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利主义到正义论的视角转变看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扶贫事业的进步

2020-12-18 04:14王震王朴真马骅骢李永超
山西农经 2020年15期
关键词:功利主义

王震 王朴真 马骅骢 李永超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重大成就,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回溯改革开放40年来的扶贫工作可以发现,对于贫困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扶贫政策。从改革开放的大规模扶贫到1986年成立扶贫开发小组推行的区域开发式扶贫,这一阶段的扶贫政策体现出的思想更契合功利主义的价值内涵。从21世纪初继续推行区域开发式扶贫到精准扶贫的提出、部署和实施,这一时期的扶贫政策体现出的思想更契合正义论的价值内涵。通过梳理我国不同时期的扶贫政策,引用功利主义和正义论这两种不同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以丰富扶贫事业的价值内涵。

关键词:功利主义;扶贫政策;正义论;价值内涵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5-000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B82-06        文献标志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事业经历了大规模扶贫、区域开发式扶贫、精准扶贫3个阶段。大规模扶贫类似大厦的筑基工作,决定了大厦的规模。区域开发式扶贫类似大厦的梁柱构建工作,负责搭建好扶贫工作的主体框架并进一步填充内容。而精准扶贫是为大厦的细节工作继续添砖加瓦,对大厦的最终落成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看出,前一阶段的工作为后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而后一阶段的工作也是对前一阶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补充和工作方式的进一步创新。从理论上来看,我国扶贫事业的这3个不同阶段是从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大规模减贫到区域开发式扶贫的“县级瞄准机制”“村级瞄准机制”,再到精准扶贫的“个人瞄准机制”的变化,充分体现着扶贫思想从功利主义到正义论的逐步转变。

1  功利主义与正义论的基本原则

1.1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变化,到19世纪初期正式成为完善的哲学系统,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到20世纪70年代,因在运行中面临诸多困境而受到多方批判,逐步丧失主导地位,但功利主义思想始终有重大影响。

以边沁和密尔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都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人总是趋向于追求美好的东西,具体来说就是把追求幸福和快乐视作个人的人生目的,这是个人最大幸福原则。推及到全社会来说,整个社会的利益是每个人利益简单加起来的总和,只要每个人都追求个人的最大利益,就会实现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是社会最大幸福原则。因此,“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成为判断一个决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2  正义论

正义观念在20世纪正式成为系统的理论体系。罗尔斯在批判功利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借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正义理论基础为正义论提出了新的研究范式。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是“正义二原则”。第一个原则侧重公民政治权利上的自由原则,第二个原则侧重社会和经济上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在价值排序上,罗尔斯认为第一原则要优于第二原则,在第二原则中机会公正平等原则优于差别原则。

可见罗尔斯认为一个公平的社会应当是优先保障公民个人的自由,然后给予公民公平的竞争机会,如果出现因某些因素导致公民个人无法获得与其他人同样的权益,应当注意保护这些弱者的权益。对比功利主义可知,功利主义是效率取向,追求社会总体利益效用最大化,不惜损害少部分人的利益,正义论则更加倾向于构建一个更为公平正义的社会,在效率与平等间寻求平衡。

2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扶贫事业的分析

2.1  改革开放初期宏观决策及其减贫效应分析

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先收入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1]。

改革开放初期发展政策的内容基本符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功利主义思想基调。“让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重点追求经济发展的效率,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发展思路。根据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上要实现社会的整体幸福,而这种幸福是可以通过简单的加减计算社会成员的苦乐来衡量的,意味著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有所侧重,结果将无法保障所有人的利益。

2.2  区域开发式扶贫的政策及减贫效应分析

1986年正式确立了大规模区域扶贫开发方针并设立领导小组,标志着将扶贫开发工作真正上升为国家意志。区域开发式扶贫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立至新世纪前,第二阶段是新世纪初的扶贫工作到精准扶贫提出前。

在第一阶段,全国农村贫困地区分布较多且分散。在国家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区域瞄准的扶贫方式,即优先推动贫困人口集中聚居区域的发展,这种扶贫方式在减少农村绝对贫困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理论上更契合功利主义的思想。大量扶贫专项资金向贫困人口集中,向脱贫优势大的区域倾斜,而缺少了对实际贫困程度更为严重的非贫困县的贫困村或贫困个人的关注。暂时为了贫困地区大部分人的利益而缺少对小部分人的关注,符合功利主义的原则。

到20世纪末,在农村绝对贫困状况得到缓解的同时,扶贫进程陷入缓慢甚至停滞状态,在扶贫政策上急需新的调整。在21世纪初,国家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来应对日益严峻的扶贫工作形式。这一阶段调整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扶贫对象以县为单位向村级瞄准推进。与“县级瞄准扶贫机制”相比,“村级瞄准扶贫机制”更具正义性和进步性。两种瞄准机制的转变使得瞄准对象更加精准。这种扶贫方式加强了政府和贫困人口的联系。一方面,在拉近政府与贫困人口距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村级龙头企业和其他合作方式,为那些有劳动能力和想要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平台,使其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弥补其因各种原因无法拥有平等竞争机会的缺陷,符合罗尔斯正义论中机会公正平等的原则,比“县级瞄准机制”更具正义性。另一方面,这种机制进一步关注到弱势群体的利益,符合正义论中的差别原则。对比区域开发式扶贫两个阶段的扶贫政策,其转变体现出由功利主义向正义论思想的转变。

区域开发式扶贫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许多贫困地区存在一部分特殊的贫困人群,这些人的贫困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扶贫事业未来的发展走向。基于此,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使扶贫事业进入新阶段。

2.3  对精准扶贫的政策及减贫效应分析

扶贫事业前两个阶段的成果和扶贫经验的积累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2014年国家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提出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和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的工作要求。第三阶段的扶贫工作正式开始。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指出:“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抓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5 000万人左右通过……等措施实现脱贫”。

从“六个精准”可以看出,扶贫瞄准机制从县到村到人,在区域开发式扶贫瞄准机制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措施上,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驻村工作小组定期检查扶贫工作,防止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再次返贫。罗尔斯正义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权利,去享有最广泛的自由。但受自然资源、气候、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部分人缺乏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成为弱势群体。精准扶贫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进行资源投放,打破了以往部分极度贫困人口想要早日摆脱贫困却受制于客观环境的困境。帮扶政策和资源向个人倾斜,在客观上扫清了影响贫困个人脱贫的诸多障碍,为他们摆脱贫困创造了公平的机会,提供了多种选择渠道,充分体现了正义性的内涵。因此,这种扶贫机制不仅在物质上满足贫困人口改善生活的需求,而且在精神上满足了急欲脱贫的贫困人口对自由选择的要求,会增强对扶贫工作主体和扶贫事业的认同。

3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扶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日取得的巨大成绩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由于贫困问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扶贫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在扶贫中出现的问题不可能一次性解决,需要不断努力,以实现全面小康。

扶贫旨在改善民生、造福百姓。梳理论证改革开放初期的扶贫工作以及成立扶贫开发小组后进行的扶贫工作,符合功利主义思想内涵,但并不是批判功利主义思想落后和否定以前的扶贫工作,而是通过回顾以前工作成果,再引用功利主义、正义论等思想,从纵向对比的角度来见证多年来扶贫事业的进步。对比不同时期的扶贫工作可以看出,21世纪后的扶贫工作是对以前扶贫工作的补充,充分体现了理论和扶贫攻坚机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张瑞敏.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人消除贫困思想初探[J].理论月刊,2015(4):5-10.

猜你喜欢
功利主义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法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新发展
詹姆斯?密尔“政府观”的功利主义思想评析
自由·幸福·教育:密尔功利主义思想的三要素
从边沁、密尔的思想角度去分析伦理学即功利主义
福柯眼中的微观权力
功利主义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柔和
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价值观成因及其对策
英国功利主义的解读和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
如何摆脱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