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以《园艺植物良种繁育》课程为例

2020-12-17 11:33彭新安曾黎辉
园艺与种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园艺思政植物

方 庭,彭新安,曾黎辉*

(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高等院校的四项核心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而这些职能都需要紧密围绕“树人为本、立德为先”而展开[1]。长期以来,大学思政教育处于“孤军奋战”的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各自为政,无法协同联动、融会贯通,归根到底是缺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高校思政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3]。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国内总人口的50.32%,由于多方面原因,农业和农业教育在我国具有“弱质性”,这一形势直接导致涉农高校特别是传统农科专业招生不理想,并且涉农专业学生入学后流失率较高,此外,涉农专业毕业生继续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不高,通往农业基层的就业渠道不顺畅,进一步影响了“三农”问题的破解[4-6]。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表示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殷切希望涉农高校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7]。

《园艺植物良种繁育》课程是福建农林大学开展的第一批优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之一,是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实践性强,要求学生掌握园艺植物良种繁育的意义、任务、良种种性的保持与提高、种性退化和混杂的成因与防止、品种复壮与提纯、杂交种子的生产、无性繁殖技术及其改进以及常见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等的良种繁育技术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课堂教学需要找准切入点,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内容融入到课程相关知识点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思想也得到提高。该文基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以《园艺植物良种繁育》课程为例,在传授课程的同时有效实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索与讨论。

1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增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目前,由于部分社会大众对农业产业的印象还停留在小农经营思想中,导致涉农专业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认同感不强,毕业后继续从事农业行业的热情较低。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注重对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的介绍及其与传统农业模式的对比,加强学生对现代农业的认知程度、专业的好感度以及对从事农业科研生产工作的认同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现代农业大有可为。同时,在绪论的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融入国情与农情教育,通过对园艺植物良种繁育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的介绍,让学生明白园艺植物良种繁育学科研究与目前园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间的紧密关联,帮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为其指明发挥专业所长,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发展农业的先进生产力,转化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具体实现途径。

2 课程内容跟踪学科前沿,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格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高等教育发展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以高超的教学学术水平构建学术性课堂,不断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挖掘新知识、启迪学术创新思维、获得学术成长的探索性活动。在课程准备过程中,授课教师实时查阅专业相关著名杂志上有关学科内容的最新文献,并将相关前沿成果整合到《园艺植物良种繁育》课程的相应章节中,及时介绍知名研究团队的前沿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在全球视野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3 课堂教学注重展现民族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深厚的软实力,悠久的农业文化更是其中的瑰宝。我国古人对园艺植物良种繁育已有了深刻认识,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有关茄子育苗移栽的成活要点:“五叶,雨时合泥移栽之,若旱无雨,浇水令彻泽,夜栽之,白日以席盖之,勿令见日”;在《本草衍义》和《农桑衣食撮要》中提到提高发酵温度利于茄子和瓜类育苗的技术,是简单保护地温床育苗技术的开端;《增广贤文》中提到的“无心插柳柳成荫”阐释了植物扦插这一营养繁殖方式以及对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蕴含园艺植物良种繁育知识的古诗词和古书相关语句,解析其包含的园艺植物良种繁育基本原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化解涉农学生对“三农”的排斥,培养其专业情怀,使热爱农业、研究农业、服务农业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示范,而且有助于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及其璀璨历史,让学生以中华民族为傲,培养学生的爱国、强国情怀,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4 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主体意识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接触生产实际,了解产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依然停留在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学的层面上,致使我国园艺专业学生普遍缺少应用能力,影响学生深入农业生产基层就业的信心。在《园艺植物良种繁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加强与实践教学结合,如每位同学从西瓜种子入手,进行种子的质量检验、浸种、催芽、育苗、嫁接以及嫁接后管理的操作,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在实践中完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改变课堂理论与产业应用脱节的弊端,在学校课堂教育的同时实现与社会工作环境和实际需要的接轨,真正实现培养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简称“一懂两爱”)专业人才的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园艺思政植物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园艺奇葩
思政课“需求侧”
园艺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