现,人文精神从产生到复兴,然后再不断发展,最后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有过好几次大的演变。接着,教师再鼓励学生找出这些演变和进化的关键时期。学生找出希腊时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启蒙运动,将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学生认识到在不同阶段有哪些阻碍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力量、人文主义又如何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这样就能彻底地掌握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

基于历史时空观念,学生发现每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学生灵活地将这些内容进行类比,将抽象的理解转化为形象的感悟,能够更好地体会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

(二)横向联系,学会归纳概括。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避免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分割成各个不同的部分进行专题学习,而要糅合在一起,巧妙地使用阶段性历史年表,尝试加入各种史料,强化中西方同时间的历史对比分析,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归纳概括,从而培养其历史时空观念。

例如,在学习“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横向对比的方法,尝试找到各种不同的史料,并整理出阶段性的历史年表,分析中国科技和西方科技发展之间的异同点。学生首先各自寻找史料,整理中国、西方同时期的科技发现分别是什么。学生发现,在十六到十七世纪,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是《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而同一时期的西方的主要科技成就是伽利略发明的天文望远镜、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对比可以发现,中国的科技发明主要围绕医药学、农学等比较实用的学科,而西方则关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的内容。此時,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为何中西方会存在这样的不同之处、是否和中西方的社会观念和文化思想有关。学生找到了横向对比的点,对相关问题的挖掘也就更深刻。

在横向对比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要合理运用史料、提升史料实证方面的核心素养,渐渐地他们能自觉将同一时期而不同空间的历史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历史时空观念得以有效培养。

历史是人类对过去的记载,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历史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继承并发展的,有着横向、纵向的复杂关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视角,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思考历史问题,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看待不同时空的历史事物,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参考文献】

[1]罗振霖.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J].天津教育,2019(26).

[2]和海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9(33).

【作者简介】吕国俊(1974— ),男,汉族,籍贯广西陆川,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陆川县第二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渗透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