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苗“温阳祛瘀”法治疗足痹经验探析

2020-12-20 16:26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健步温阳茯苓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痹症由痹邪侵袭肢体,气血运行不利所致。足痹表现为足部疼痛、肿胀、麻木,甚则活动不利、畸形,多因痹邪久踞,或正虚邪入,或外伤而致经脉闭阻,肌肤骨节失养所致,属顽痹之一[1]。痹邪侵踞,日久则伤及肾阳,阳虚则寒至,以致痹痛彻骨,迁延不愈,是为顽痹。现代医学对于足痹的治疗以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为主,但存在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大等问题。

姚新苗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三十余载,精通医理,善用经典方剂,对足痹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诊治有独特的见解。现代多数医家将顽痹等同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疾病[2],而姚师认为,凡表现为迁延不愈的皮肤肌肉麻木、不知痛痒或手足酸痛者皆属于顽痹的范畴。足痹则指表现为下肢的肌肉麻木或疼痛的顽痹。姚师指出,足痹初期虽有实邪侵体之表现,然痹邪侵袭日久,迁延不愈,可致阳气虚衰,阳虚则寒凝脉络,四肢末端气血瘀滞。因此在足痹的治疗上,宜取“温阳祛瘀”之法,旨在活血化瘀止痛。笔者有幸侍诊学习,受益颇丰,现将姚师治疗本病的经验分享如下。

1 病机探讨

足痹的病因为虚、邪、瘀,病位在足部,与肾肝脾等脏腑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外邪侵踞,虚瘀夹杂;或虚寒内生,气血凝滞,以致足部经脉痹阻,筋骨失养。足痹的病性多为虚实夹杂,实为湿热、寒湿、血瘀、痰湿,虚多为肾阳虚亏。

1.1 外邪侵踞,虚瘀夹杂 姚师认为,风寒湿等外邪袭踞肢体经脉,壅塞骨节、络脉之中,胶着不去,致血脉凝涩不通。日久,风寒湿邪久羁,伤血耗气,肾阳虚衰,以致瘀阻日重,虚瘀夹杂,足痹乃成。宋·窦材[3]《扁鹊心书图解》曰:“久立湿地,致寒湿之气,客于经脉,则双足肿痛,行步少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两脚痛。”[4]叶天士[5]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述:“若夫腿足痛,外感者,惟寒湿热风湿之流经入络。经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诸病源候论》首次提出顽痹的概念,曰:“夫病之生,多从风起……壅塞难通,因兹气血精髓乖离,久而不治,令人顽痹……”[6]14又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久不瘥,入于经络……”[6]4明代的董宿[7]在《奇效良方》提出:“风寒湿停于腿膝,使经络凝而不行,变成脚痹,故发疼痛。”《医学见能》曰:“妇人脚心疼痛,如刀锥刺者,少阴经瘀血也。”[8]经络气血为风寒湿邪所壅滞,以致内生血瘀,日久虚、邪、瘀胶着不去,凝涩不通,深入肌肤、骨节而致足痹。

1.2 虚寒内生,气血凝滞 足痹病名首见于《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行则善高举足,足趾少肉足善寒,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瘃,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枯悴,善痿厥,足痹。”跌打损伤于外而气血耗伤于内,致筋骨损伤,络破血瘀;或年老体衰、先天不足、久病伤身之时,则可引发肾阳亏虚,骨节不养,气血虚弱,则足部筋脉肌肉失养,气血瘀滞而发为足痹。明代方隅[9]的《医林绳墨·痹》曰:“久风入中,肌肉不仁,所以为顽痹者也。”此外,《诸病源候论》曰:“言脚下有结物,牢硬如石,痛如锥刀所刺。此由肾经虚,风毒之气伤之,与血气相击,故痛而结硬不散。”[6]143

肾阳,亦称“真阳”“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能温煦全身的脏腑形体官窍,并促进津液精血的化生和输布运行,对机体有兴奋、温煦、蒸化、激发、封藏和制约阴寒等作用。寒性收引、凝滞,主痛,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如《素问·举痛论》云:“寒则气收。”又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四肢为诸阳之本,患者素体阳虚,复感于寒;或心肾阳虚,虚寒内生,则可发为痹症。如《灵枢·五邪》中有云:“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姚师认为,肾阳虚衰可致寒凝,当寒凝脉络之时,足部气血虚衰凝滞,脉道失于温煦滋养,则发为足痹。

2 治则治法

鉴于足痹多因外邪侵踞,虚瘀夹杂;或虚寒内生,气血凝滞所致,姚师治疗足痹首重扶正而兼顾祛邪,治法与范永升教授治疗雷诺氏征的思想不谋而合,采用温阳祛瘀通络之法[10],方药首选桂枝茯苓汤,配以四味健步汤加减,二方合用,疗效颇佳。

2.1 桂枝茯苓汤化瘀生新、调和气血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有云:“阴阳形气俱不足……而调以温药。”桂枝茯苓汤源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桂枝茯苓丸主之。”原方为桂枝茯苓丸,是妇人癥病的代表方,也是经方中祛瘀血剂的代表方,更是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调节剂。近年来经实验与临床研究,将丸剂改为汤剂,使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该方以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赤芍养血和血,可行血中之滞,去瘀养血;加入桂枝,既可温通血脉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赤芍以调和气血;佐以茯苓淡渗利湿,寓有祛湿止血之用,全方共奏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效。现代研究显示,桂枝茯苓汤有镇痛、抗炎、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等功效,可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和肿块的消散[11-13]。此外,姚师在原方基础上加入黄芪,因黄芪味轻,能专于气分而达于表,所以能补元阳、行气血,本病中重用黄芪,体现了“治血先治气,气行则血行”的原则。

2.2 四味健步汤活血化瘀、缓急止痛 姚师治疗足痹同时选择合用四味健步汤,此方是黄煌教授治疗下肢疼痛的经验效方[14],由石斛、白芍、怀牛膝、丹参组成。方中石斛多被认为是养阴生津的养阴药,常用于治疗脾阴不足、胃阴亏虚、肝阴亏乏之证,而唐宋方剂中石斛多用于痹症的治疗,如腰膝、下肢疼痛或无力等症,功善强筋骨、壮腰膝、活血化瘀、缓急止痛,改善下肢血供,恢复下肢功能;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丹参活血祛瘀、排脓止痛,常用于各种瘀血症的治疗;怀牛膝活血散瘀、益肾强膝、引药下行,在此方中作为使药,起到引药下行的作用[15]。四药合用,功能强筋益骨、活血化瘀,常用于治疗下肢疼痛无力的瘀血证患者。

最后,姚师临证使用黄芪茯苓汤配合四味健步汤时注重灵活化裁,如心肾阳虚明显时,加用仙灵脾、鹿角霜、补骨脂;血脉痹阻显著,则加丹参、鸡血藤、红花;如血虚不荣,配伍当归;肝气郁结,可酌情配伍郁金、柴胡、木香;痰湿者,配伍木瓜、萆薢、防己。同时,还应注意原发病的治疗,则更易奏效。

3 经典医案

3.1 病例一 李某,女,66岁,2016年5月10日初诊。主诉:左足疼痛10年。患者200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疼痛肿胀,当地医院就诊服用止痛药后疼痛不能缓解,具体用药不详。2007年因疲劳、乏力于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提示血小板600×109/L,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拒绝换血治疗,平素以白消安4~6mg/d口服治疗。患者左足疼痛肿胀不能缓解,需每日跑步20km左右方得缓解。2016年5月患者左足疼痛难忍伴局部化脓,予外科排脓治疗,并服二氟尼柳分散片、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和二十五味珊瑚丸后疼痛略有缓解。由于患者仍然疼痛难忍,于2016年5月10日前来就诊。刻下症见:纳食可,眠差,二便可,舌质暗,脉弦涩。左足背内侧局部肿胀、压痛、麻木,可触及波动感,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分级评为8分,左足各趾活动感觉可。中医诊断:足痹(气虚血瘀证),治以活血祛瘀、温阳行气。方用桂枝茯苓汤加四味健步汤,拟方如下:黄芪30g,桂枝15g,茯苓20g,桃仁15g,丹皮15g,石斛12g,白芍15g,丹参12g,赤芍12g,怀牛膝20g。 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6年5月17日复诊。患者自述服用第一剂后疼痛缓解,7剂后疼痛显著缓解,Wong-Baker疼痛分级4分,纳食可,睡眠可,二便无殊,舌暗,脉涩。原方基础上加鸡血藤30g、当归15g,继续服用21d。

2016年6月7日再诊。患者左足部感觉基本恢复正常,Wong-Baker疼痛分级1分,偶有针刺感。嘱原方再复21d以巩固疗效。

2017年5月31日电话随访,患者自诉停药后左足感觉正常,偶有肿胀感,余无不适。

按:患者左足疼痛不能缓解,左足背侧肿胀,需每日跑步后症状方可缓解。如本病所见,李某患血小板增多症10年,长期依靠药物治疗,久病体虚,肾阳亏虚,而四肢为诸阳之本,肾阳虚衰可致寒凝,当寒凝脉络之时,四肢气血虚衰凝滞,骨节不养,气血虚弱,则足部筋脉肌肉失养,气血瘀滞,则发为足痹。患者每日跑步锻炼后,阳气得升,气血得运,故疼痛减轻,是所谓“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表现。姚师在治疗上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故选择具有温阳祛瘀作用的桂枝茯苓汤;同时考虑患者局部血瘀明显,合用四味健步汤以活血化瘀、缓急止痛,共奏温阳祛瘀之效。服用7剂后患者复诊,疼痛明显缓解,然其舌暗、脉涩,姚师认为患者久病,血瘀的同时兼有血虚,故调方重用鸡血藤30g。鸡血藤性温,味苦、甘,归肝、肾经,功善祛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非重用无奇效,一般不少于20g。患者经姚师治疗,血瘀得散,疼痛消失。

3.2 病例二 梁某,男,68岁,2017年4月12日初诊。主诉:因左侧股骨干骨折后疼痛不能行走1年。患者2016年3月车祸导致左下肢剧痛,不能行走,于当地医院急诊入院,诊断为:右股骨粗隆裂缝性骨折,行左侧股骨干石膏固定治疗。固定术后即出现左下肢疼痛,难以缓解,平素服用尼美舒利分散片缓解疼痛,2016年7月10日拆石膏后,左下肢远端仍感疼痛难忍,不能行走,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7年4月12日由家属轮椅推来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血压偏低。刻下症见:饮食尚可,大便干,形体消瘦,伴左下肢浮肿,舌质紫暗,脉弦细,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分级评为7分。西医诊断:右股骨粗隆裂缝性骨折;中医诊断:足痹(阳虚血瘀证)。方用桂枝茯苓汤加四味健步汤,拟方如下:黄芪30g,桂枝15g,肉桂5g,丹皮12g,茯苓12g,白芍15g,桃仁15g,石斛15g,丹参12g,赤芍12g,鸡血藤15g,怀牛膝20g,生甘草5g。 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7年4月19日复诊。患者行走至姚师处就诊,自述服用3剂后疼痛缓解,Wong-Baker疼痛分级4分,纳眠可,仍见体形消瘦,面色暗红,下肢皮肤干燥,舌暗苔薄白,脉弦。原方改鸡血藤为30g,加鸡内金9g,继续服用14d。

2017年5月10日复诊。患者下肢疼痛基本消失,Wong-Baker疼痛分级1分,偶见下肢乏力,原方加党参15g,继续服用1个月以继续巩固疗效。

2018年6月15日电话随访,患者告知仅在阴雨天气感左下肢酸痛,未再出现明显疼痛感。

按:本患者系外伤所致下肢骨折伴下肢浮肿,筋骨损伤,络破血瘀,且血瘀袭踞肢体经脉,壅塞骨节、络脉之中,胶着不去,致血脉凝涩不通,则发为疼痛。患者久病,行走不利,致肾阳亏虚,骨失所养,气血不足,以致足部筋脉肌肉失养,气血瘀滞益甚,虚、邪、瘀胶着不去,凝涩不通,深入肌肤、骨节而致足痹。选用桂枝茯苓汤,取桃仁、丹皮活血化瘀,赤芍养血和血,茯苓淡渗利湿之功,另加鸡血藤补血活血,全方共奏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效。此外,患者气血瘀滞较甚,合用四味健步汤强筋益骨、活血化瘀,以治疗下肢瘀血证。此患者复诊时疼痛虽缓解,但仍见体形消瘦,面色暗红,脉弦,因此姚师增加鸡血藤用量至30g,取其祛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之效,此外加鸡内金9g,旨在健脾开胃。姚师认为,药补结合食补,增加患者食欲,可通过食物补益气血,气血鼓舞则血脉温通,虚、邪、瘀得解。2017年5月10日复诊时患者仍偶感乏力,结合病史,分析其原因仍为久病体虚所致,取党参15g以补中益气养血,故而收效。

4 结语

足痹属顽痹之一,由痹邪侵袭日久,伤及肾阳,导致痹痛彻骨,迁延不愈。足痹的病因总结为虚、邪、瘀,病位在足部,与肾肝脾等脏腑关系密切。足痹的病机,一则因风寒湿等外邪袭踞肢体经脉,胶着不去,致血脉凝涩不通,风寒湿邪久羁,肾阳虚衰,以致瘀阻日重,足痹乃成;二则当跌打损伤于外而气血耗伤于内,致筋骨损伤、络破血瘀,或年老体衰、先天不足,则可引发肾阳亏虚,骨节不养,气血虚衰,以致足部筋脉肌肉失养,气血瘀滞而发为足痹。因此在治疗上宜取“温阳祛瘀”之法,重扶正而兼祛邪,方药首选桂枝茯苓汤,配以四味健步汤加减。桂枝茯苓汤源自《金匮要略》,功善化瘀生新、调和气血;四味健步汤是黄煌教授治疗下肢疼痛的经验效方,益肾强骨、活血化瘀,两方合用可温阳和血、活血化瘀、缓急止痛,改善疼痛及活动不利等症状效果理想。姚师临证时还注意随症加减、灵活化裁,同时注重原发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健步温阳茯苓
老年人健步走要点
怎样健步走才科学
健步走
——全民健身的最佳运动
露已冷 草木在喊固本温阳
云茯苓
云茯苓
再见初恋
遗失在岁月深处的宝剑
素材积累·词语
站在顶楼大声说出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