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艳
(河北省廊坊市第九小学 河北 廊坊 065000)
数学教育不仅涉及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涉及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目标的重大变革,即新课程不仅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的重要性,而且强调过程目标、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探索感受。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现有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教学中创造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动手操作,通过猜测、推理以及小组学习交流等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而且能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或通过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学习效果。
纵观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其实都是从实际生活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在数学教学前,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合理安排预习任务,引导学生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知识,或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简单的生活实践活动,必定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 这一部分内容时,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或是去社区附近的超市、小商店体验购物的场景来初步了解人民币。在了解人民币的基础上去查阅资料,或是去银行咨询工作人员,更多的了解一些有关人民币的专业知识。学生掌握以上这些相关信息,再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就非常容易了。
联系生活学数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力。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 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图形。学生都开动脑筋,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我家的瓷砖是正方形的;门和窗户都是长方形的。”有的学生说:“我家的电视是长方形的,爸爸的手机也是长方形的;家里的锅和碗口都是圆形的;电扇转起来的形状也是圆形的。”还有的学生说:“我们的课桌是正方形的;课本和铅笔盒是长方形的;很多瓶子盖是圆形的。”这样一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又如,在学习了除法后,学生自然会联系生活中给家人分蛋糕、糖果和水果的问题,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能亲自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学数学,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模拟生活场景来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连加》 的内容时,组织模拟了坐公交车的情境:同班几名同学约好一起坐公交车去书店买书,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站点上车,在第一站有2 名同学上车,第二站有3 名同学上车,第三站有1 名同学上车,请问车上一共有几名学生?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2+3+1=6(人)。同样在学习《连减》 的内容时,笔者又设置了超市购物的情境:一名学生拿着10 元钱去超市购物,买了一块橡皮、一支铅笔、一把铅笔刀和一个文具盒,其中一块橡皮1 元,每支铅笔1 元钱,一把铅笔刀2 元,一个文具盒5 元。请问售货员应该找回多少钱?由于学生亲身经历过超市购物的场景,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因此很容易列出算式:10-1-1-2-5=1(元)。这样,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问题,借助模拟的生活场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即便是平时数学基础稍差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并切实解决问题。
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组织开展一些与学生切身经历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又拓展了数学知识,这是非常可贵的。例如,在学习完《统计》 知识后,笔者组织学生在学校周边、家的附近或社区开展各种统计活动。如以家庭为单位统计年收入、收入来源;统计气温、风力风速,帮助人们掌握天气规律,利于出行;统计路上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等等。另外,还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学习了《面积计算》 知识之后,帮助家长计算房屋装修的面积、测算地砖的用量等。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