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2020-12-17 03:32荣誉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3期
关键词:大思政三全育人实践

摘 要:教育部从2018年10月公布的第一批改革试点单位,到11月公示的第二批审核通过的改革试点单位来看,各类高校都在对”三全育人”改革工程进行初步探索,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典型经验可供推广。因此,探索大思政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开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现路径对向光领域的研究是一种补充,更是一种实践路径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三全育人;实践

“三全育人”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同样也是一项很热的研究课题,是落实习总书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的举措之一,也是国家对高校的新要求。从2018年开始,教育部办公厅就开展了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国在全国不同省市选择了10所高校、50个院(系)作为首批试点改革单位。从总书记提出“三全育人”要求,到国家顶层设计工作方案,再到逐步落实到高校进行试点工作实践和教育界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不断探讨和研究,“三全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的必要性、意义和路径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也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主题。

一、什么是“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一是全员育人。对国家而言是全社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家庭、学校、企业、事业和社会各级组织都要按党的要求培养人。对学校而言,学校的党政工团学各级组织和任课教师、辅导员、管理干部和服务人员都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二是全过程育人。对国家而言,社会成员的生老病死和人成长过程的少年励志、青年立业、壮年立功、一生立德、老年立言的全过程,都要遵循党的不同时期各项工作要求,使之成为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全过程。对学校而言,是学生参与“第一课堂”学习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三是全方位育人。即通过学校人事物的共同作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一,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品质,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和见识;第二,帮助学生提升政治理论、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第三,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核心技术能力等人才成长的核心能力上下功夫;第四,在培养奋斗精神、审美素养、劳动精神和意志品质等方面下功夫;第五,在加强政治为统领的党的建设上下功夫,通过全方位育人,让学生在大學期间就既学期技能,有提升品德,即学会做人做事,又掌握一技之长,既有智商,又有情商的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二、“三全育人”的研究背景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背景

从教育部2018年10月公布的第一批改革试点单位,到11月公示的第二批审核通过的改革试点单位来看,各级各类高校都在对“三全育人”改革工程进行初步探索,有的高校重点开展“三全育人”的理论综述研究,有的高校在开展“三全育人”的实施路径与方法研究,也有的高校重点开展“三全育人”与思政课、专业课融合研究,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某一领域改革的思路与方向,而且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理论向实际的转化实施,可以说,都处于一个前期调研与初步研究阶段,很多理论内容没有形成典型经验,也并没有可供推广的、可操作性强的案例可供参考。

(二)创新之处

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最难的一项工作,它不仅要向受教育者传达想要传达的信息,同时还要受教育者接受并信服所传达的信息,单纯的课堂教育很难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至“三全育人”改革实践,从目前各高校已经开展的相关工作中能够通过不断研究进行融合与创新。

例如,在“三全育人”实施中,针对思政教育工作者和非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分工以及如何提高非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建立大思政格局的支持与参与方面就可以有创新的路径;在“三全育人”实施效果的评价方面目前各高校都在实施过程中,评价体系还没有考虑或没有成熟建立起来,这也有创新的可行性。学校的保障措施建立与实施方面目前各高校都处于起步研究阶段,如何在有效路径基础上得到学校的经费、制度、政策保障,这都有可创新的内容。从路径创新方面,在学校教育方面,高校以专业理论教育为中心工作,可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等内容融入在专业教学中;在家庭教育方面,要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性,可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家长、辅导员、专业教师、学校相关部门的联络平台,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在企业教育方面,要充分发挥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单位的企业文化育人作用;在社会教育方面,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辅导员要做好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三、高校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大思政背景下推进“三全育人”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高校的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向就业或迎合市场需求的,也就是以知识培养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但是,在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的实际教育过程中,却严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学生、家长甚至是部分教师对专业理论和技能教育和通识课程教育是高度重视的,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重技能轻德育是比较普遍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导致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广,不同价值观的冲击对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学校不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帮助他们在学好知识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那就没有完成好总书记要求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使命和任务,因此,这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可行性

从“三全育人”改革的条件看,强化对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这绝不是某个部门、某个阶段、某些教师的任务,而应该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特点为“三全育人”的改革创造了条件。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企业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中,这是解决全员育人的第一个切入点;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五育人”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这是解决全方位育人的第二个切入点;如何使理论课第一课堂、实践课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网络课程第四课堂、寝室劳动第五课堂共同发挥育人作用,这是解决全程育人的第三个切入点。而目前在高校"三全育人"改革的研究方面,特别是现阶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三全育人"改革的实践路径研究还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体系,还有可研究的空间。

三、大思政背景下搭建高校“三全育人”实践路径的思路

(一)学校党委顶层设计学校大思政背景下的“三全育人”改革方案

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至“三全育人”改革实践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从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因此,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从开展思路、建设规划、队伍保障以及协同机制保障方面都要开始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建立起保障机制体系,确保“三全育人”工作落实见效,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需要提升和加强非思政教育者对大思政的理解及支持,明确责任与目标

在高校各个领域工作的教职工,或多或少认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对于跨学科教学、或本职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并未达到普遍性的认知程度,有些非思政教育者或者不感兴趣,或者不愿意去做,又或者根本不会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没有将本职工作与思政工作结合的能力与方法。甚至还有部分非思政教育者对高校大张旗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反感,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投入和大开展对学生的就业及未来并不会产生什么看得见的影响,这些都是建立大思政格局与“三全育人”改革的阻碍。因此,“大思政”能否顺利开展,必须从上到下提高认识,贯彻执行。

(三)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至“三全育人”改革实践中的有效性问题

全程、全员、全方位涉及到全体教育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上课下、课内课外全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与引导,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涉及到教师思政、学生思政、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实践思政、文化思政、环境思政、网络思政、管理思政、后勤思政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改革与实施,因此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融合机制,方法,手段和评价标准,提高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性。

(四)建立“五大课堂”育人机制

一是发挥第一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各门基础课对于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二是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课的育人作用,以“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为教学改革模式,发挥大师工作室、专业社团、创新创业团队的重要育人作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就業竞争力;三是发挥第三课堂课外活动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综合社团、志愿者活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作用,拓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平台;四是发挥网络课程的育人作用,开展网络思政教学探索和尝试,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新手段与新方式;五是发挥第五课堂寝室劳动的育人作用,通过打造优质寝室文化与寝室环境卫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

四、结语

从高校要立足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构建起大思政格局,找到实现思路与实践路径的角度出发,首先对“三全育人”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当前高校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存在的重专业轻德育的问题,重视学生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结合存在问题,提出实现立德树人使命、构建大思政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三全育人”改革实践的全过程,真正从学生需求出发,将思想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使大思政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既在理论上提出了想法,又在实践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方案。

参考文献

[1] 端木萍萍,汪圣龙.提升育人合力创新共赢未来——南京市江宁区推进家校共育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9(Z2).

[2] 秦月,秦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体系构建[J].林区教学,2019(3).

[3] 许翠玲,王明东.“三全育人”视角下的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J].高教学刊,2019(5).

[4] 王蒙雅.以育代管:互联网环境下的家校共育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6).

[5] 符晓.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思路与创新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7).

作者简介:荣誉(1988- ),女,辽宁阜新人,管理学硕士,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思政三全育人实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