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 莹
饮食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3~6 岁是幼儿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利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让幼儿了解食物的基本营养,初步形成健康的饮食观念。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与体验式的食育课程游戏。
幼儿居家饮食情况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幼儿存在要家长喂饭、爱吃零食、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现象。如何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呢?首先,我们需要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喜爱之情。例如,让幼儿加入家庭烹饪活动,家长与幼儿一起制定家庭营养食谱,一起购买食材,清洗食材,烹制食物,摆放餐具。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认识食材来增强均衡营养的意识,还可以增强幼儿作为家庭小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幼儿感受到家长每天为自己做饭的辛苦时,就能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懂得珍惜食物,进一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幼儿是幼儿园的小主人,教师应当给予幼儿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为他人服务的机会。餐前,担任“小组长”的幼儿负责分发餐具,其他“组员”则根据自己的食量有序地自主盛饭盛菜。餐后,幼儿将自己的餐具送至洗碗池,并清理自己的餐桌。推行自主用餐的模式有助于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人的事情帮着做”的好习惯。幼儿在用餐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食量取餐,少盛多添,不仅调动了幼儿用餐的积极性,还避免了浪费。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特点选择食育绘本,并投放到阅读区。幼儿阅读时可以接触各种饮食文化,认识各种食物。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饮食文化小故事,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幼儿根据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在读写区绘制各类食物的营养知识卡片,在每天的游戏分享环节进行成果展示。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道具,在角色区创设“小超市”和“菜市场”,让幼儿在买卖的过程中提升社会交往能力;还可以开设“小餐厅”,通过游戏强化幼儿的文明用餐礼仪。教师还可以将食材作为幼儿绘画临摹的道具,让幼儿利用食材的外形特征进行拓印画创作;利用不同质感的食材进行雕刻等。幼儿还可以利用建构区材料建构“种植园”“农场”“菜市场”等场所,在建构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
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兴趣的“美食长廊”,准备适合幼儿操作的烹饪台、厨具及食材。结合地方特色、季节性和传统节日节气,制定美食主题计划。按照“先认识食材,再烹饪制作,最后分享、品尝美食”的步骤展开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学习用餐礼仪,注重饮食卫生。
生活在城市中的幼儿很少有机会去亲近自然,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在幼儿园内为幼儿开辟一个种植园,让教师与幼儿一起播种、浇灌、培育和收获。幼儿在对蔬菜、瓜果、农作物进行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探讨其营养价值。种植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懂得了食物的来之不易,也让幼儿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学会了分享。
在我们生活中,蕴藏着许多与食育密切相关的社会资源,如菜场、超市、农庄、养殖基地等。而这些社会资源正是开展幼儿食育课程的沃土。我们带领幼儿参观水产养殖基地,了解河蟹的培育过程;参观美食工坊,品尝沙沟鱼丸、藕夹等当地特色美食;感受水乡食材的丰富和烹饪手法的精妙;收集家乡美食传承的故事,深入挖掘家乡的特色饮食文化。
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施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基础,抓住幼儿生活中的食育契机,将食育理念渗透到各个领域中。我们鼓励幼儿亲近自然,走进社会,融入家庭,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收获惊喜与感动。希望通过多种活动,让“生活教育”理念在食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得到更真实的体现,让幼儿在食育课程中享受每一天的美好“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