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 褚丽勤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但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制定出有价值的数学教学计划,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特点,教师必须从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才能建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观性思维,达到强化巩固、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当学生意识到作业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时,便能自主自觉地跟随教师的引导,训练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技巧。
数学是一门建立在生活元素基础之上的学科,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经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丰富数学作业的内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在学习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而作业是学生了解数学、入围科学的载体,是帮助教师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孩子们提供崭新的学习平台,让作业真正发挥最佳效果。当前的数学知识大多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只有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
比如,在教学“(am)n=amn”和“(ab)n=anbn”这两个公式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逆向思维”的学习模式,引入实际例题,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目标。如果运用数学思维的本质,有的学生难以理解,更别说把数学公式运用到实际的例题中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式子进行拆分和计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幂运算的概念。若am=2,an=7,我们可以充分利用“(am)n=amn”和“(ab)n=anbn”这两个公式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数学这门学科涉及很多“互为”的概念,此题中的“a”和“b”就互为乘法因子。当学生了解了基础的计算原则,就能换算得到am.an的结果为14,增加对数学知识的摄取量。
“多元化的作业设计”讲究方式和方法,为了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数学能力,我们可以将书面作业统贯始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能力。有的学生数学基础不够强,面对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往往以一种应付差事的被动态度对待作业,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分层作业”的教学计划,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设计富有梯度的数学课外作业,并指导学生按时、按量完成,坚持“量力而行,不同发展,共同提高”的教学原则。比如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即“A 类、B 类、C 类”三大基础模块,使每个同学都能通过练习掌握基础知识。A 类的作业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数学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B 类为适当的综合题,促进学生的适度融合、迁移能力;C 类是创新类型的综合数学题,专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这种分层的数学作业能够降低学生的作业完成难度,做到各有发展、各取所需。教师也能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大家向更高层次的作业挑战,推动数学课堂的发展进程。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局限于教材,而是要从现实生活空间中选材,给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生活型作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促进学生的核心数学观念发展。如在教学《多面体的性质》这一章节的数学知识点时,涉及很多抽象的立体图像,有的学生难以理解,不知道怎样去计算多边形、立体图形的面积。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孩子们喜欢的事物,例如足球,带领学生仔细观察足球的表面,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足球表面主要有两种颜色,由相同形状的小图形组成。而细心的学生会发现,黑块都是正五边形,白块都是正六边形,而且黑、白块紧密相连。教师可以让学生从黑、白块的顶点数出发,探索图形内部的规律,增强课堂教学的操作性与实践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与生理特征处于平稳发展的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双手与大脑结合起来,提升作业布置的质量,促进学生的核心数学观念发展。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多面体,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了解各种图形的构造。每个学生都可以突发奇想地制作数学模型,既完成了课外作业,也能在做中激发兴趣,在做中加深理解,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学习数学必备的品质,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新时期的教学元素,注重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每个学生都是数学课堂的主体,有权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教材和学习内容。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加强作业布置的多元化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能力,并从本质上完善作业布置,促进学生的核心数学观念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推动数学课堂的发展进程。