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问题研究

2020-12-17 10:37:45谢珲中共武威市委党校
营销界 2020年21期
关键词:贫困家庭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谢珲(中共武威市委党校)

相对贫困机制是精准扶贫机制的理论延伸,是新时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项新的理论支撑。我国即将消除绝对贫困,而相对贫困日益凸显。为此党中央就今后如何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进行新的战略谋划,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坚持顶层设计,以时间轴为主线,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延续性指明新方向、明确新标准、提出新要求,标志着我国进入坚持大扶贫格局的新阶段。

■ 建立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面临的困境

(一)政策的有效性,我国新的工业扶贫和发展政策为彻底消除绝对贫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之后,最初有针对性的新扶贫政策应继续发挥有效作用。与此同时,现行精准扶贫政策的重点已转向绝对极端贫困,重点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低收入问题。事实上,农民更注重高成本的生存保障和较低的风险分配,这需要国家多方努力。应执行政策支助,特别是有关相对贫穷治理的体制政策。

(二)可衡量的经济贫困指标体系不健全,难以准确识别贫困

在今年中国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家庭之后,相对贫困出现了,隐蔽性很高,并且难以自动识别。衡量和识别贫困农村地区是极端贫困治理的主要环节。当前,我国在减轻贫困和发展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西方在贫困人口的计算和准确识别中仍广泛使用新的理论体系和计算方法。未来十年,如何发展一套具有普遍性和地方特色的贫困测度指标体系,设计贫困测度的总体框架,并利用该指标体系获取各种经济贫困指标的值,以确定相应的贫困状况。这也成为中国贫困家庭未来治理的理论重点和现实困难。

(三)治理不善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导致贫困治理的内生动力不足

2020年之后,贫困治理的主体将发生变化,政府主导的贫困治理将演变为多个社会实体的协调治理。这也是新时期贫困治理的重要手段。它强调,多元化社会的治理主体之间存在合作伙伴关系,主体是完全平等的,治理行为是完全自治的。但是,中国大多数不良治理实践仍由政府主导,等待和依赖的想法更为严肃。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体没有在精神上摆脱贫困,基于输血的减贫方法尚未深入人心,也没有在帮助志向和智力方面发挥作用,导致贫困决心和改变能力不足的人。缺乏与贫困作斗争的内在动力。第四市场帮助穷人充分干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发展其他产业是缓解贫困的根本战略。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把工业种植作为稳定,持续,有针对性的扶贫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持。但是,仅依靠中央政府的工业扶贫政策不能满足穷人的价值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尽快干预整个市场中多样化的扶贫实体。因此,政府不能随意控制整个市场,所以当市场经济全面发展时,政府的保护措施似乎很薄弱。由于当前市场的不确定性,必将影响到工业精准扶贫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贫困主体需要更好地参与和干预。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进一步警告减贫成果,进一步巩固减贫成果。目前,他们对贫困家庭的持续关注仍然不足,对后续就业状况,产业发展状况,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保障的关注不足。这是因为我们的反贫困预警和反馈机制还不完善,人们重返贫困的动机很多,这使得解决目前重返贫困家庭的风险更加困难。

■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完整的制度保障机制

首先,确保所有新政策有序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不仅稳定扶贫成果,而且解决贫困人口问题。其他较差的问题。一方面,确保现有减贫政策的连续性,确保减贫政策的持续执行,巩固减贫成果;另一方面,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和颁布,与贫困相关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并着重解决贫困和贫困问题。相对贫困。贫困的农村地区和城乡一体化地区,特别是某些特殊群体的相对贫困。第二个是组织和协调各种担保,从以前的九龙水利控制扶贫到统一政策和各个部门的集中管理。三是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监管的最终考核机制。完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防止数字贫困家庭化。其次,应建立第三方评估专业机构,以监督贫困治理的实际效果,建立更加客观,科学的理论和合理的评估机制。建立涉及政府部门,经济贫困群体和第三方组织的多方监督评估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扶贫绩效评估体系。

(二)要完善产业培育机制,必须将相对贫困管理与农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发展现代农业是控制相对贫困,促进农村振兴的根本途径。首先,丰富参与者。在两个方面,受到鼓励和支持的农副产品公司进入贫困地区,聚集贫困地区的人口和土地的强大优势,并提供资金,技术和设备来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其产业。另一方面,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可以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具有良好农业基础的农民发展家庭农场。这种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导,以农业合作社为主导,村民充分参与的农村发展模式,形成了不同主体的互补优势。一种新型的利益共享农村发展模式。

(三)完善自我能力建设机制

为了使贫困人口能够持续稳定地摆脱赤贫,有必要提高贫困人口的能力。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激发摆脱贫困的内在动力。一是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职业核心技能系统培训。加强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大增加自有资金的价值,确保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第三,必须加大社会资本的培育,提高贫困社会群体从社会扶贫总体格局中获取各种资源的能力。一方面,政府应带头加强贫困家庭群体与国家政府和大型制造企业职能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充分了解贫困地区的困难程度和造成贫困的因素,利用政府和企业的优势参与贫困管理,积极倾听贫困者的需求,帮助贫困者摆脱贫困和家庭摆脱贫困。另一方面,积极在贫困地区建立内部和外部网络平台,以实现高质量的资源共享平台。重视农业合作社,富裕人才,新乡人才支持贫困和扶贫基准,加强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共同建设农村振兴的能力,从而有效缓解极度贫困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性。

(四)逐步建立联系和合作的处理机制

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的长效机制,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我国的各种制度优势,制定总体计划,集中解决重大问题。一是建立城乡联系与合作机制,全面协调城乡一体化贫困治理问题,分析城乡目标扶贫的分离与崩溃。要努力解决住房,教育,卫生等城乡公共服务不平衡问题,整合城乡扶贫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实现脱贫管理体制一体化。二是建立区域联动合作机制。解决相对贫困,不仅要满足经济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要缩小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解决不均衡现象。第三是建立政府、市场与穷人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机制,形成由地方政府和企业主导,参与当前市场,由贫困人口应对的整体经济扶贫整顿机制。市场在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其力量,社会中的组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以实现政府,社会与穷人之间的有机联系。

(五)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机制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贫困家庭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平衡也影响着农村的社会,经济和生计安全。这些是限制相对贫困的重要因素。从赋权和能力发展的角度缩小城乡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之间的差距。一方面,有必要弥补贫困地区缺乏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不足。自上而下,我们必须继续加强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偏向极度贫困的地区,应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大大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贫困地区,疾病引起的经济贫困仍然很突出。在进一步提高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水平的同时,必须继续加强健康知识的传播和宣传,努力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使附近的贫困家庭能够得到治疗。另一方面,有必要加强贫困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乡村道路的硬化可以更好地解决村民出行的便利,充分保证农业发展,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也是农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农村公路网的结构,以满足人员运输和物流的需求;巩固农村生活水利工程的配套机制,确保欠发达地区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的安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改善房屋前后的植被,改善农民舒适生活的前提。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16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石油沥青(2020年1期)2020-01-01 03:15:06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9:02
隐形贫困人口
领导文萃(2019年5期)2019-03-19 12:01:10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江西农业(2018年3期)2018-02-13 03:47:03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中国扶贫(2014年8期)2014-06-27 04: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