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高分辨率CT 对肺内多发小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0-12-21 01:56黄桂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3期
关键词:淋巴管高分辨率小叶

黄桂芹

导致肺内多发性小结节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并不是早期肺癌就会引起肺内多发性小结节,一些良性疾病、炎症、结核、等均会引起肺部小结节,恶性肿瘤疾病也会引起小结节的发生。由于大部分肺内多发小结节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够典型,而且很多患者多伴有其他并发症,增加临床诊断难度。手术组织病理检查属于当前肺部诊断的常见方法,临床上将病理学检查结果视为“金标准”。但是手术病理学检查存在较高的风险性,而且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而且无法重复多次的进行诊断,因此难以作为临床上的诊疗依据。常规CT 检查同样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诊断方式,但是该诊断方式受到多方因素影响,诊断准确率普遍较低,不利于临床诊断。随着高分辨率CT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高分辨率CT 在诊断肺内多发性小结节中能够取得较高的诊断价值,为此本次研究中,针对本院收治的80 例肺内多发小结节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高分辨率CT 对肺内多发小结节的诊断价值,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 例肺内多发性小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此次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其中,男45 例、女35 例;年龄35~80 岁,平均年龄(55.70±9.20)岁;病灶直径0.7~1.4 cm,平均病灶直径(0.91±0.36)cm。纳入标准:①符合肺内多发小结节临床诊断标准;②符合高分辨率CT 检查适应证;③可以遵循医嘱,完成相关诊断检查;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障碍患者;②排除患有精神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患者;③排除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内多发性小结节,术前均接受常规CT 检查和高分辨率CT检查。

常规CT 检查方式:采用飞利浦64 排螺旋CT 检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设置电压为120~140 kV、电流为300~350 mA、层厚为5 mm。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先进入CT 扫描仪,部分患者根据需求可以增强CT扫描,并进行图片重建,将所有数据、图像传输至后台图像处理站进行处理。

高分辨CT 扫描:使用薄层CT 扫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置电压、电流、层厚分别为:120~140 kV、300~350 mA、1.0 mm。检查时保持仰卧位,对患者进行常规螺旋扫描,实施1024 矩阵靶向重建,对于难以确诊的患者则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所有图像均由3 名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由3 名医师沟通统一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将常规CT 扫描与高分辨CT 扫描结果和病理学金标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 例患者经过病理学诊断,致病原因主要为:尘肺、血源性肺转移瘤、肺结核、癌性淋巴管炎、气道炎症。高分辨率CT 与病理学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 诊断准确率97.50%高于常规分辨率CT 的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80 例患者三种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比较[n,n(%)]

3 讨论

由于肺癌CT 的一般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使得临床上对肺结节的认知逐渐提升。近年来,临床上有关肺内多发性小结节报道越来越多,一般将肺部直径<1 cm的病变结节称之为小结节。多发性小结节在肺部的分布情况主要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常见的肺内多发性小结节病因主要包括:肺结核、转移瘤、尘肺、结节病等。从本次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多发性小结节与上述疾病有密切联系[1]。

由于多发性小结节与多种疾病之间关系密切,因此对于肺部多发性小结节需要进行重点诊断。但是在以往由于临床诊断手段一般,给肺部小结节诊断带来较大的困难。而随着临床上医疗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目前临床上诊断肺内多发性小结节的方式有CT 诊断、病理学诊断等,其中高分辨率CT 诊断需要诊断医师能够明确各个小结节和肺小叶结构直接关系,熟悉各个小结节的形态特点,从而分析出肺内多发性小结节分布规律,在与临床检测结果进行结合,以判断出患者实际病情[2]。

相较于常规CT 诊断,高分辨率CT 诊断的优势在于能够准确观察出患者肺部小结节形态、大小、分布、数目和肺小叶结构之间的关系,而且由于高分辨率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清晰显示出肺部病变的细微结构,其诊断效果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较高,因此高分辨率CT 在肺内多发性小结节诊断中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3]。

肺内多发小结节一般可以分成气腔结节和间质结节,其中前者是由细支气管周围气腔实变导致,常见于弥漫性细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播散等。气腔结节是肺泡内变化影像,边缘比较模糊。而间质结节则由肿瘤、肉芽肿、纤维组织等引起,位于肺间质内而且边缘比较清晰,常见于淋巴管周围病变[4]。淋巴管周围分布:由淋巴管结节系病变所导致的被称之为淋巴管周围结节,主要分布在淋巴管内及其周围。由于淋巴管主要位于胸模下、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因此这种结节也多位于此处。这种结节主要分布在癌性淋巴管炎、结节病、矽肺患者中。其中癌性淋巴管炎患者的图像特点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粗、小叶间间隔结节状增厚;矽肺患者结节主要呈小叶中心分布,随着病情发展,结节会逐渐沿着淋巴管周围分布。在高分辨率CT 显示下,呈现出位于胸模和小叶中心下的直径2~5 mm 小结节,边缘模糊或清晰,呈弥漫性分布,多分布在上叶与肺后部[5]。小叶中心分布:结节处于小叶中心位置,而且结节不与小叶间隔、胸膜相连。中、内区的支气管血管束周围也没有结节分布[6]。小叶中心结节还能够分成小气道结节与非小气道结节,小气道结节会表现出“树芽征”,主要见于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患者以及结核支气管播散中。前者高分辨率CT 图像主要为肺外围分支及小结节影,小叶间隔无增厚,可出现支气管扩张[7]。后者高分辨率CT 呈现出病灶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与下肺部、分布与支气管树有关,位于胸模下小叶中心区,直径为2~4 mm,边缘模糊或呈树芽征。一般合并其他结节灶,淋巴结肿大[8]。随机分布的结节广泛分布在肺部各个位置,而且呈两肺对称,和肺小叶结构无关,而且呈现出随机分布。这种结节往往会随着血液循环而散播到肺内,具有高密度性,而且边缘比较清晰。主要常见于血行性转移瘤、粟粒性肺结核。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多发性小结节患者主要发病于尘肺、肺结核、癌性淋巴管炎、气道炎症、血源性肺转移瘤等患者中,通过高分辨率CT 诊断,仅有2 例患者漏诊,高分辨率CT 诊断准确率为97.50%,显著高于常规分辨率CT 的8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说明高分辨率CT 的诊断价值较高。

总之,高分辨率CT 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CT诊断,而且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似,说明高分辨率CT诊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患者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淋巴管高分辨率小叶
淋巴管栓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淋巴管新生与回流功能的作用研究进展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防治苹果小叶病 流翔高钙来助力
苹果小叶病的防治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系统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小叶樟树下的遐思
关于为“一带一路”提供高分辨率遥感星座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