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雨》中女性悲剧形象的角色塑造

2020-12-19 19:11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鲁侍萍繁漪周萍

傅 亮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安徽 池州 247099

一、引言

《雷雨》是集曹禺思想哲理、人文关怀、社会洞悉于一体的戏剧著作,通过对女性悲剧角色的全面解析与解读,能够发现潜藏在戏剧中的反抗精神与抗争意识。

二、《雷雨》中的悲剧精神

在《雷雨》创作中,曹禺先生为鲜明地揭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对人民的毒害,将悲剧作为戏剧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将人物置于没有生路的境地中,让角色别无选择地走向灭亡,以此揭示人物追求与周围处境的矛盾性与悲剧性,使悲剧命运成为历史发展的产物。因此角色的痛苦是思想的痛苦,他们的理想追求也是心灵层面的精神追求,然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却不一而同地受到命运的捉弄与嘲讽,使他们别无退路,进而选择了“生理的死亡”与“心理的死亡”。曹禺先生曾在个人传记中指出个人的悲剧算不得纯粹的悲剧,真正的悲剧是有崇高理性及宝贵精神的人,在受到社会或历史折磨与磨练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人文思想。根据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希腊悲剧《普罗米修斯》的创作机制能够发现,只有真正具有“欲求”的角色,在遭遇不幸或灾难时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引人深思。悲剧的意义在于对社会或历史的深思,在于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因此《雷雨》的悲剧精神的内在追求是引起社会大众对旧中国、旧社会的思考,以此寻求出美好的社会体系。而在悲剧的内涵与外在表现上,作者将代表不同阶级的悲剧凝聚在繁漪、侍萍、四凤、周萍、鲁大海等人的身上,其中鲁大海最具反抗精神,是工人革命的主要代表,通过对周萍罢工过程、谈判失败的间接描写,深入地揭示出革命阶级在旧中国、旧社会的艰苦命运。而侍萍则是普通农民阶级的代表,只求生活的顺顺当当,不求什么“大富大贵”,然而在命运的捉弄下,侍萍却迎来了的却是悲剧性的命运,先生以此凸显出旧中国对普通百姓的漠视与迫害。

三、《雷雨》中女性悲剧形象的整体解读

(一)新思想的旧式女人——繁漪

繁漪生在我国封建王朝时期,历经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在价值理念上,既保留封建礼教的印记,又有变革、创新的新思想,这便为繁漪既向往个性解放又坚持封建思想的复杂性格埋下了伏笔。繁漪拥有封建女性所共有的明慧与文弱,在周家18年的生活中具有浓厚的阶级思想,因此当他面对四凤与侍萍时,会持有封建家庭所特有的阶级偏见。当她知道“周冲爱四凤”时会毅然决然地拒绝,并训斥道:“她是下等人,没受过教育”。然而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繁漪的新思想意识,让她有能力、有可能接受个性解放的理念与思想,使其完全摆脱传统三从四德的束缚及封建礼教地羁绊,尤其当他遭受周萍的拒绝后,向来隐忍的她却决定反抗,决定复仇,决定将自己多年来的愤懑与压抑全部地呐喊出来。因此他对周萍做出这样的警告:“你要记着,一个女子,不能受周家两代人的迫害”。而随着剧情的深入,繁漪对周萍的警告也愈加频繁,但这警告也正与整部剧作的发展脉络相契合,尤其是高潮前的警告:“小心,风暴要起来了,所有人都要……”。作者在深入刻画繁漪走入绝境的同时,为他内心的心理死亡埋下了浓厚的伏笔,但出人意料的是真正让繁漪绝望的、走入绝境的,竟然是周冲为救四凤而被雷劈死的意外。

(二)命运坎坷的母亲——侍萍

在曹禺先生所有的戏剧著作中,鲁侍萍的命运最为坎坷、经历最为悲惨,所受到的打击也更为沉重。鲁侍萍是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典型代表,本身带有鲜明的苦难性,加之其坎坷的经历,使其悲惨的命运更“重了”一笔。鲁侍萍在少女时期便与周朴园结下情缘,并为其生下了儿子——周萍。然而当周朴园为满足父母的要求,而迎娶身为大家闺秀的繁漪时,却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患病在身的鲁侍萍。在种种命运打击下,鲁侍萍只能投江寻死,却不想被渔夫救下,嫁给了鲁贵。虽然鲁侍萍为鲁贵生下女儿四凤,但却依旧免不了被呼来喝去的命运。当鲁侍萍得知四凤来到周府后,便回想起自己从前痛苦的经历,毅然决然的要将四凤接回家中。却不想四凤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同母异父的兄弟周萍产生了感情,本是绝望的她打算将秘密埋入棺材,但繁漪的举动却使她的念想化成了灰烬。在雷雨交加的夜晚,周萍与四凤的殉情自杀,使鲁侍萍彻底地陷入了癫狂。可以说鲁侍萍的悲剧性命运属于命运的捉弄,属于反抗中的毁灭,是没有任何因果报应下的悲剧轮回。通过刻画鲁侍萍的人物特征及悲剧命运,能够鲜明地暗示出我国劳苦大众的悲惨情景。

(三)纯洁物质的少女——四凤

相对于繁漪与鲁侍萍,四凤的角色形象较为简单,然而在不同的情景与场景中,她能够表现出不同的人物特征。在繁漪的眼里,四凤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出身卑微的,高攀富贵的低贱女子。而在周萍眼里,四凤却仿佛是根救命的稻草,能够在扭转自己与繁漪的错误的情感关系时,得到些许的慰藉。而在周冲的眼里,四凤俨然是完美无瑕的女子,能够为四凤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但在鲁贵眼里,四凤则是能带来滚滚财源的摇钱树,只要能够攀上周家的“枝子”,就能享尽荣华富贵。不过在鲁侍萍看来,四凤只是一个普通的、懂事的孩子。虽然不同的角色对四凤的评价不同,然而综合来看,四凤是单纯的、向往爱情的普通少女,当得知自己与周萍的关系后,便冲出周府的大门,在绝望崩溃之际触电而死。可以说四凤的悲剧是偶然性的,是基于上代纠葛自身无法抗拒的悲剧。她的死是真正引发“雷雨”的导火索,是摧毁周鲁两家的炸药。

四、悲剧形成的主要根源

(一)男权社会

男权社会是《雷雨》悲剧性结局的重要背景因素,是影响女性悲剧角色命运发展的主要原因。首先,繁漪是周公馆的女主人,然而在家族运营过程中却没有实质性的地位,生性谨慎而又渴望爱情的她面对周朴园的凶横残忍,只能忍气吞声。因为在传统封建社会中,女人要想反抗男权,必定是落得沦落街头的命运。因此繁漪对周朴园的情感矛盾及权力矛盾因旧社会的家庭理念被逐渐地升华,最后导致繁漪与周萍间的不伦关系。进而又在矛盾性格的推动下,将爱情的渴望逐渐转变为对周公馆的怨恨。其次,鲁侍萍的悲剧命运源自封建社会的阶级观念,鲁侍萍为追求爱情,不顾世俗与周朴园发生关系,然而在旧社会的等级观念下,鲁侍萍却如她“早早想到的”被周朴园遗弃。而在嫁给鲁贵后,面对鲁贵的专横暴戾,鲁侍萍却不敢反抗不敢抱怨。最后,四风始终坚信自己与周萍能够有完美的结局,相信两人会突破阶级的窠臼,铸就幸福美好的家庭。然而当得知自己与周萍的血缘关系后,终究被传统礼教观念所击溃,并最终在暴雨交加的夜晚丢掉了性命。四凤的悲剧与男权社会的关系微乎其微,更确切地说她的悲剧源于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是从根本上击溃四凤精神的“社会思想”。然而这种道德伦理观又形成于男权社会,发展于男权社会,是影响封建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四凤的爱情悲剧与男权社会又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性格使然

悲剧的根源在于角色自身的本性,是角色在对抗命运中难以避免的阻碍,《哈姆雷特》的性格具有八重性,冲动而拖延、理智而疯狂、执拗而洒脱、痛苦而快乐,在多重性格的影响下,使哈姆雷特逐渐走向悲剧和毁灭的炼狱之中。而在《雷雨》中,繁漪的性格却犹如哈姆雷特般,具有多重复杂人格。首先是封建礼教与解放思想。由于繁漪出生名门望族,受过封建礼教的影响,在言谈举止上更加温文尔雅,然而在新思想或个性解放思潮的冲击下,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反抗意识逐渐被唤醒,进而在与周萍的恋爱中逐渐陷入疯狂与复仇的情绪中。其次是伦理道德与追求爱情。繁漪深知与周萍的关系违背伦理,更有伤风化,然而对爱情的追求与对传统理念的遵循,使她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进而加快自身悲剧命运的发展与形成。而鲁侍萍的悲剧命运则源于其懦弱的性格,在被周朴园抛弃时没有奋起反抗而是选择投江自尽,在得知四凤与周萍的乱伦关系后没有反对而是选择隐忍保守秘密。因此在不断的隐忍与煎熬中,便加速了自身悲剧命运的形成。四凤对爱情的坚持与执拗,源于其倔强而勇敢的性格,她不顾等级差异,不顾父母反对,依然决然地爱上了自己的亲哥哥。而这种对爱情的执拗,主要体现在被鲁贵勒索、被繁漪嘲讽、被周朴园训斥的过程中。

(三)命运捉弄

在文学创作中,命运源于巧合却不同于巧合,将巧合应用在推进故事发展与角色目标达成的层面上,将使作品丧失文学性与戏剧性。如果将巧合应用于阻碍角色的目标达成,使角色遭受苦难与痛苦时,巧合将成为影响戏剧发展的“命运”。在《雷雨》创作过程中,曹禺先生将命运作为整部戏剧的主体结构,将角色间的矛盾冲突汇聚在一天之中,进而伴随秘密的揭露,矛盾的升级,使戏剧达到情节高潮,以此揭示戏剧的反封建主题。首先,在繁漪的爱情观层面。繁漪渴望爱情,追求爱情,希冀嫁入周公馆后能够得到理想中的爱情,却不料周朴园的凶残暴戾打破了她对爱情的幻想。而周萍的始乱终弃又使她走向了绝望的边缘,且因周冲的死,彻底地陷入绝望。这一切都与角色的预期相悖。其次,在矛盾的设置上。曹禺先生利用“巧合”的手段将鲁侍萍来访、鲁大海谈判、繁漪的爱情绝望汇集在整个场景中,从结构的角度,体现出命运的不可操控、不可反抗的特征。

五、结语

曹禺先生的《雷雨》通过两个家庭八个角色的复杂矛盾,将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成因及发展阐述的淋漓尽致,进而通过对周公馆家庭悲剧的表达,表达先生对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社会改革的美好诉求。与此同时,观众在欣赏戏剧的过程中,能够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角度思考旧中国的种种弊端与问题,形成全新的思想理念,为新中国的文学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鲁侍萍繁漪周萍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繁漪“病”寓新探
繁漪“病”寓新探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我看《雷雨》
《雷雨》(节选)
亲情与谎言 `
鲁侍萍的未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