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哈长菊 陈曦(黑龙江北方工具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工时定额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泰勒(Frederick W.Taylor)和吉尔布雷斯(Frank B. Gilbreth)细致观测工人的作业方式,寻找效率最高的作业方法,并设定标准时间对工人进行评估和考核。
工时定额是企业经营决策组织生产、编制计划、成本核算、定员定岗、收入分配等工作中重要的基础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在生产管理方面,用于生产计划的编制及产能负荷的核算与管理;(2)在成本管理方面,用于人工成本、财务费用的核算及成本分析;(3)在绩效管理方面,基于损失工时率、有效产出工时的计算,对绩效进行定量分析。工时定额牵涉到企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定额管理搞得好,各项工作就有可能顺利的按照预期目标予以实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阻碍生产经营的推进。除此之外,工时定额作为一个“衡量标尺”,不仅为岗位评价、业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工作效率提升。由此可见制订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标准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是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在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工序的时间作为基础,来确定一线生产人员的薪酬,但是这种薪酬分配方式只注重了劳动效率的一个方面——单位工时效率,而忽视了对工时整体利用情况的管理。因此,企业必须把两者统一起来,否则企业的正效率,会被工时的大量浪费所抵消,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又无法得以保证。因此,工时定额的制定、贯彻、统计分析、调整都必须围绕“定额水平”这个中心展开。
我公司为生产制造企业,公司的主要产品按生产起始时期分为老产品、次新产品和新产品。老产品生产起始年代较早,是当时公司的主营品种,每年国家下达的任务量较大,且当时的产品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在此状态下制定的产品时间定额水平较先进合理。而部分次新产品和新产品订货批量较小,且生产自动化程度较低,冲压工艺少而切削工艺多,产品工时定额水平比老产品相对较低。
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部分新产品批量仍然较小,但随着工人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产品工时定额水平也应逐年提高。为此,提高次新产品及新产品工时定额水平是当前劳动定额管理的首要任务。但是,产品工时定额水平又直接影响员工计提工资分配,进而使员工收入产生波动。所以研究如何实现提高产品工时定额水平的同时不降低员工收入,又能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是我们应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
自2005年以来,我公司实行岗位计提工资制度,员工的工资水平、人数增长和工资总额的提高均按照上级部委下发的指标数来确定,其原则为“两低于原则”,即员工工资增长的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工资总额增长速度低于经济效益(经营性利润)增长速度。由此,根据经济效益情况,我公司每年的工资总额均有一定的增幅,但只从宏观上与其劳动生产率及经营性利润挂钩,并未触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和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将工时定额的水平、小时单价,人均工资和工资总额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工时定额和薪酬管理的联动机制,才能够真实、准确地核算出公司的人工成本情况和与之匹配的工时定额水平,进而指导公司以提升工时定额水平为基础,带动工资水平的同步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2015年以公司经营管理方针为指导,以管理提升、业绩考核和降本增效为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推动公司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提高基础管理工作水平,从创新管理工作的理念出发,向提高管理水平要效益,从提高产品工时定额水平出发,以提高职工收入为目的,在提高工时定额水平基础上相应提高小时工资标准,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向管理创新要效益,最终实现降本增效。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修订不同产品的工时定额
工时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生产工具、合理组织劳动和运用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通常以工序为计算单位。为了提高效率劳动生产效率,本公司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原来的工时定额计算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为此,我们依据新设备的劳动生产率,对不同产品的工序进行了重新测算。本次修订综合运用了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和工作研究法。
(1)经验估工法,由制定者依据产品设计图纸或产品工艺要求,在考虑到现场应用的设备工装、生产环境及人员配置等条件,结合实际经验来制订的。
(2)统计分析法,把企业最近一段时间内生产该产品所耗时间及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量的原始记录,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整理,计算出先进的消耗水平,以此为依据制订工时定额。
(3)类推比较法,又称类推比较定额,制定工时定额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以生产同类型产品或相似类型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对比分析,推算出另一种产品或工序定额的一种方法。
(4)工作研究法,以普通工人为标准,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法研究技术,对生产过程、生产作业及劳动动作进行科学研究与分析,从而制定最优的生产程序和生产作业方法,进而确定标准时间的方法。综上,此次修订产品工时定额涉及197个部件中,有2674道工序产品工时定额发生变动,不同程度提高了产品工时定额水平。
2.按规定上调小时工资标准
1999年公司在分配制度上进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突破性改革,对基本生产单位实行计提含量工资,各基本生产单位提取计提含量工资后再进行二次分配。随着公司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计提分配收入的小时工资标准也几次增长,由初始的平均1.75元/小时逐渐增长至现在的5.80元/小时,约增长3倍多。职工收入随之逐年提高。经过十几年的运行,成效显著,特别在减员增效和用工成本上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每次薪酬分配增长都没有与工时定额水平提升相挂钩。为此,公司下发了《关于提高军品小时工资单价和部分工资项目标准的通知》,对次新产品和新产品进行工时定额测算的基础上,调整小时工资标准。
依据2015年市场营销部提供的5.5亿元产品收入,经多方面严密模拟测算产品工时定额水平提高10%后,小时工资标准由原来的5.80元/小时提高到6.30元/小时达到平衡点,即:单位产品工时定额降低后的收入减少,由提高小时工资标准来弥补,当缴库产量一定时计提工资总收入与原来基本相同。下一步,在6.30元/小时基础上再上调到7元/小时。最终实现计提工资11%的净增长。在提高产品工时定额水平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薪酬分配水平提高,实现工时定额与薪酬分配双赢下的受益性管理,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此方案是一种创新尝试,此次实施必将使公司基础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每年财务部给生产单位下达目标成本计划时,都要用到实作工时和定额工时进行测算,确定计划年度产品单位计划成本。
即:产品单位计划成本=变动费用+固定费用
固定费用=小时费用率*产品工时定额
小时费用率=∑计划产品固定费用/年实作总工时(近三年平均实作总工时向历史最好水平靠拢)
在上述公式中,产品工时定额的变动直接影响单位目标成本指标值。当产品工时定额水平提高时,目标成本指标值就会降低,从而促进基本生产单位努力节能降耗,最终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经财务部按同指标同口径测算后,目标成本指标预计降低1027万元。
提高产品工时定额水平后,不因定额水平提高而使员工收入降低,反而实现11%的净增长。它可以提高工人努力钻研技术和专业工艺知识,探索先进的操作方法和总结先进生产经验积极性。激发广大操作者小改小革及工艺革新积极性和创造性。
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促进基本生产单位合理组织生产,改善产品加工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因素,确保充分利用工作时间,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同时增加员工薪酬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