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艳芳(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重视,区域成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竞争优势和力量,随着区域城市群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增加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世界各国以及地区的发展中都将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新世纪的发展下使得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职业教育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构建完善的互动发展机制。
职业教育工作发展中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为社会和市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其他所有教育活动都需要以这个目标为基础开展教学任务。如果技术人才培养无法满足市场和企业岗位要求,必然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导致技术院校教育工作和效果受到质疑[1]。
通过对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都是结合本国发展特色构建人才培养框架,比如德国创设双元制技术院校教学模式,英国构建三明治技术院校教学模式等。但是当前我国职业人才培养框架构建仍然不够完善,而且没有形成健全的理论体系和基础,不利于对技术人才培养的指导[2]。技术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联系不强,区域经济一般都是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开展的生产、研发等工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经济发展形式,但是技术人才培养中却忽视当地的资源优势。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人才培养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影响技术院校人才培养效率。
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以企业发展为基础,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会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只有人才能力符合企业岗位要求才能够促进技术升级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促进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当前技术院校发展中校企合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保证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和输出。针对企业人才进行上岗培训,结合学生的专业合理采取实训方式,这也是校企合作中提升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3]。因此校企合作教学的开展是否成功,直接影响技术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开展中需要坚持就业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符合必需性原则。相对于本科院校注重理论研究和创新来说,技术院校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培养目标方面来看存在较大的区别。所以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文化功底以及知识面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来说不够深入和广泛,但是动手能力以及技术的掌握程度等都比较强。而区域经济发展中除了管理和研发人员外,对一线操作人员的需求量更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强,学生除了实践操作外也需要了解一定的理论知识或者向科研方面转型,但是由于技术人才培养中偏重实践,导致在后期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职业教育工作开展中通过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能够实现对不同教育阶段的指导,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性和规范性。技术院校理论课程构建中需要由政府牵头,并与国家课程组织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探讨,保证研究的权威性、可行性[4]。在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融入区域经济内容构建校本课程,结合学生的专业以及区域经济不同领域的发展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比如计算机专业,需要结合当地的网络企业发展模式、人才培养需要等共同构建校本课程。通过对我国相关法律研究发现,与技术院校教育联系的内容比较少,仅有的少部分内容还是以原则性内容为主。为了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必须要出台权威性法律法规,对职业技术院校的任务、性质等不同法律形式进行确定,同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通过立法的方式加强对技术人才培养的法律保障,提升技术教育的法制化水平。
校企合作是一种由政府主导的,通过学校、企业联合开展的教育活动,为了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针对参与各方做好调整工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技术人才培养的长效发展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完善。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工作开展中,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等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5]。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发现,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可以从以下几种模式进行:第一,订单模式。一般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企业对岗位人才需求迫切,学生自身实力强,同时具有充足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学校具有较强产学结合信息网络体系和实训体系;具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具有适应订单式发展的教材和课程内容;第二,2+1发展模式。具有稳定和长期的培训机构;设计完善校企联合教学方案;构建充足的教学动力机制。第三,工学交替模式。具有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课程教学体系。职业技术院校在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中必须要结合区域经济水平以及技术院校专业合理开展合作模式,保证二者的互补性,同时随着技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断对新型合作模式进行探究,满足技术人才培养要求。
职业教育工作开展中需要通过政府与高校的齐抓共管来完成,首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技术院校办学工作开展提供充分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一方面职业技术院校需要转变自身思想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完善教育目标。同时借鉴国外办学经验以及我国国情下的教学理念,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计划的制定中需要先对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企业需求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对人才的要求等,在人才培养技术中融入潜能开发理念,通过弹性制教学方式使技术人才培养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设成人教育,可以实现教学质量的保证以及自身学习水平的提升[6]。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技术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同时也能够为已经在职的区域内企业人才培养提供深造的机会,对区域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职业教育服务系统构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从区域经济以及产业发展的方面着手。教育本身属于一种公益事业发展形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性特点,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职业人的主要机构,通过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社会人才的培养质量。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可以包括两个市场,分别为招生和就业市场。教育产品就是通过教育工作培养专业人才并向教育机构提供人才,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职教产业链条。其中包括专业结构、技能以及地域分布等链条模式。为了提升教育区域经济服务能力,必须要从职教资源方面着手,保证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同时构建职教链与区域经济结合的经济模式体系,产业经济构建形式对该区域的劳动类型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职业教育工作必须要加强对产业结构和规模变化情况的关注,并做好对人才培养规模和方式的调整,实现与区域经济产业链的对接,并构建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结合当前已经成为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式。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中通过与区域经济的结合能够了解当前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同时还可以与区域企业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促进职业院校人才的就业同时也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的结合无论对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还是对区域企业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