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楠(吉林外国语大学)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处于不断的上升阶段,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高端装备自主化取得了很大进步,导航系统、深海探索、大型机器、航天工业等均已取得到了巨大成果,同时我们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中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但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了中国高端装备产品的一席之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所产生的利润只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所以,我国装备制造业必须改变现状,走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道路。
发展永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这个世界好的创意和机会有很多,可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的情况下,大多数都被扼杀在摇篮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就像一个无底洞,需要吞噬大量的资源。装备制造业从一开始只生产一些简单的民用设备,逐渐的发展生产更高一级的产品,最后生产高级产品和具有高复杂设备,其中工厂租金、设备维修、材料损耗、研发资金等开支都十分庞大,投入的资金规模简直是天文数字。我国在2000年就提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并且出台了许多政策上的支持措施。可是,如此大的资金需求很难填补,对产业投入还不能中断,平均利润率低的特点使得投资与收益不成正比,维系发展较为艰难。
装备制造业对生产要素的依赖比其他行业高。我国对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投入少,先天不足技术人才储备较少,人们的观念很难改变,不想从事有关于这方面的工作实际上是人们对其缺乏足够的了解。技术工人在一个行业从事一段时间后就转而寻求更好的机会,没有将这门技术学精,没有工匠精神。人们无法在一个领域付出很长的时间,对某一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不够深刻。一些优秀的技术工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不能将它总结起来以供后人学习改进,长时间过去就会没落于历史的长河。
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很重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对技术研发非常重视,由于缺少经验与人才,我们始终无法与现实产生良好的链接,缺少验证理论的手段。我国在创新钻研投入的资金非常庞大,掌握了许多高端技术,但我国对一些高端技术壁垒无法攻破。外国技术占很大比重得不到多少利润。而且,从外国引进的技术不能取其精华,只是一味的模仿,造成中国装备制造业很少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没有从根本上提高,人才的衔接也远远跟不上进度。
我国经济、文化、政治总体来说是呈现东强西弱,沿海地区发达,内陆相对落后的形式。这也造成了装备制造业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联系少,互补性差。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与海外发达国家交流机会多,得到的资源技术支持同样也多,装备工业基础较强。但是,沿海地区成本高。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源、原材料等。而内陆与发达国家交流机会少,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装备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管理经验不足,区域经济水平低。可内陆地区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土地、资源、原材料成本低。现如今中国老龄化问题不断加深。劳动力优势已经消耗殆尽。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重,适龄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工资年增长率又高达18.60%,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优势不再明显。这样发展下去指只会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政府加强支持力度时不应该盲目的支持,要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设定阶段性目标,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转型升级的阶段性引导。在20世纪末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装备制造业政策支持。在这个阶段,中国装备制造业处于高速发展期,对其支持力度必须要大。到了21世纪20年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许多企业不去追求创新自主研发,而是等待政府的补助。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许多民营企业和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企业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援助。一方面政府应该降低他们的融资门槛,通过市场优胜劣汰,对其大力扶助,完善其装备制造业的制造体系,进一步提高企业制造能力,帮助企业积累足够的制造经验和研发实力,为产业升级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可以以政府名义筹集社会资金,对企业进行直接而有效的投资,与一些商业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信誉度。创造出一条不同行业共同发展的路,以金融业带动装备制造业,对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也有许多利好。我们还可以参照其他国家,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大采购规模,为其提供庞大的市场。对于采购必须有一个标准,是采购成为促进企业竞争的手段,适当提高标准还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策略应该以产业基础、技术优势和制度环境为出发点,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超前意识,我们新的发展方向应该以新兴装备制造业为主,发展的时候不能以破坏化境为代价。集中力量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我国经济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传统产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是立刻就见效的,而是要循序渐进,许多新兴产业都经过低迷期,刚开始摸索难免会遇到困难,只要方向是正确的,坚持走下去一定会取得成功。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不能将原来传统产业一棒子打死,避免历史上产业转型升级过快出现了“空心化”现象。传统产业虽然无法创造出可观的利润,但仍是新兴产业的重要的平台与基础。只有基础打牢了,未来才能走得更远。同时,改善我国产业环境“引进来”和通过政府的鼓励出口政策“走出去”,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应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的人才,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走适合自己的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通过政策倾斜推动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响应国家号召,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分工的地位。
首先,一些高端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领军人要着力培养,对技术工种人才培养力度也要加强,使人才培养成为阶梯制度形成一个鲜明的层次。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留住人才,有关部门应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人才短缺也是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问题之一。想要留住人才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做出的贡献给予奖励,技术入股。使双方具有较高的互相依赖性。留住人才的同时也要引进人才,我们现在的水平必须跟紧世界的脚步,积极学习其他国家技术经验,对于他国的人才也要给予尊重,为其提供优厚的待遇,甚至建立高效率、有秩序的移民制度。完善养老退休制度,使其无后顾之忧。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对它的保护。依法治国近些年来逐渐深入人们的意识。政府应该通过法律创造一个平等的市场,促使企业良性竞争。通过法律是中国市场限制外资企业对本土企业的并购,限制大型企业对小型企业恶性并购,防止市场出现垄断。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市场上的企业通过提高技术、人才、管理来良性竞争。坚决保护自主研发出的知识产权,对一切盗版、假冒、伪劣给予严厉打击,给人才和装备制造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现在国际上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企业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没有绝对的优势,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别的国家创新后去借鉴,虽然这样可以降低我们的研发成本,却始终不能走在世界前列。随着世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日趋完善,创新是中国目前最缺少的,要优先发展,给重要的技术领域提供研发补贴,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在一起,鼓励和支持研究创新,对于引进的技术要研究透彻,不能只注重实用和利益。知道其中的原理并加以利用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技术。品牌的作用不能被小看,一个好的品牌所提升的竞争力甚至比品质还要高。假如你的品牌知名度达到世界级,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注重品牌的培育,尤其是新兴产业,打造具有世界级引领作用的品牌。同时,更要注意对品牌的保护。循序渐进摆脱对国外技术和品牌的依赖。
综上所述,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中还有许多不足以待解决。其中带来大部分收益的却是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处于生产线低端,创造出的利润极低,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必须大胆尝试做出改变,我国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迈进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