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打造高效课堂

2020-12-20 17:51刘凤霞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莫比纸带圆桌

刘凤霞

(河北省泊头市解放小学 河北 泊头 062150)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上好每一堂课,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打造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经验谈一谈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 用简单的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用数学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一节时,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的热情,笔者首先展示课前搜集的一些有关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过山车、机器的传动带,莫比乌斯爬梯、中国科技馆的三叶纽结等,通过观看应用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莫比乌斯带的神奇。

紧接着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取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纸条若干,把一根纸带正反两面涂成不同的颜色,扭转180°后,再将两头粘接起来做成纸带圈,这样的纸带圈就叫做莫比乌斯带。然后继续操作,用剪刀沿纸带的中央把它剪开,纸带不仅没有一分为二,反而剪出一个两倍长的纸圈。学生看着这样的操作,都感到非常神奇,也很好奇,笔者趁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比较,发现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2 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大胆的质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 《圆的周长》时,直接由实际问题引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笔者先提出问题:“老师家的圆桌边缘坏了,需要箍铁皮,谁知道用多长的铁皮呢?”有的学生说量一量圆桌边缘的周长,笔者又接着提问:“怎样测量呢?”学生纷纷拿出准备好的测量工具,动手试一试看怎样准确的量出它的周长。学生通过操作总结出用“绳绕法”“滚动法”测量出圆桌的周长。

老师再适时进行渗透“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然后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圆周长的概念。紧接着,老师追问:“是不是所有圆形的物体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量出周长呢?那么摩天轮的周长怎么求呢?”然后多媒体课件出示摩天轮的图片,引发学生猜想,需要计算它的周长,那么圆的周长与它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跟直径有关。圆的直径越长,周长就越大,那么两者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又该怎样去研究呢?小组再次合作探究,量出不同的圆形物体的周长直径,通过计算自主寻找规律。学生发现周长比直径的值都是三倍多一些,但是测量后计算的结果不同,是由于测量的不精确造成的。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再介绍圆周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自行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紧接着再次把上课时质疑的圆桌边缘箍铁皮的趣题展示给大家,让同学们解答。这个问题的解决,既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的周长公式,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价值。

3 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掷一掷》 一节时,笔者以故事入手,创设问题情境。首先给学生讲述《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 的故事:“阿凡提和巴依用掷骰子比胜负,每人掷10 次,将每次的两颗骰子朝上的数字相加得到和,分为两组,第一组是5、6、7、8、9,第二组是2、3、4、10、11、12,掷出来的和在哪一组就算这组赢一次,掷完后看谁赢得次数多,谁就获胜。巴依老爷选择了第二组。同学们,你们认为谁胜的可能性大一些,为什么?”紧接着笔者让学生分小组活动,4 人一组,两人掷骰子,两人负责记录。通过小组合作验证结果是阿凡提获胜。用故事引入,设置悬念,让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4 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用生活实例导入能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描述事物,例如在讲《位置》 一节时,首先在多媒体中呈现了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况,引出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位置”,借助座位图使学生观察更直观。接下来笔者以竖排学生为列,以横排的学生为行,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举例示范,比如数对(5,6),也就是第五列第六行的学生。待学生明白后,再随意提问某位学生,由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通过设置实际场景,学生很快就学会了用数对描述物体的位置。

猜你喜欢
莫比纸带圆桌
莫比乌斯摄影基地
一场激烈的创业圆桌会
小猪相框
纸带处理专题分析
纸带上的秘密
圆桌
圆桌论坛
纸带运水等
各坐在哪一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