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 文
《黄帝内经》中强调“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即强调“天人相应”,认为人必须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才能保持健康;《伤寒论》中有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的论述,意在强调“治未病”,即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幼儿园出勤率统计数据显示,幼儿日常缺勤大多是因为患有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根据中医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可以分析得出:幼儿生长发育特别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但是,由于幼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因此经常会出现呕吐、腹痛、积滞、厌食等脾胃失调的症状。我们可以通过健旺脾胃、培土生金,增强幼儿肺卫抵御外邪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正气,降低儿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幼儿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环节主要包括晨检、进餐、盥洗、睡眠、教学活动和户外活动等。如何将饮食、起居、运动等内容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以达到增强幼儿免疫力,保障幼儿身体健康的目的,是值得幼教工作者深入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结合中医理论与幼儿日常保健的需求,幼儿园可以以脾胃保健为核心,从饮食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穴位养生这四个方面加强幼儿园保教工作,降低幼儿的患病率,全面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幼儿的生理特点正如《颅囟经·病证》所云“孩子气脉未调,脏腑脆弱”,即幼儿朝气蓬勃,爱玩且爱动,发育迅速,但却脏腑娇嫩,发育未完善,形气未充。有医学研究表明,“体质食养”对降低复感发病率非常有效,并且能有效促进幼儿身高、体重的增长。
合理的饮食调养能促进脏腑气血和津液的生成,增强幼儿的抗病能力与身体素质,有利于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素问·脏气法时论》首倡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认为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牛奶等是人类生存必备的食品,只有不偏食,合理搭配,五味调和,才能调理脾胃之气。因此,幼儿园在膳食管理上应做到:结合季节、时令,提供当季食物。幼儿园和家长应结合季节特点为幼儿制定适宜的食谱。依据中医五行理论,应春季养肝,夏季养心,长夏季节养脾,秋季养肺,冬季养肾。因此,在春季,可多选用青色食品,如油菜、菠菜、卷心菜,绿豆、青豆、猕猴桃、奇异果、黄瓜、芹菜、菠菜、笋类等;在夏季,可多选用红小豆、红玉米、红枣、草莓、西红柿、红椒、胡萝卜等;在长夏,可多选用黄豆、玉米、小米、香蕉、南瓜、金针菇、黄花菜等;在秋季,可多选用大米、小麦、白芝麻、梨、荔枝、白萝卜、菜花、藕等;在冬季,可多选用黑豆、黑芝麻、紫葡萄、桑葚、茄子、紫甘蓝、黑木耳等。
注意食物的烹饪方法。明代名医李梃强调:“戒一切煎炒、炙博、酒酢、糟酱、火导热之物。”所以,成人在为幼儿烹饪食品的过程中,应多以蒸煮为主,减少制作油炸、厚腻的食物,以调理幼儿的脾胃。此外,《医学入门·保养说》强调勿食生冷的时令水果、蔬菜等,且由于上午是幼儿阳气上升之时,因此,上午让幼儿尽量避免食用生冷水果、饮品,可以调整至午后和下午为幼儿提供。
根据幼儿的不同体质以食纠偏。小儿生机蓬勃、性格活泼好动,阳盛体质者偏多,表现为嗜食辛辣厚味,大便易干结。拥有这种体质的人应多吃富有营养而不腻的食物,如蔬菜。成人可为此体质的幼儿准备苦瓜、油菜、菠菜、黄瓜、萝卜等食物,还可以用菊花、枸杞或白茅根泡水让其饮用。还有部分幼儿为阴虚体质,表现为畏寒怕冷、少言寡语、大便稀溏等。拥有这种体质的人饮食应注意温阳散寒,成人可为此体质的幼儿适当提供羊肉、韭菜、花生、山药、生姜等食物。另外,中医认为“肥人多湿”,因此,对于体形肥胖、喉中痰鸣的幼儿,成人应注意使其平素饮食具有健脾化湿的功效,可准备如山药、薏苡仁、赤小豆等食物。此外,老人常说“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也就是说,不可让幼儿饮食过饱,应让幼儿保持“小饿”的状态,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胃肠蠕动。
起居养生包括四季起居、睡眠环境、睡眠时间、午休安排和着衣原则。关于四季起居,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若是幼儿精力充沛则无须强迫。另外,适宜的环境有助于保障幼儿的睡眠质量。因此,幼儿卧室的光线不可太过明亮,挑选睡眠寝具时,最好选择环保型的材料,如大豆棉、天然乳胶等,被褥以棉质为宜,棉花亲肤安全、透气性好,能给幼儿带来舒适的睡眠。
孙思邈《千金药方》中记“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幼儿生长发育与睡眠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对幼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儿病·保婴要诀》提倡“幼儿每日睡眠时长不少于十四小时”。午睡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家园需要合理安排幼儿的睡眠时间,纠正幼儿蒙头睡、趴着睡等不良的睡眠姿势。让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幼儿体质强健,精力充沛地应对日常生活。
对于着衣原则,鲁伯嗣在《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提出“令背暖”的观点,即保护好幼儿背部的心俞穴、肺俞穴、脾俞穴等穴位。结合中医理论,强调要根据四时调节穿衣,幼儿园对于幼儿起居养生要注意:一是要针对幼儿日常穿着,给予家长一定的指导。衣着要宽松,不可过紧过小,否则会妨碍幼儿气血的流通,影响幼儿的骨骼生长发育。引导家长理解“春捂秋冻”,因为适宜的低温刺激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耐寒能力。二是冬春季为防护幼儿后背受寒应常备马甲以“令背暖”。幼儿运动出汗后更须谨慎御邪,颈后大椎及风池穴易受风寒,应穿着带领子的外衣,户外活动时后背应放置汗巾吸汗,活动后及时抽取,以防着凉。另外,早晚寒凉应加衣,日中适减。三是将室内睡眠温度控制在24 ~ 25℃,湿度50%左右。冬季空调温度不可过高,夏季冷气不可过冷。
幼儿园除了应按照《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发展幼儿的基本运动技能外,还可结合华佗的《五禽戏》创编一些适合幼儿的动物模仿操,如模仿虎、鹿、熊、猿、鸟等动物的代表性动作的韵律操,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兴趣发展的需求,又能达到锻炼幼儿身体各个部位协调能力的功效,起到中医“治未病”的效果。
《诸病源候论》中有“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损伤……若常藏于帏帐之内,重衣温暖,譬如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寒”。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最宜组织幼儿于空气清新之时进行户外活动,以舒展筋骨、调和气血、锻炼身体、抒发情志、畅享欢乐,这也符合当下自然教育的理念,可以让幼儿在自然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幼儿园应保障幼儿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 小时,家长应在周末陪伴幼儿开展适宜的户外活动。由于饭后开展剧烈运动会导致肠胃供血不足,影响幼儿的消化功能,因此,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的最佳时间为9∶30 ~ 11∶30 和15∶00 ~ 17∶00,活动量以身上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后,要引导幼儿做好放松运动,不要让幼儿喝冷水或大量饮水。此外,还应引导幼儿学会遵守运动规则,学会保护自己。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刺激足三里穴能激发人体的保卫防御能力,提高抗病能力;迎香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肺与大肠相表里,刺激迎香穴能疏通局部阻滞之经气,改善感冒鼻塞等症状,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
点穴疗法是在人的体表穴位和特定刺激点上,运用点、按、拍、捶等手法,帮助身体功能恢复正常的治疗方法。因此,幼儿园可以将日常手指操进行适当改编,可针对面部的迎香穴、腿部的足三里等穴位创编适合幼儿掌握的“穴位拍拍操”,配合儿歌或音乐节奏,让幼儿在说一说、唱一唱、按一按、拍一拍的游戏形式中轻松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以防止疾病入侵。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幼儿园应获得家长的配合,通过各种方式让家长也掌握“穴位拍拍操”,在家方便时与幼儿共同做操。
传统中医理论的小儿养生观,深刻体现了“未病先防”之养生理念。只有让幼儿“天性禀足”“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顺时摄养”,才能有效增强幼儿的体质。深入探讨传统的小儿养生观,对于幼儿保育保健工作及预防幼儿疾病的发生和幼儿养生,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在幼儿园开展幼儿中医保健工作,教师可以开拓新思路,探索新空间。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并建立一套简便易行、科学规范的幼儿中医保育保健方案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