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来问我:“我想做的事能做成吗?怎么做?”
我就会回答:“你的‘龙长什么样?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它?是通过你的个人努力就能找到,还是需要其他人帮你架桥、陪你出征?这些人在哪里?为了找到他们,你要做哪些事情?”
我曾经找过“龙”。
2013年年初,我特别想出一本署名“林特特”的书。当时,我在出版社工作了七八年,每天的工作就是为作者出书,而我在报纸杂志上写了很多年专栏,可是我自己没有一本像样的书,这让我觉得尴尬。2013年大年初一那晚,我夜不能寐,披衣起床,确定了年度目标。第二天,我把我写过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一共30万字。
10万字就能成一本书,我把稿件分成三份,写好作者简介、内容梗概,为每本书的初稿编了目录,还附上我预设的定位和营销文案。我在电脑里专门建了一个文件夹,里面就放着这三个资料包。文件夹中,除了随时能发给出版方看的资料包,还有一个Excel表格。
这张表格中,我一共列出了40个人的联系方式、所属单位,对于他们的特殊要求,我还做了备注。在我认识的人中,有15家出版社编辑的用稿方向
找到“龙”
□文/林特特和我的稿件内容相合,人靠谱,业务能力强,我先将他们列了出来。所谓特殊要求,就是某人的黄金时间、黄金话题或非黄金时间、非黄金话题。举个例子,一个黑龙江的编辑朋友周三下午一定要开会,我就会备注一下,周三下午绝不能找他。
除了这15个熟人,我在当当、京东等网站上看图书排行榜,看排名靠前且和我写作方向一致的畅销书的出版单位有哪些。我把这些出版社列出来,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找到这些出版社编辑的联系方式,放在我的表格里。
此外,我再去看之前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和我一起发表文章的那些作者,看他们出版的图书的出版单位是哪家。我一个一个去研究,若觉得某个作者的某本书封面很好,内容、排版也不错,就会直接找这个作者要其编辑的联系方式。这张表格,一共15个熟人25个陌生人,我用了一个多月才完成。“40”这个数字是我刻意凑成的,因为全年52周,有效工作时间一般就在40周左右。为了让我的目标可执行、不拖沓,我为自己设立的行动计划就是在40个工作周内,一周去联系表格中的一个人,周周都围绕着我的年度目标做事。
2013年4月,我开始把我的资料包每周发给一个编辑。
我的想法是,我带着我的作品在全部精准目标前走一圈,就一定能有结果,因为这40个编辑是和我作品的文字风格对口的全国最优秀的出版人。如果所有人都退了稿,那肯定说明我的作品有问题,那就回来继续写;而即便被退稿,我也听到了40家出版社最有用的意见,比自己在家里闭门造车强。这不也是一种结果吗?确定目标,找到相关的人,准备好资料包,做了这些,前期准备工作还没结束。
还要做心理建设。
你了解你的弱点是什么吗?我的弱点是我很脆弱,害怕被拒绝。在和40个人逐一打交道前,我就知道我最需要勇于面对的是来自熟人的拒绝,因为那比来自陌生人的拒绝更痛苦。于是,我调整了表格中联系人的顺序,将陌生人和熟人错开。
这意味着,当我被一个熟人拒绝后,可以让情绪缓一缓,不至于耽誤整个计划的进行。在和每一个人联系之前,我都会默念一句“无情最无敌”。“情”,是情绪的情,即不管对方说了什么,我都要克服脆弱,克服难堪,零情绪地让事情推进。我还一再告诉自己“重要的谈话只有一次机会”。
即便是关系非常铁的朋友,真正重要的谈话也要公事公办,按做事的规范谈。所以每次与人谈话前,我都会想一下还有什么遗漏,提醒自己不要过度寒暄,赶紧进入正题。
2013年,我顺利完成了我的年度目标。事实上,收到资料包的第三个编辑就和我签约了。你会说,第三个人就让我达成目标,找到了“龙”,那还要继续执行计划吗?当然要。
因为,我明白,我注定要在写作这条路上走一生,我在干什么需要让同路人知道,我们随时可能会合作;同路人在干什么我也需要知道,关注了精准的人,就等于关注了精准的行业前沿信息。
第二第三个资料包,后来成为我的第二第三本书。
事实上,到今天为止,我的合作伙伴仍在这40个人中。
确定目标,确定相关的人,确定通过什么途径找到相关的人,确定相关动作。我用这四步找到了“龙”。如果要达成的目标是阶段性的,不是最终的,那么,维护好与之相关的人,下一次找“龙”还需要他们。
那句话说得好:想得到太阳,得不到,也许会得到月亮;想得到月亮,得不到,也许会得到星星。
有时,“龙”未必能找到,但过程中,会有新发现、新收获。而找到“龙”,总离不开它们。
(摘自“特特么灵”微信公众号,小黑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