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杰,牟子龙,姚向凯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抑郁症治疗中心,山东 潍坊 261000)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属于患者对自身情绪、认知、感受、行为等发生改变以后,本能性出现内驱力障碍。该病症的主要特点是患者存在长久性低落或者长久性高涨的不良情绪,并且经常反复性发作。由于女性情感较为脆弱,使得男性发病率要显著低于女性。患者在发病期间通常表现为狂躁不安或者是极度抑郁,当前这种病症只能靠药物予以缓解[1]。为此,本文将对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予以分析探究,其报道如下。
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法,男性10例,女性25例,年龄14~42岁,平均年龄(28.9±4.2)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12.47±1.62)年;观察组35例,采用护理干预法,男性12例,女性23例,年龄15~40岁,平均年龄(29.6±2.4)岁,病程2~20年,平均病程(15.38±2.96)年。上述所有均符合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诊断标准,并在近1年狂躁发作次数不小于3次。
两组患者均遵循医嘱予以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认真登记,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人信息的登记情况评估患者病情,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的相关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文化程度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及患者能够科学认知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病症表现、治疗中所有用药以及治疗方法等。同时还要明确告知患者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定期开展相关健康培训讲座,减少患者家属对该种疾病的偏见感[2]。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就患者家属日常在护理患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类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提升患者家属对于护理人员工作的配合度,在此基础上,为患者的康复营造良好的条件。
(2)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但发病之后多会出现自知力缺失的问题,但是,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看,虽然他们不具备自知力,但是,他们也会出现焦虑以及担忧等方面的情绪。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与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人的沟通工作,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帮助其稳定情绪,使患者能够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以更加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除此之外,针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本人沟通,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在此基础上,主动配合医生的工作,为后期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3)狂躁病症护理干预。通常患者表现狂躁不安时,主要是因为患者大脑皮层较为兴奋,致使患者不停走动说话,严重者还会因无法停止而忘记吃饭休息。为此,护理人员应对该种病症患者制定科学营养的饮食方案,通过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刺激患者,提升患者食欲,降低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在患者休息时,护理人员应给予安静舒适的环境氛围,让患者能够得到充足休息。倘若患者无法自行入睡,护理人员应给予药物辅助。倘若患者应狂躁冲动出现伤人行为,护理人员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对患者四肢予以捆绑保护,防止患者出现自残行为。
(4)抑郁病症护理干预。该类病症与狂躁病症发病情况截然相反。当患者出现抑郁病症时,通常拒绝治疗,不能按时服用药物。为此,护理人员应同患者予以沟通交流,寻找患者喜欢的话题勾起患者语言表达欲望,得知患者内心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能够按时服用药物。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提出的要求予以满足,有助于填补患者情感需求,激发患者自主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帮助患者早日从病症中解脱出来[3]。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负性心理压抑评定,同时使用本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表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躯体健康予以分数评定。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躯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的生活方式也在相应的发生了变化,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而在此过程中,人的生活压力也在持续增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临床上精神病患者的数量也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一问题仅会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与此同时,也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无论是从医疗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我们都需要加大对这一群体的关注,通过现代化的医疗水平来促进患者痊愈。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属于极为复杂的精神障碍病症,该种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狂躁或者是抑郁。当前,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等,以此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另外,患者家属也应定期参加本院举办的学习培训课程,给予患者情感需求,矫正患者家属对病症错误认知,继而让患者在家属的陪伴下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控制。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加入护理干预方式,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躯体功能健康状态整体更好,患者拥有更好的心态。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各方面的情况均不影响。由此可见,在针对双线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相比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来说,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加入护理干预方式具有更好的效果。这种护理方式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不仅能够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疏导,与此同时,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生活压力,为防止的后期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导致患者出现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过大的生活压力是一个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相比于普通人来说,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更需要外界的关怀,他们对护理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加入护理干预方式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