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扬国
(金寨县吴家店镇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中心,安徽金寨237300)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大别山腹地,全县辖23个乡镇、1 个现代产业园区,总人口68 万人,土地总面积3 814 k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9.8 万hm2,全县现有毛竹园面积1.34 万hm2,主要分布在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周边及源头区的12 个乡镇。金寨县目前的毛竹经营主要以采伐利用竹材为主,2007—2015 年,大别山区的毛竹原材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下滑,由最高时的800 元/t 下降到现在的550 元/t。此外,劳力成本的节节攀升,竹园盈利困难,加之当地劳动力流失严重,多数竹园经营处于“靠天收”甚至抛荒的状态。为了摆脱目前毛竹发展困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毛竹资源,多产并重,在经营好竹材产业的前提下,开发毛竹笋资源,是提高竹园单位面积产值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毛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基层生产工作经验,参考相关的文献和技术资料,就金寨县毛竹笋用林营建技术提出以下看法。
笋用林建园宜选择在海拔600 m 以下,坡度25°以下的山体中下部,坡向以阳坡和半阳坡为宜,园内土壤深厚肥沃、土层疏松、排水良好沙壤至中性壤土,pH 4.5~6.5 偏酸性土壤,土层厚度在40 cm 以上最佳。由于笋用林建设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对水肥要求较高,园址应选择水源充沛洁净、劳力有保障、林区道路便捷的地方建设为宜,以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笋用林建设初期,土壤板结的竹园,应结合清除林内的杂灌、挖出石块、树兜、老竹兜、老竹鞭,对园内进行一次全面的垦复,垦复时应尽量不伤新壮鞭和笋芽。垦复的方式根据园地的坡度而定,多数以每年垦一带留一带的方式,分2 年完成垦复,留带和垦带宽度以2 m 左右为宜,垦复深度20~25 cm,坡度在15°以上的竹园,垦复深度在15 cm 左右,过深容易造成冬季毛竹翻兜。垦复的时间在春笋大年新竹展叶后的7—8 月或冬季的11—12 月进行,此时易于竹鞭更新和恢复。
春笋小年是毛竹抽枝换叶的年份,换叶期间,毛竹需要大量的养分,该季节施肥是保证毛竹抽枝发鞭的最好时间,在当年最好要施2 次以上。第1 次在4—5 月份,沿着竹园的水平方向开挖20 cm×20 cm 的沟,每带沟的间距在2~3 m,按照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5∶4∶1 的配比制作配方肥料;或使用毛竹专用肥∶尿素=3∶1 的配比,将配方肥施于沟内、再覆土,施肥量在900~1 050 kg/hm2。沟施的好处是诱导竹鞭在20 cm 以下的土壤里行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地下鞭空间结构,阶梯型的土壤疏松带,起到蓄水保肥的作用,尤其对于老竹山地下鞭重叠,可替代部分垦复的作用。第2 次施肥在8—9 月份的笋芽分化期,用氮∶磷∶钾=1∶1∶1、含量45%的复合肥150~225 kg/hm2进行全园撒施,撒施要结合除草作业,防止肥力流失。
在施肥过程中,不能将复合肥直接施在竹鞭上,以防化肥烧伤、烂鞭。为了提高竹笋的产量和品质,改良土壤,提倡多施家杂肥、发酵好的饼肥等有机肥。
竹笋的生长有“有笋无笋在水,笋大笋小看肥”的说法,可见充足的水分是影响笋产量的关键。在8—9 月份,如果遇到干旱天气,会造成笋芽不发或干枯,在笋的生长期缺水,会使竹笋出土缓慢,个体小,退笋的数量也会增加。因此在遇到干旱时,有条件的竹园要进行灌溉。
2.3.1 管理办法。在园址的高处营建蓄水池,引用山地洁净的自然水源,储存在蓄水池内,通过开挖明沟或架设喷头的方式,在干旱缺水时期向竹园供水。
2.3.2 灌溉方法。8—12 月份,在发芽期和生长期,若出现25~30 d 连续干旱,造成土壤干燥、竹叶蜷缩时,采用浇灌或是喷灌的方式,一次性浇透土壤。如再连续干旱,间隔15~20 d 后再浇灌。具体方法是:①浇灌:沿林地坡向斜向开挖明沟,自流灌溉,用水量在225~270 t/hm2;②喷灌:水位高差大于6 m 时,移动喷头射程直径为8~10 m,一次灌溉时间为5~7 h,用水量为90~120 t/hm2。沙壤土用水量多于黏性土壤。
在水肥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在11 月中旬即可以开始采收地表层的浮皮冬笋,此时冬笋上市早、价格高,在12月至春节前是冬笋的最佳采收时间,这时的冬笋产量高,在春节前半个月价格最好。采收冬笋,通常判断冬笋的位置,一是观察毛竹的枝叶,毛竹叶浓密深绿,下部1~3 盘枝基部叶片微黄,这是孕笋的毛竹,沿毛竹下面第一盘枝的指向,在竹根1.0~1.5 m 范围内观察,看见地面微微隆起处,脚踏有松软的感觉,有笋的可能性较大;二是沿竹鞭在毛竹根部1 m 范围内翻土寻找。冬笋采收工具常用定制的锄头,锄头长30 cm,前口宽10 cm,安装好的锄把与锄头夹角在80°左右,这样的锄头在采收冬笋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竹鞭不受损伤;还有一种是用螺纹钢筋打造的一种类似抓钩的采挖工具,长度有50 cm,抓钩的弯头部分用来挖去笋周围的土壤,40 cm 长的直杆头部打成扁平状、并带有刀口,用于从冬笋的根部进行切挖,以免损伤竹鞭,此工具小巧,便于携带,作为山区的竹园采收工具比较实用。冬笋平均产量在750~1 500 kg/hm2,因管理措施和立地条件不同,差别较大。
春笋的采收应当遵循“初期挖了、中期留好、后期挖光”的原则,在正常年份,清明节以前的竹笋全部挖除,清明节后的竹笋,选取生长健壮,大小适度,分布均匀,保留新竹株数在600~750 株/hm2,其余的毛竹笋全部进行铲除,在竹园空挡处要早留。春笋平均产量则在2 250 kg/hm2左右。
挖掘鞭笋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多发岔鞭,增加有效鞭段,提高发笋数量。挖掘鞭笋时要注意的原则:早后期少挖,7 月份盛期多挖,梅雨季节留短挖长,立秋前后长放短挖。鞭笋平均产量在300 kg/hm2左右。
竹材采伐季节在春笋大年的8—12 月份采伐最适宜,以利于增强林内光照,促进新竹生长。小年毛竹的采伐可以适当延长采伐期限,保证竹材加工对竹材新鲜度的要求。
毛竹采伐遵照“砍老留嫩、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砍弱留强”的原则。笋用林的毛竹采伐是采伐3 度以上的老竹,保留新竹,确保新竹的孕笋量。伐后的毛竹园,每亩毛竹应保留140~150 株,年龄结构保持1 度∶2 度∶3 度=1∶1∶1。管理规范的笋用林,在园内的竹上号出出笋年份,采伐时按号伐竹。对于那些不到年龄的病虫竹、雪灾竹、风倒竹应及时砍出。
竹材的采伐主要采用平茬伐的方法,即采伐毛竹时,伐桩高度尽可能接近平土位置,伐后的竹兜要给予破节,利于竹兜的腐烂。在毛竹采伐结束后,可以在破节的竹兜内撒上一小把尿素或是碳氨后覆盖土壤,以利于竹兜腐烂,同时还能够补充竹园内的养分。
毛竹钩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防雪灾技术,钩梢时间是在春笋的大年立冬前后,在10—11 月份为宜,林地坡度大于20°时建议进行全部钩梢。钩梢的强度根据毛竹的生长情况,通常毛竹枝叶的总盘数在30 盘左右,钩除的长度不超过1/3,每株毛竹留盘枝在15~20 盘为宜。钩除的盘枝待竹叶脱落后移除竹园,是用于制作大扫帚的主要材料。钩梢作业是一项劳动强度大且又非常危险的劳动,施工前一定要请有经验的师傅进行培训,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毛竹覆盖以生产冬笋和早春笋为主,特点是投入大、产出高,有“毛竹盖一盖,增收一万块”的说法,但是由于投入大,技术要求强,存在一定的风险。
园址选择位于海拔500 m 以下,地势平坦,土壤深厚,坡向朝南或东南,水源丰富,灌溉方便,竹林基础好,竹笋产量高的丰产林,竹林密度在150 株左右,胸径在8~9寸,3 度以内的毛竹比例在1∶1∶1。
6.2.1 施肥。在入梅前4—5 月,开沟施复合专用肥1 125 kg/hm2,适当配施有机肥。在夏末秋初8—9 月撒施复合肥225~450 kg/hm2,撒施后抚育铲山。立冬后11 月份,在土壤湿润的条件下,施未经腐熟的蓄肥(以猪牛羊鸡肥为宜)3 750 kg/hm2,或菜籽饼肥1 500 kg/hm2,土壤干燥时,喷水浇灌后再施肥。
6.2.2 覆盖。施肥结束后即可以进行覆盖作业,覆盖时间在40~60 d 左右,根据冬季气温高低相应调整,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 月上旬开始。采用双层覆盖法:下层为发酵增温层,采用稻草、杂草或竹叶等发热增温效果好的材料,用干稻草22 500 kg/hm2左右,均匀铺摊,厚10 cm 左右;上层为保温层,采用谷壳、地膜等保温效果好的材料,谷壳用量约60 000~75 000 kg/hm2,厚度在10 cm 左右。覆盖宜晴天进行,选择雨后的晴天最好。为加快下层覆盖物发酵增温,应该在竹叶、稻草上适当喷水浇灌,以用手挤压稻草不出水但手上有水印为准,辅助竹叶、稻草加快发酵。由于竹林边缘易受寒气侵袭,四周可用塑料薄膜围住,增加保温效果。
6.2.3 冬笋采收。覆盖后一般到45~60 d 后(一般在春节前一周,市场冬笋价格高时),移除覆盖的谷壳,进行冬笋全山采挖。覆盖物上层的部分谷壳可收取存放好,待下次覆盖时再用,已腐烂的竹叶、稻草,结合林地复垦时翻入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