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
我妈曾是一个小镇上的初中语文老师,那时镇上的初中按入学成绩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被分到普通班的学生,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弃子”,学校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要惹是生非。
他们有极大的自由,周末不用补课,作业也可以不交,有时甚至旷课去池塘里钓一下小龙虾,或者把蛇装进饮料瓶里吓唬一下班上的女孩子,只要性质不恶劣,都是可以被容忍的。
普通班的学生会得到这样的对待,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们很多是留守儿童,被爷爷奶奶养大,父母在外打工,一年只见几天面,每周拿着20块钱左右的生活费,用路边摊和黑网吧解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人生规划就是初中毕业后追随父母进厂。面对这样的人生,无论是老师还是他们自己,都不觉得“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所以,普通班的老师甚至不用仔细备课和改作业——反正学生也不怎么学。
我妈大部分时候教的都是“重点班”,只有一次带了一个“普通班”。但她并不清闲,周末时,她常一整天都对着一大堆笔记本写写画画,有时饭都忘了吃。我问她在忙啥,她说她在看学生的周记。
我很震惊,这些考试时连作文都懒得动笔的学生居然会愿意写周记。
妈妈解释说,她开学第一节课就会告诉学生,不给大家布置作业,但有一个要求,就是每周写一篇周记,不必用什么修辞手法,引什么名人故事,只需写下这个星期你最开心和最伤心的事就可以了。
当然,即便这样,一开始主动写周记的学生也很少。但妈妈并没有责怪那些不交周记的人,她只是认真批改每一篇周记,在她觉得被打动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上一两句夸奖,然后每篇周记后都认真写上几句鼓励的话。她还自己花钱买了一些笔记本、钢笔当礼物,奖励给那些写得最真诚的学生。
然后,神奇的事发生了,交周记的人越来越多,到后来全班几乎都在写周记,甚至那些坐在最后一排,上課从来只是睡觉的学生,也开始认真写周记。再后来,妈妈语文课的旷课人数越来越少,到初三时,她的“普通班”的辍学人数,也明显比其他班要少一些。
如今那届“普通班”的学生已经毕业十多年,但他们还会在过年时,提着礼物来我家,就像是写周记一样,找妈妈聊他们的近况。
他们几乎都会提到当年的周记,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个当年是“混混”,如今仍在工厂打工的学生提到当年的周记时忽然哭了,一边后悔自己没有好好读书,初中毕业就去打工,失去了选择别的生活的可能性。一边又感谢妈妈,说自己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还没来得及长大就上了流水线,那些周记上的批注,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被当作一个“人”来对待和尊重。
这让我想起妈妈的一句话:“有些老师觉得学生不爱学习,性格不好,所以不值得尊重。但他们弄反了,是因为这些学生从没得到过尊重,所以才不爱学习,性格不好。”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绝大多数人的性格其实是成长环境的反映。假如你真的想要改变一个人身上的“缺点”,责骂、说教往往是没用的,你得看到他的环境里缺什么,然后按需给他什么,这样他才会意识到,自己是不对的。
可惜愿意这样温柔细腻对待他人的人太少了。
我们总是把老师、医生、警察这些职业称作崇高的职业,但不是这些职业天生崇高,是无数崇高的人的存在,让这些职业崇高。我们要感谢的,不是一个职业,而应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摘自“温血动物”微信公众号,黄鸡蛋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