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英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与党在高校的领导核心作用直接相关,从现有研究看,对高校党建工作存有问题及解决对策关注的实用研究成果较多,但对高校党建工作本身进行理论探索者较少。基于此,下文对改革开放40 多年来高校党建工作历程折射出的高校党建本体——“是什么”、认识——“为什么”、方法——“怎么办”三个问题展开探讨。
本体作为一个描述事物本质的概念,用于对客观存在事物的解释和说明,关注事物的抽象本质。从简单意义上讲,解释的是客观事物“是什么”的问题。“知者行之始”,高校党建工作实效推进以高校党建工作本质的系统把握为前提基础;“行者知之成”,高校党建工作本质的系统把握又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摸索积累。改革开放40 多年的高校发展史证明,来源于实践又经实践检验的高校党建工作本体——“是什么”问题,可从如下两个方面理解:
首先,高校党建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进行的领导国家、社会和提高自身生机与活力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工作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总体而言,高校党建隶属国家党建大格局,它以国家总体要求为出发点,在国家党建总体背景下进行;它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针,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要求进行;它紧扣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具体要求,始终与国家党建目标、要求保持一致。
其次,高校党建是中国共产党为确保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实施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又快又好办好社会主义大学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总体而言,高校党建立足教育领域进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党建的特殊性。高校作为传播文化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成果、创新科技成果的场所,教学科研是其主要工作,学生是其主要工作对象。“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与学校教学科研活动融为一体,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必须立足于青年大学生的群体特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思想阵地。
与上述本质相关,高校党建工作实施具有如下本质特征:首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政治建设是党建的根本,关系着党建的方向和效果。高校党建与其它领域党建工作一样,将政治建设置于首位,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其次,以思想建设为基础。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高校党建工作与其它领域党建工作一样,必须重点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推动全党同志不断增强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信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信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取得最终胜利。
认识作为主体与客体在交互作用过程中,主体针对客体的特性、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与作用等问题进行的思维活动,其最终形成的结论事关主体后续采取的方法,客观公正与否至关重要。回顾改革开放40 多年高校党建工作发展史,客观分析认识高校党建工作须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党建工作对于高等教育事业乃至全国政局稳定而言,意义重大。中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所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将学校全面置于党的领导为前提。高校党建工作得到加强之日,便是高等教育事业受到重视、知识分子受尊重且大有作为之时;高校党建工作受削弱之日,也便是高等教育事业遭受损失之时。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如,1978 年10 月,教育部颁布《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正式规定“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高校党建工作事关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事关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控、事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没有党的领导,高校事业发展极有可能迷失方向。教育事业中的高校党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其二,高校党建工作的复杂性。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格局中的高校党建工作,是一种极具复杂性的活动。一方面,它没有先例和现成经验,需要突破前人、突破陈规、突破现状、突破惯例、突破思维定势,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与时俱进作出针对性的调适。同时要结合教育规律敢于创新、敢于践行,敢于回答前人没有答出的问题、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服从国家发展、教育改革稳定大局,服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使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协调推进。另一方面,它需要立足形态各异的工作背景与主体,选择殊途同归的适用工作路径。国力之争乃人才之争。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历来是国际国内势力争夺的重要阵地。在日趋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坚守好这一阵地、切实发挥舆论阵地作用、用马克思主义引领青年大学生思想成长,巩固推进“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绝非简易之事。
其三,高校党建工作的系统性。高校党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高校党建工作要协调高校系统内部各要素关系,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统筹兼顾党建与业务、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优化资源配置,系统布局,聚焦整体,注重实效。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既要要注重思政大格局,营造良好氛围,着力提升思政工作广度;又要聚焦关键少数,推进全员育人,着力提升思政工作深度;又要聚焦关键环节,推进全过程育人,着力提升思政工作效度;还要要聚焦关键领域,推进全方位育人,着力提升思政工作“信度”。另一方面,高校党建工作还要协调好高校与社会系统的关系。遵从系统论观点,用系统思维和方法开展工作,在大局观和协调意识的引领下,接受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带来的挑战,以开放的胸怀面对社会、融入社会、吸纳一切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根据时势发展与时俱进,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本体决定认识、认识决定方法。回顾改革开放40 多年来的高校党建发展史,高校党建工作方法可借鉴1949 年3 月13 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相关说法,总结归纳如下:
其一,当好班长。高校党建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体制保障前提,学校党委须当好“班长”。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利于牢牢掌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权和领导权,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保高校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形成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核心治理元素的具体制度;能实现坚持党的领导和师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使广大师生员工成为行为共同体,成为高校治理的主体;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确保重大问题由学校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民主集中制实施,有利于保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并保证决策迅速有效地贯彻执行。
其二,心中有数。高校党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青年大学生为主要工作对象。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主体,他们政治上趋于成熟、理性,关心国内外大事,但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上仍存有模糊、错误认识,极易被误导;他们思想活跃,求新意识较强,善于通过多种方式特别是信息化途径多方面获取信息,但由于年龄、阅历和分析问题能力欠缺,鉴别力和控制力还较弱;他们求知成才愿望强烈,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和个别极端问题,容易产生急躁情绪,甚至过激行动;他们关心教育改革,对高校的办学质量、教学条件、生活环境有高要求。基于上述主体特征,高校党建必须切实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制定政策措施之时以抓主体、服务主体为基本原则,牢牢抓住青年大学生这个主体,出绝招、出实招,以求招招制胜。
其三,弹好钢琴。高校党建工作以立德树人为任务指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以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为着力点,从宏观到微观工作路径必须以组织建设为基础。高校党建工作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明确主体责任,依次强化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三个层面的组织建设工作。第一,强化党总支。院(系)党总支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的政治核心,是把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要求落实到院(系)工作中的支柱。高校党建工作,以健全院(系)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为重点,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第二,优化党支部。高校党支部是党联系和团结师生、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依托,也是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引导、政治信仰、组织协调以及服务指导的“战斗堡垒”。高校党建工作须充分认识党支部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发挥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第三,细化党小组。高校党建工作要以专业、年级为分类依据成立党小组,将党员先锋、示范发挥到实处。通过小组的团结凝聚作用,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坚持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增强“四个意识”,努力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做好表率。
综上所述,高校党建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进行的领导国家、社会和提高自身生机与活力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为又快又好办好社会主义大学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