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及应发挥的作用

2020-12-17 12:10:22杨楠广昌县审计局
营销界 2020年22期
关键词:部门财务财务管理

杨楠(广昌县审计局)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致力于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为关键的是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认知误区问题。由此,全面探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间的关系

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是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在联系。无论是独立的财务管理,还是单纯的内部控制,都属于企业内部管理范畴。

财务会计内部牵制制度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起点,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前身。例如,会计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印鉴的保管以及记账等业务相互牵制、相互影响;财务管理业务中,除信息采集、文档归类、填制报表及总结分析等流程以外,还要包括数据复核、主管审批等程序。

如今,内部牵制制度逐渐延伸到各个部门。各级业务部门在某些具体的业务分工时,不能将一整项业务完全交给一个部门、一个岗位或者一个工作人员,而是需要其他部门、岗位以及工作人员的协助和制约。这种制约既包括上下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制约,又包括同级别业务监督方面的制约。同时,当部门在接受一项新的业务时,需要对与改业务衔接的上一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开展调查,由此形成完整的合作网络体系。总之,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进程中,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关键是在各级部门之间建立起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体系。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创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基础。创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为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和协助。现代企业的再生产流程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技术研发、设备调配、原材料材料和市场营销等环节。各级部门要深度挖掘潜力,保持沟通交流与协调配合,精确预算财务费用。从某种角度来说,实现经济效益目标是各级部门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与此同时,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是衡量内部控制体系的科学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可以说,财务管理是创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另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落实,现代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企业的经营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主营业务越来越多,客户差异也越来越明显。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为此,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自我控制功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企业财务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一)核心作用与引领作用

如果将企业比作一个有活力的生命体,那么财务管理就是这个生命体当中的血液。这是因为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以及各个人员。以流动资金管理为桥梁,将各级部门的业务进行整合串联,以便开展精细化的管理和系统化的分析,进而降低财务风险,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由此可知,在企业经营发展进程中,财务管理发挥着核心作用与引领作用。

(二)财务数据分析作用

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收集和处理一系列的财务数据,及时公开财务数据分析结果,以便为制定投融资决策和风险预防控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由此可知,加强财务数据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将财务数据分析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在企业经营发展进程中,财务管理是最基础且最重要的工作,工作人员要将财务考核指标分配给各个部门,将财务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并对各项业务产生的成本费用和经济效益予以考察。

通过数据分析和沟通反馈,计算财务考核指标,确保每一位员工客观认知自身的缺陷。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和追责制度,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使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

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创建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除此之外,还可明确财务管理风险指标,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积极开展审计与内查工作,全面控制各部门的工作执行情况。企业需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将内控制度落实到各部门,以促进各部门自主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投资风险和筹资风险,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中优化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

基于内控视角的财务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为此,企业应结合财务管理需要,创建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且注重内控管理机制的先进性、全面性和合理性。

首先,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机制的全面性是指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机制时,将其落实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形成集财务内控培训、财务内控考核及财务内控监督为一体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最大程度的提升财务内控管理水平。

其次,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必须全面满足现代化要求。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注重财务数据安全防护,避免因内控管理不到位导致财务数据泄露。

(二)客观认知财务内控管理工作

首先,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与落实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综合实力。为此,各部门要在经营管理者的组织引导下,齐心协力,共同参与财务内控管理体制建设,为财务内控管理体制的建设、完善与执行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其次,在企业经营发展进程中,积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宣传工作,增强员工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员工客观认知内部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和内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保障内部控制工作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营造内部控制环境的路径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首先,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从某种角度来说,内部控制意识直接决定了整体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效果。只有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加大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才能改善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效果。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客观认知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引导全体员工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进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为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内部控制工作。内部控制不单纯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这也充分表明了企业对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

其次,加强财会队伍建设。财会部位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责任主体,有必要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队伍的专业水平。内部控制离不开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为此,企业应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教育活动,增强财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处理能力,强化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以此不断提升财会工作水平。

(四)注重内控管理队伍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首先,加强对内控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引导内控管理人员客观认知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其次,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活动,增强内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善内控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水平。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还可以组织内控管理人员外出深造。例如,组织内控管理人员学习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新兴信息技术,以改进内控管理工作效率。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各企业还需创建完善的内控管理信息系统,并定期对内控管理信息系统实行更新和维护。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经营发展进程中,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同等重要。由于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认知模糊,使得实际工作环节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良好发展。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作用,注重内控管理队伍的建设,优化信息技术,以此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扩大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部门财务财务管理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8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9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 00:48:28
水利财务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