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丽
(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 心血管内科,四川 资阳)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截至2019年,全球约有10 亿成年人或约22%的人口患有高血压。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变得更为常见。各地区之间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差异。高血压特点为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然而,长期高血压是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1,2]。高血压被分为原发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大约90-95%的病例是原发性的,由于非特异性的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导致的高血压。增加风险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饮食中过量的盐、超重的体重、吸烟和饮酒[3,4]。其余5-10%的病例为继发性高血压,由于某种可识别的原因导致的高血压,如慢性肾病、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紊乱或服用避孕药等[5-7]。
高血压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据调查显示,60 岁以上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约为60.6%,而患病患者中,仅有32.2%的患者接受规范治疗,可控率仅为7.6%[1,8,9]。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及疾病控制率已经成为高血压治疗的关键。以往临床上主要采取西药治疗,但部分患者降压效果不理想,且长期用药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结合疗法逐渐受到重视,但在具体用药方案上,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在高血压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在我院治疗的74 例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年龄≥60 岁;(3)临床资料齐全;(4)近期内(3 周)未使用降压药物治疗;(5)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2)继发性高血压患者;(3)存在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患者;(5)有高尿酸血症、痛风病史患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7 例,男性19 例,女性18 例,年龄61~83 岁,平均(71.20±6.26)岁,高血压分级:1 级14 例,2 级15 例,3 级8 例。对照组37 例,男性21 例,女性16 例,年龄62~84 岁,平均(72.12±5.97)岁,高血压分级:1 级13 例,2 级14 例,3 级10 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方案,以《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依据,综合患者病情,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534)),10 mg/次,2 次/d;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山西康立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835),5 mg/ 次,1次/d。若患者对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不耐受,则使用吲达帕胺片(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4074),口服,1.5 mg/次,1 次/d。治疗3 个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结合治疗方案,口服降压丸,其主要成分包括葛根、钩藤、桑叶、白芍、野菊花、川牛膝、淡竹叶等,每次1 粒,每日1次。治疗3 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价,共八个维度,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好。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在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在心输出量保持正常的情况下,血流阻力增加(总外周阻力)是造成高血压的原因。有证据表明,一些患有高血压前期或“临界高血压”的年轻人心输出量高,心率升高和正常的外周阻力,称为高动力性临界高血压[10]。这些人在晚年会发展成原发性高血压的典型特征,因为他们的心输出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外周阻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这种模式是否是所有最终发展的人的典型特征高血压是有争议的。虽然毛细血管数量或密度的减少也可能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外周阻力,但其主要原因是小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性狭窄[4,1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对比(n=37,±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对比(n=37,±s)
组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生活质量(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54.39±11.79 125.48±8.73 94.96±6.98 76.77±4.49 61.32±5.45 83.33±4.05对照组 155.45±10.64 133.85±7.67 94.89±5.56 82.85±3.33 62.09±6.17 71.62±5.65 t 0.406 4.381 0.048 6.616 0.569 10.24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高血压是一种以“三高三低”为特征的常见心脑血管慢性疾病,即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知晓率、控制率、服药率低,若不能有效控制血压,则会造成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威胁其生命健康。目前,西医治疗高血压主要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但从以往的治疗情况上看,单纯西药治疗血压容易反弹,波动幅度较大,长期使用容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10,12]。而单纯中药治疗虽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起效较慢。因此,为弥补两种方案单独治疗的不足,发挥其互补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报道指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降压效果显著,且能够防止停药反弹,不良反应较少。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患者应用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自拟中药降压丸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次应用自拟中药降压丸中,野菊花可泻火平肝、清热解毒,为君药;川牛膝可利尿通淋、逐瘀通经为臣药;白芍、葛根、钩藤、淡竹叶、桑叶可引血下行、活络利水、通入肝肾,共为佐药[13,14]。诸药合用,可达到平肝潜阳的效果,增加降压幅度,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