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深度教学引发深度学习的探究

2020-12-18 22:43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三小学郑春芳
亚太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内角三角形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三小学 郑春芳

深度学习的关键就在于深度思考,而深度学习是在深度教学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从而有效实现深度教学。为此,下文对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进行了详细探讨。

一、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含义分析

(一)深度教学含义

在理解深度教学含义的时候,可以在认识论的知识观与工具取向的教学观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这三个方面,对深度教学与浅层教学进行对比,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深度教学的概念。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浅层教学认为学习就是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获取与学习行为的增强,教学就是不断地提升学习兴趣;而深度教学则是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对知识的深层含义有深度挖掘,对知识体系有完善构建。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深度教学相较于浅层教学,可以通过知识符号对其深层内涵、本质以及规律进行把握,从而实现多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既掌握了学科理论知识的关键内容,又把握了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既实现了学科知识从单一维度到多向维度的突破,又实现了对学科知识多层内涵的全面挖掘。最后,在教学过程方面,深层教学相较于浅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思维有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也能得到全面释放。同时,也将更多的知识构建机会提供给了学生,能让他们利用机会完成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

以下从“教学”的概念上进行分析,教师的“教”主要是为学生的“学”所服务的。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互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统一的,教师的教学是学生实现综合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也就是说,“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同样,要想实现深度学习,必须要先实现深度教学,教师要深入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也就说,学生的深度学习不是偶然完成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因此,在深度教学中,教师要严格遵循“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总之,深度教学是在深度解读和处理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所开展的一种敏感性教学活动,通过知识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已具备的经验,将其好奇心与探究欲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使他们对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有充分掌握,形成学科思想,最终促进其高阶思维能力与学科综合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二)深度学习含义

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理论提出的重要概念。浅层学习是学生被动地学习,为了完成任务,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相关知识,而对于这些知识,学生既缺乏深度理解,也缺乏与生活事物的联系,这种学习状态是“孤立”的;而深度学习是学生在全面理解学科知识内涵的基础上抓住其主体思想,将学科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学生还可以通过知识内化实现知识迁移,提高自身的迁移能力,而这是一种更高的思维层次。

截止到今天,深度学习都没有形成一个准确的定义。国外学者Eric Jensen 在其研究中认为,深度学习就是指在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必须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学习与分析、加工,从而使学生通过改变自身的思维、行为以及控制力,实现对新知识与新技能的掌握与应用。国内学者何玲和黎加厚在其研究中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对理论知识学习与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新知识和思想进行批判性地学习,将这些知识与思想融入自身的认识中,并迁移这些知识到新的情境中。

由此可见,深度学习的关注点主要是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过程方面。它着重关注学生对知识点深层含义与核心概念的理解,关注学生对学习意义与知识的协同构建。本文笔者在探究中,偏向于国内学者所提出的定义,即:在对理论知识学习与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新知识和思想进行批判性地学习,将这些知识与思想融入自身的认识中,并迁移这些知识到新的情境中。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深度教学引发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引导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学生在好奇心与探究欲的驱使下,会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研究与学习中,进而实现深度学习。深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入思考:学生需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其有什么影响?学生还需哪些知识的补充?哪些知识还需进一步提升?而这就需要教师先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要理解新知识所具有的价值,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合起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分数乘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并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分数如何与整数相乘”引出来。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复习旧知识点,然后再引出新知识点;其次,通过多媒体将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呈现出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多媒体所吸引,教师也能通过对深度教学内容的构建实现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引发。

(二)整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度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要有全面、深度的把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资源。深度教学的一个基础条件就是多维整合,因此教师在深度教学中,要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深度挖掘、灵活应用,完成教材的重组,从而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样不仅能给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构建提供帮助,还能为知识的提取、迁移与应用提供支持。

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教材进行整合与拓展,从“分物”到“分数”,先“分”再“数”,让学生明白“分数”是平均分出来的数。学生在对“几分之几的含义”有充分理解以后,再抓住“平均分”这一特点,从、到,让学生明白分数不仅仅是只在物体平分时产生,还会以运算结果呈现,然后再将分数与除法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更进一步拓展了学生所构建的分数知识体系。

再如,教学六年级抽象单位“1”的工程问题“甲、乙队单独修分别需要12 天、18 天,两队合修需几天?”时,可以这样设计:出示题目,学生意识到缺少总量要补充,分别用全长18km、30km、36km、1km 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行展示汇报,发现每种情况虽总量不同,但结果都相等;再想象总长100km、500km,甚至用km 来表示,是否也能得出同样的结果;最后深度追问并理解其本质:不管总量多少,甲乙都必须在12、18 天内完成,每天完成总量的、是一定的。基于此,让学生感知,如果不以具体数量作为总长,而是抽象为单位“1”,是不是更直截了当?学生尝试后,发现也殊途同归。同时,让学生区分“1”和具体数量1km 的异同。以上从具体数字尝试的不完全归纳到字母抽象的呈现,再到单位“1”的抽象整合过程,能真正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完成系统性的学习。

(三)精心设计追问,促进深度学习生长

深度教学的一个关键就是深度思考,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更具层次、更具深度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找到知识点所隐藏的知识内容。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点教学中,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测量、撕拼的方式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但这并不能准确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多少度,只能简单地说明三角形内角和大概是180 度,而且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严谨。那要如何做呢?教师可以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与直角三角形学具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很容易就可以得出其内角和为360 度。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长方形内角和等于360 度,对三角形内角和的验证有帮助吗?”从而让学生通过长方形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度。接着教师继续提问:“那要如何验证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呢?”在学生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出帕斯卡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然后证明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等于180 度。在教师一步步的深入追问下,学生的思考深度也越来越深,进一步地促进了深度学习。

(四)拓展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无论是哪科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未来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使他们成为综合型人才。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拓展数学知识,实现深度教学,引导深度思考。如在“实际问题与方程”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要先对“正确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这一教学重点进行明确,然后再进行讲解,最后通过数学方程应用题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拓展。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识、理解与记忆,还有效培养了学生使用方程式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有效完成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不仅要依靠教师的深度“教”,还要依靠学生的深度“学”,只有将这二者有效结合,才能进一步实现高效教学。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理解和剖析教材,把握深度教学的要义,通过深度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内角三角形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品读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